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读书的姿态在学界享有盛名的《读书》杂志创刊号上有一名文《读书无禁区》,直接针对那时的诸多清规戒律。人为地划定禁区,说这些书能读,那些书不能读,未必有效果。历朝历代,那么多禁书令,全都行不通。越是朝廷查禁的书,读书人越感兴趣,古人不常说“雪夜闭门读禁书”吗?  相似文献   

2.
因为我的不少文章被收在中学的语文课本中,便有和语文有关的杂志编辑约我写文章,谈谈关于读书的问题。就从我那篇被选入课本的散文《旷野的微光》谈起吧。《旷野的微光》写于1980年10月,当时我还是华东师大中文系的学生,坐在文史楼的大教室里写了这篇散文,写的是在崇明岛“插队落户”时的往事,是在孤独和闭塞中追寻理想和知识的情景。在偏僻乡野的一盏小油灯下,读书使我走出了困顿和颓丧,使艰辛的日子变得乐趣无穷。没有想到这篇文章日后会成为中学生的课文。我想,现在的青少年,读我写于二十多年前的这篇文章,可能会感到陌生,因为那确实是早…  相似文献   

3.
每个受过一定教育的人都有过读书的经历,读书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就一个作家而言,读书不仅是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工作的需要。每个人都会因为读书或多或少地改变自己的命运。我读的第一本书现在已经记不清了,但印象深刻的一本书仍记得的,那就是《水浒传》。那时我小学还没有毕业。当时毛主席  相似文献   

4.
生命的智慧     
每个受过一定教育的人都有过读书的经历,读书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就一个作家而言,读书不仅是生活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工作的需要。每个人都会因为读书而或多或少地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命运。我想作家的命运首先是与读书联系在一起的。我读的第一本书现在已经记不清了,但印象深刻的一本书是记得的,那就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水浒传》。我读《水浒传》时小学还没有毕业,好像是小学四五年级的样子。当时毛主席对《水浒传》有过批示,对宋江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好像很不满,毛主席希望  相似文献   

5.
陈丽霞 《成才之路》2009,(34):20-20
说到读书,我感觉很惭愧,因为已好久没有真正读书了。最近利用产假的休息时间,我在书架上找到了那本封面微微发黄的《西游记》,认真阅读了一番,竟仍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  相似文献   

6.
我和刘文科先生认识很偶然。其实在没有见到他本人时就读过他的文章。他是《黄河之声》杂志的总编,这个杂志是国内外比较有名,以音乐为主导专业性很强的杂志,严格说起来他应该算是音乐人了。而我是一个以文字为生的爬格人,2007年的一天,一位朋友给我拿了一本《黄河之声》杂志。当时我并没有放在心上,虽然音乐和小说都是属于艺术类,可是毕竟隔行了,出于对朋友的尊重我收下了杂志。  相似文献   

7.
季羡林先生说:“如果读书也算是一个嗜好的话,我唯一的嗜好就是读书。”他小学中学阶段,最爱读的是“闲书”(没有用的书),比如《彭公案》《施公案》《三侠五义》《小五义》《东周列国》《说岳》《说唐》等等,读得如痴如醉。“读这样的书是好是坏呢?从我叔父眼中是坏。但是,我却认为是好,至少在写作方面是有帮助的。”所以,他反复说到张元济先生(出版家)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因为人类之所以永远不停地向前迈进,靠的就是能读书又能写书的本领。季羡林先生除了学术与翻译外,在散文创作上也有相当  相似文献   

8.
“过一下思考的瘾”这句话是香港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说的。我第一次读到它 ,是在 2 0 0 2年第 6期的《海上文坛》杂志上。当记者采访张五常 ,向他发问道 :“江湖上有句传播很广的话 ,你说你 30年不读书。你为什么要这样说 ,语不惊人死不休 ?”张五常回答记者说 :“我 196 9年以后就没有再看书了 ,我找不到任何理由要读书。 2 0世纪 6 0年代我读过很多书 ,一个人有读书的阶段 ,也有思考的阶段。我家里一本经济学的书都没有 ,我曾经非常用心地念过 ,三年就睡在图书馆里 ,读了几千本书 ,我在经济学上的基础是很扎实的 ,我就是在这个…  相似文献   

9.
“1千米到底有多长?”说实在的,很多大人,甚至是数学老师对此也毫无把握。我问过他们原因,他们都说:这是读书的时候数感和空间观念没有建立好,因为当时数学老师没有带领他们实地走一走,而都是在教室里、黑板上纸上谈兵。我不禁扪心自问:难道我也要让我的学生有这种遗憾吗?仅仅因为带领学生出教室走一走太过麻烦,就放弃了吗?不,我不能!  相似文献   

10.
关于读书,我随便说一点。 我读书不是读得最好的,有很多书别人读过,我都没读。还有别人非常热爱读的,我老读不完,比如说《战争与和平》,写得好,我也看过多次,但是读不完。还有《百年孤独》,我也读过,有一次都读到五分之三以上,快到五分之四了,我死活不读了,因为觉得这位大师的路子已经被我给掌握住了,就不想再看了。当然还有《追忆似水年华》,很多人都跟我一样没有读完。  相似文献   

11.
最初关注到“李绍贵”这个名字是1999年,当时我正在编辑《小学自然教学专题研究简报》,为的是整理我们与《小学自然教学》编辑部合作进行的专题研究(如何落实“指导学生学会自行获取和应用知识”的原则)所取得的一些收获。在当年第9期《小学自然教学》杂志上,我看到了李老师的文章——《大气压力》实验的改进,吃惊不小,因为在《小学自然教学》杂志上发表文章实属不易,何况他是一名西部山区小县村级小学的兼职自然老师。当时我就认为,这个老师不错,肯动脑筋、勤于总结。  相似文献   

12.
叶歆 《教师博览》2009,(11):61-62
敬爱的编辑: 您好!我是一名高中生,看了你们的《教师博览》杂志,在吸取了很多营养的同时,也想向你们倾述我对中国教育的一些想法。我曾想放弃学业,只因为我不喜欢这样的教育,但老师对我说:“你现在这个年龄,不读书又能干什么呢?”想想确实也是。我知道。在如今的社会上没有知识是很难有立足之地的,我更知道作为一个山村里的人,不读书、没有知识意味着什么。知识是重要的,也是我们所渴望的,但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却让我感到了教育的众多弊端。  相似文献   

13.
说歌     
人不奏犷z我爱歌,如同爱我的脸,没有原因,因为爱所以爱。我爱朴树的《白桦林》,一首歌句勒出一个凄美的故事l我爱谢霆锋的《慌》,如此真实,就像现实的我们。我爱温岚的《蓝色雨》,虽然幽默,却不幸是黑色的。我爱林俊杰的《会读书》,我爱歌,如同爱我的脸,没有原因,因为爱所以爱。指导教师赵东明说歌@孙龙$安徽安庆市一中高一(13)  相似文献   

14.
正记得是2005年底,范用先生交给我一页"范用编著书目",嘱我印在即将出版的《叶雨书衣》的后勒口上。他还分别标注了排印时的字体和字号。书目所列共十二种,其中《我爱穆源》《泥土脚印》《泥土脚印(续编)》等三种署名"范用著",《战斗在白区》《漫画范用》《郑超麟回忆录》《买书琐记》《文人饮食谭》《爱看书的广告》《存牍辑览》等七种署名"范用编",《莎士比亚画册》署名"范用、葛一虹编",《叶雨书衣》署名"范用作"。其实还有一本《晚翠文谈新编》,不知为  相似文献   

15.
徐昕 《大学生》2012,(23):68
快到年底的时候,突然想起读书这件事,起因还是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文学"这两个字,就这样让人措手不及地一下热了起来。有记者采访我:"最近在读什么书?"我竟一时语塞。勉强说出一本斯文·赫定的《亚洲腹地旅行记》,还是因为跟专业有关才读的。没想到记者说:"社科类的不算,你最近在读什么小说吗?"我使劲地想了想——呃,床头上搁着雷蒙德·卡佛的《大教堂》和伊恩·麦克尤恩的《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我猜那位记者一定很失望,因为他说:"这都是两三年前出版的‘旧书’了,而且是短篇小说集,难道就没有关注一些新近出版的长篇吗?"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市局教研室一行人到我校听课调研,听了我教的古诗《村居》。为了教好此课,课前我要求学生在预习时通过查字典和查资料弄懂诗的大意。学生预习得很充分,我发现多数学生书上都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诗意,这些都是从《课课通》、《一点通》等教辅资料上摘抄下来的,当时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课堂上,学生表现得挺好,发言很积极,没有出现“冷场”。因为有了充分的预习,大多数学生都能将诗的大意照本宣科地说得头头是道。质疑时,学生也没有为难我,提的都是表面上的问题,解决起来也很容易,教学也就“一路绿灯”:激情导入——读书释疑——学生作…  相似文献   

17.
<正>雨果说过,比海洋广阔的是人的心灵。可没有知识栽培和浇灌的心灵是悲哀的。因为一个人活着要有点儿恬静,有点儿充实,有点儿价值,就不能没有自己的爱好和追求,就不能不读书,希望我推荐的这两本书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上学时,我很喜欢读书,也读过不少经典名著。工作后,在读书和学习方面就有些懈怠,但激励我重新捧起书阅读源于一件小事。那是2005年春天,我的一篇小文在《东营电视报》发表了  相似文献   

18.
在学习《小伙伴》(人教版国标本一年级下册)一课时,我请同学们说说自己最喜欢文中的哪个小朋友,为什么。多数小朋友表示喜欢安东,因为安东知道玛莎当时肚子很饿,就把大半个面包给了玛莎。有的小朋友说喜欢安娜,因为她提醒玛莎背包可能在公共汽车上,这样玛莎就可以把背包找回来。这些似乎都在我的意料之中,小朋友能通过自己读书,体会到玛莎此时此刻最需要的是食物,而安东正好满足了她。  相似文献   

19.
我是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鲁迅先生的文章的,从《三味书屋》到《藤野先生》再到现在的《药》,算算大概也有五六个年头了。以前年纪还太小,不能完全明白文章的韵味,只是人云亦云地跟着老师说,说当时社会的黑暗,说人性的丑恶。可是,现在自己也真的能够明白那是一个多么黑暗的社会,心中有恨,恨民众的麻木,很人性的冷漠,更恨自己没有生在当时,也同样为医国医民奉献热血与青春。  相似文献   

20.
龚莉 《今日教育》2007,(2S):45-46
“1千米到底有多长?”说实在的。很多大人,甚至是数学老师对此也毫无把握。我问过他们原因,他们都说:这是读书的时候数感和空间观念没有建立好.因为当时数学老师没有带领他们实地走一走.而都是在教室里、黑板上纸上谈兵。我不禁扪心自问:难道我也要让我的学生有这种遗憾吗?仅仅因为带领学生出教室走一走太过麻烦,就放弃了吗?不,我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