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瑄是明代主要的理学家,其《读书录》在明清两代经过多次刊刻,主要有十一卷、十卷、二十四卷、二十卷、八卷几种形式。并且,《读书录》在明代嘉靖至隆庆间有一刊刻高潮。本文就几种主要版本逐一梳理,考其同异及流变。  相似文献   

2.
王念孙是清代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读书杂志》是其晚年所作的一部校读古籍的专著,其训诂学成就卓著。本文以《读书杂志.史记杂志》为例,择取"审文例"的训诂方法加以阐说,以期深刻体会王氏所归纳的古书通例。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教育》2007,(4X):42-44
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朱子语类》中有《总论为学之方》一卷和《读书法》两卷,我希望读者肯花点时间去读一读,对于怎样进入中国旧学问的世界一定有很大的帮助。朱子不但现身说法,而且也总结了苟子以来的读书经验,最能为我们指点门径。  相似文献   

4.
发现古籍讹误并对其进行校勘,是整理古籍的重要工作.如何发现古籍中的讹误,需要运用科学的校勘方法.文章由王念孙《读书杂志》归纳出由异文发现古籍讹误的校勘方法,主要围绕异文的校勘价值、由异文察讹误在《读书杂志》中的运用这两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5.
《读书杂志》是清代朴学大师王念孙所作的一部校读古籍的专著,其在训诂学上的成就独步当世。本文以《读书杂志·汉书杂志》为例,详尽分析其训诂方法,以期深刻体会王氏所归纳的古书通例。  相似文献   

6.
《读书杂志》是清代高邮王念孙继《广雅疏证》之后的一部校读古籍的巨著,是清代训诂学和校勘学的扛鼎之作。全书引证丰富,论证严密,对史部的《逸周书》、《战国策》、《史记》、《汉书》,子部的《管子》、《晏子春秋》、《墨子》、《荀子》、《淮南子》以及汉代碑文作文字、声韵、训诂、校勘等方面的精密考释。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书中对有些条目的考释并非不刊之论。即对《读书杂志.史记杂志》中"固不闻声"、"有命"、"倍则战之"条提出疑问和解说。  相似文献   

7.
1979年4月,《读书》杂志正式创刊。始料未及的是,第一期上面的文章《读书无禁区》就引发了激烈争论。《读书》原主编范用说,《读书无禁区》原来的标题是《打破读书禁区》,作者是中宣部新闻出版局理论处处长李洪林。发稿时,我把篇名改成了《读书无禁区》。当时,他并非不知道这样做会有麻烦,但是,我当时心里就是这么想的,因为毛泽东读书就没有什么禁区。范用说。杂志出来后,上级主管机关找范用谈话,批评《读书无禁区》提法不妥。范用说:我当时进行了辩解。估计那位领导没有仔细读完这篇文章。因为里面的内容主要是打破精神枷锁,文章有一段说得很清楚,  相似文献   

8.
古代训诂著作的语法观念考察在汉语语法学史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读书杂志〉词法观念研究》一书对王念孙《读书杂志》所蕴涵的词法观念进行穷尽的考察梳理,在汉语语法史的专书研究中做出了可贵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发现古籍讹误并对其进行校勘,是整理古籍的重要工作.发现古籍中的讹误需要运用科学的校勘方法.本文由王念孙《读书杂志》归纳出由异文发现古籍讹误的校勘方法,主要围绕异文的校勘价值、由异文察讹误在《读书杂志》中的运用这两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0.
《读书》是一本以书为主题的思想评论刊物。创刊以来,《读书》杂志始终坚持这一办刊定位,成为思想界改革开放的标志和我国期刊界的一个著名品牌,形成了具有中国气派的期刊文化风格,并延续了上个世纪初叶《新青年》、《语丝》、《东方》等著名刊物的文化之风。总起来看,1986年以前的《读书》办刊风格较为平和。1986年以后,《读书》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开始出现了明显变化。在沈昌文和汪晖主持《读书》的两个10年间,各自形成了独特的办刊特点。这两个时期的《读书》办刊风格虽有差异,但《读书》的人间关怀和思想锋芒始终没有改变,一直保持着对人与书、文学和艺术、历史和生活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据文脉进行校勘的校勘手段在《读书杂志》中得到了空前广泛的运用。王念孙主要是据上下文之间的文脉发现错误。通过论列《读书杂志》之校勘实例,将从一个侧面展示王念孙对于校勘学方法论之贡献。  相似文献   

12.
《读书与治学》一书由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欧阳哲生从胡适先生一生丰富的论著、演讲以及书信中摘取文章三十余篇汇编而成。这本书专门谈论青年人应该怎样读书、怎样治学,全书共分为"怎样读书""漫谈教学""确立志趣""训练思想""治理国学""论学书简"六卷。  相似文献   

13.
王念孙《读书杂志》以其在训诂学上的卓见而著称,其实该书在校勘学上的贡献也不容忽视。文章试分析《读书杂志》中王氏校勘古书的方式方法,分析王氏校勘古书的特点及其在校雠学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王念孙《读书杂志》以其在训诂学上的卓见而著称,其实该书在校勘学上的贡献也不容忽视。文章试分析《读书杂志》中王氏校勘古书的方式方法,分析王氏校勘古书的特点及其在校雠学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通不通》原载于1935年6月16日《生活教育》杂志第二卷第八期,主要内容是陶行知先生对张耀祥先生在《教育杂志》上一篇批评短评的回复。张耀祥先生批评陶行知先生的"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一语言论不通。故陶行知先生写此文与张耀祥先生商榷,也是对"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这句话到底是通还是不通的答复。  相似文献   

16.
据文例进行校勘在《读书杂志》中被王念孙作为一个常规校勘手段,比较广泛地运用于古籍校勘。通过论列《读书杂志》之校勘实例,将从一个侧面展示王念孙对于校勘学方法论之贡献。  相似文献   

17.
古代训诂著作的语法观念考察在汉语语法学史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读书杂志〉词法观念研究》一书对王念孙《读书杂志》所蕴涵的词法观念进行穷尽的考察梳理,在汉语语法史的专书研究中做出了可贵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丰子恺(1898—1975)浙汀崇德县人,作家、翻译家、画家,从小爱好读书。少年儿童时期就读了很多启蒙教材和儒家经典.日后创作漫画即多据此题材写意。1914年。16岁的丰子恺在《少年文艺》杂志发表的《猎人》、《捕雀》等四则寓言是读了《伊索寓言》受启迪而创作的。1915年.丰子恺进入浙江第一师范学校预科读书.已经积累了很多读书经验.当上海一家杂志向学生征文谈读书经验时。他在校应征,写信介绍了自己读书经验十余条发表:  相似文献   

19.
明儒周洪谟著述丰富,然其作品大多散失,唯《疑辨录》和《箐斋读书录》两种传世.明清著录《疑辨录》的书名达29种之多.《箐斋读书录》和《疑辨录》的篇目和内容绝大多数雷同,原因在于《疑辨录》是在《箐斋读书录》的基础上进行整并、删改和打磨而成.周洪谟《南皋子杂言》乃《箐斋读书录》之异名,并非另有一书.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所录周洪谟诗文中有三首并非周洪谟之作.  相似文献   

20.
《读书杂志》堪称札记训诂体式的典范,书中五千多条札记少则十数字,多则千余字,荟萃了传统训诂学的诸多精华。文章从条目构成的角度,即标目、引文、考证三个方面总结分析了《读书杂志》体例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