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孙霞 《辽宁教育》2013,(9X):78-78
<正>"问题学生"是班主任所面临的共同难题,经常听到他们在办公室说:"我们班级的某某就是个‘问题学生’,真让我挠头……""某某同学的学习习惯真是不好"确实,"问题学生"影响着整个班级的风貌,甚至影响着整个学  相似文献   

2.
廖金群 《成才之路》2014,(22):34-34
正学生生理和心理都在逐渐发展,他们每天都有新发现,每天都有新疑惑。心智逐渐成熟,所以每天都会给班主任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如何能既管理好学生,又让学生快乐地成长成才,是我们班主任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班级管理的方法很多,但是无论用什么艺术方法管理班级,"爱"是不可或缺的因子。一、用"爱"铸造良好班风班级风气决定着一个班级共同奋斗的方向,树立良好的班级风气能够保证学生有一个昂扬的斗志,共同承担班级建设中  相似文献   

3.
反观现在的教育教学现状,走访各级各类课堂,发现现在的"问题"学生越来越多,当然这其中有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影响,但作为教育的主体对象,处于小学阶段的他们还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的行为、思想还可以慢慢地改造。本文就班级管理方面,从"班级制度""学生信念""行为本能"三方面入手,讲述了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真正的教育是学生的自我教育,"管是为了不管"这一理念的可行性操作。  相似文献   

4.
班主任要赢得学生的信任,让他们"亲其师,信其道",必须"用心"备好新学期第一课,"用心"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用心"观察每个学生,"用心"了解每一个学生,"用心"解决班级出现的问题。班主任老师只有做到了"用心",方可赢得学生的"芳心",从而更好地管理班级。  相似文献   

5.
班级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以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作用于置身其中的学生个体,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灵.班级教育的价值应凸显其帮助学生自我提高教育能力的功能,使班级社会成为学生自我教育的平台. 一、转变观念,正确理解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的内涵十分丰富,在传统教育中,往往只是将自我教育作为教育的手段与方法.其实,自我教育不仅是手段,而且也是目的,"教是为了不教"道出了自我教育的真谛.在班级社会中,教师应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不断提高,完整的班级功能应是社会化与个性化功能的统一,"自律"与"他律"的结合.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偏重"他律"而忽视"自律",影响了班级中学生自我教育的全面性.  相似文献   

6.
杨学刚 《考试周刊》2014,(7):182-182
<正>班级是学校基本单位、初始化的社会群体和学生成长的重要园地。班级管理属一门管理科学,在发挥班主任管理作用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主人翁意识,使他们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为了一切孩子","一切为了孩子",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因势利导是"以人为本"班级管理模式的核心。1.班级管理要突出德育的重要地位目前,我国正处于独生子女、多元文化和网络文化交织的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潮和价值观的冲突更加激烈,而新的体系  相似文献   

7.
班级是一个"家庭",其成员是来四面八方、个性各异的孩子.作为"一家之长"的班主任必须精通班级管理工作,这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在注重人性化教育的今天,"以学生为本"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班级管理的关键所在.对学生应该除了有"三心",即关心、耐心、爱心之外,还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人格,学会倾听他们的心声,学会赞美他们的进步,促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新基础教育"研究中,班级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实践领域;诸多的中小学教师与高校教育科研人员共同合作,努力实现着班级建设的育人价值。在国际化背景下,21世纪能力及其评价的研究,启示我们要建立班级建设领域的学生发展评价体系。在前期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基础上,"新基础教育"在班级建设领域形成了新的评价目标体系,关注学生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精神发育、学习境界等素质构成。在基于学生班级日常生活的评价实践中,"新基础教育"逐步开发着一系列的评价工具,包括实践活动、日常观察、学生作品、现场展示、调查问卷、专题测试等。在评价途径的拓展上,"新基础教育"研究强调日常评价与集中评价相结合,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就评价过程的推进而言,"新基础教育"注重师生共同形成评价体系,强调群体与个体的多维互动,关注评价与教育的紧密结合。班级建设中学生发展评价体系的建设,也需要形成相关的保障体系,包括教师素质的提升、学校管理的变革与教育政策的发展等。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班级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没有先进的班级管理理念,就不可能有成功的教育。因此,班主任不仅要用"爱心"拥抱学生,让他们沐浴在爱的阳光下健康成长,用民主管理学生,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启发学生,让他们形成良好的心智,还要有效发挥班主任的桥梁纽带作用,使学校、家长、社会有效联动,共同做好小学生各方面的教育工作,为他们的终生发展在小学阶段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在星韵学校,我致力于建设一间有氧的、面向未来的"梦想教室"。以"活动"建设特色班级。2008年,刚大学毕业的我来到了星韵学校工作,"有规则的自由"这一管理哲学深深地影响了我,成了我和学生交往的准则。班级是学生的"家庭",班级的日常管理则是学生的"家务",怎样让"小鬼当家",参与班级管理呢?我引导学生们建立班级"小岗位""小职位""新关系",使他们自主参与班级管理,充分表达个人意见和诉求,正是  相似文献   

11.
班集体建设与管理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为了有效实施班集体建设与管理,班主任必须在学生身上倾注更多的关爱的前提下,重点通过深入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加强心理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来实现管理目标。班主任要做好学生自我管理的引导、和谐班集体的构建、塑造班集体舆论导向、创建合理规范的班集体管理制度等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2.
班集体是学校进行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班集体建设的好坏对整个学校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对班级中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直接的关系。活动是推动班集体向前发展和进步的动力、是实现集体目标的有效形式、是团结、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为了取得良好的活动效果,应该对活动进行有效的设计。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773名中学生施测班级集体效能感量表(CCEI)和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探讨中学生班级集体效能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经统计结果表明中学生在班级集体效能感水平上中等偏上,在学校类型、年级、是否班干部、是否独生子女、生源以及用功程度这几个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回归分析表明,部分人口学变量、学业自我效能感变量对于班级集体效能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进一步结构模型分析发现,班级集体效能感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学生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且对学生班级集体效能感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末至芩世纪初,随着我国高校教学模式的转型,钢琴集体课应运而生,它与传统的“一对一”钢琴教学有着不同的模式和特点。钢琴集体课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师资不足的问题,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但在实际教学中,钢琴集体课也存在一些问题,诸如教学内容与形式的模式化、无法照顾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教学效果反馈不及时等。充分融合两种教学模式各自的优点.优化钢琴教学模式,其关键在于正确处理好教学过程中“分”与“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现阶段,高校大学生在法治意识、权利意识、集体观念等方面还存在问题,高校应从法治教育、校园文化、师资队伍等方面入手,切实加强大学生的法治理念教育。  相似文献   

16.
手风琴集体课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教学方式。它打破了传统的手风琴一对一的授课模式,突出全班学生的共性,因材施教,才能做到手风琴的普及教育。教师要合理地调整集体课的教学进度与教学内容,选择适合全班同学的集体课教材并选编。教师还要突出手风琴集体课的优势,以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组织集体教学。理解学生,热爱学生,与每一个学生成为朋友是搞好集体教学的感情基础。教师要认真钻研业务,用教师特有的气质与热情的心,去培养学生手风琴的兴趣,最后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又称之为“天之骄子”,是一个备受社会青睐的群体,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值很高。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实现问题不仅是一个个体问题,更是社会问题。要实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就应该对人生价值进行评价。然后,从个人、社会、个人与社会的结合几个层面来考虑:在个体层面要明确个体的社会责任,树立责任意识;社会层面,大学生要立足社会,把个人价值的实现立足于社会价值的实现之上;当然,大学生最重要的是要及时践行。  相似文献   

18.
This project reflects on the way in which students in a situation of social risk construct their identity. Based on the reflections and theories originating from research conducted on individuals and collective groups in a situation of social exclusion due to disability, social class or ethnicity, this paper will analyse the conflicts these students have to deal with when constructing their identity. It also examines the challenge that education has to face to turn those conflicts into opportunities that will help to build life projects with which they can freely identify. For this reason, from a critical perspective, the school’s role in constructing identity will be analysed, as will the way in which it affects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from minority groups. In the same way, we will study and put forward some different channels aimed at providing more equal educational attention to those identities that are depreciated in neoliberal society.  相似文献   

19.
班主任工作需抓住以下三个关键:一、理解,基于“人性向善”这一价值预设,良好的教育更多的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防范与责罚,因此班主任要以一颗童心去理解学生;二、帮助,教育毕竟是一项师生之间双向的精神活动,应该是充满人性,充满温情的,这就要求教师怀有一腔热情来投入工作,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学生;三、引领,作为班主任,对班集体的建设和学生个体的培养都应该有一个理想的追求,这个追求就是班集体和学生个体发展要达到的高度。班主任只有抓住这三个关键,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赢得学生的信任,从而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雷瑜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25(12):108-110,116
未来社会的发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会更高,追求审美价值已成为现代人的基本素质,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使它具有审美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已成为现代语文教学的时代使命。语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去挖掘教材中的各种美的因素,采用各种方法,注重课内熏陶与课外拓展结合,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使学生成为具有高尚情操和完美人格的“大写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