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库恩的范式理论对自然科学的性质及发展的解释,深刻地影响了比较教育学的研究和发展。以库恩的范式理论审视比较教育学的学科发展正是其研究范式的发展史。但范式理论不能很好地解释比较教育学学科发展的特殊规律。这是库恩范式理论在比较教育学科中遭遇的困境。  相似文献   

2.
在批判地分析比较教育研究中普遍主义与相对主义研究范式的积极与消极特征[1]以及参照其它比较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多元文化主义的比较教育学研究范式,对该范式之基本观点及其对于跨文化教育所能作出的贡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实现教育理论的"本土化"是建构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重要途径之一。尽管教育理论的"本土化"是教育科学各门具体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职责和任务,但比较教育学凭借其"借鉴"、"比较"、"跨文化性"、"跨国性"、"异域性"和"多元性"等学科性质和特点,在教育理论"本土化"的过程中发挥着尤为重要和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比较教育学的范式与学科生长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范式一般具有聚焦、筛选、规范等作用,因而学科发展与范式转换直接相关.通常情况下,学科发展在重要的转折时期,都需要实现范式的转换.比较教育学的范式主要包括概念体系、理论基础、分析框架与方法论等基本构件.比较教育学的范式转换是比较教育学科发展在当前的任务之一,必须关注于元研究、方法论、学科意识和本体论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祝刚  王语婷 《比较教育研究》2022,44(5):13-24,55
后殖民主义转向是国际上比较教育学最近几十年重要的研究与发展趋势。作为批判文化学的三大重要理论基础,新东方主义、“亚洲作为方法”与南方理论为比较教育学的后殖民主义转向提供了重要理论资源。它们从知识社会学的视野批判了目前“西方作为方法”的全球学术等级结构,促进了国际知识生产的“去西方化”和民主化。比较教育学的后殖民主义转向可丰富比较教育学多元的“参考体系”,打破全球化背景下“东方—西方”与“南方—北方”之间的知识等级秩序;讲好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故事,向世界传播中国教育改革经验;丰富比较教育学的理论研究视角,促进学科研究范式的更新;加快构建以“亚洲作为方法”和以“中国作为方法”的比较教育学知识生产体系。  相似文献   

6.
图书馆学有范式研究与范式批判的情结。范式批判无禁区,但要求批判者有较高的学养,要有指出对方"理论困难"的能力。正因不具备这些条件,部分图书馆学研究者对学科研究立场范式的批判存在学理问题。认识学科范式批判中存在的学理问题,图书馆学研究者的学术思想会更加健康。  相似文献   

7.
英国比较教育学形成了成熟的学科体系。使用质性内容分析法考察英国《比较教育》和《比较》两本比较教育学期刊刊载的论文,以探索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10年代英国比较教育学研究范式的60年演化特征。研究发现,英国比较教育学研究范式以解释主义研究范式为主导,20世纪90年代是分水岭,解释主义范式从注重历史分析向注重汲取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转变;变革主义范式下的研究持续增加,自20世纪90年代起成为第二主导范式;思辨研究范式占据重要角色但有所波动;实证主义研究范式始终未占据主流;实用主义范式的研究更少。  相似文献   

8.
中国教育学经历了百年曲折、走到了今天的繁荣,然而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深层的发展危机。国内学界从理论及学科研究范式、学术合法性危机、综合整体危机、"内裂"和"外解"双重危机等方面表述了中国教育学面临的困境,在危机面前也表现了不同的认识和态度。更多的研究者从破解"密码"、回归生活世界,重建理论、学科及研究范式,重新建构教育学研究对象,创建中国自己的教育学派等方面进行了"突出重围"的尝试。基于对上述研究的评论,本文提出要从寻根问底、对话"域"外和反求诸己三条路径寻找中国教育学发展的转机,昭示了中国教育学可以在与教育变革实践的互动中、在与他国他学科的对话中、在回扣自身的反思与重建中得以光大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比较教育的研究范式是在批判传统研究范式的同时产生新的研究范式,包括历史主义的研究范式、实证主义的研究范式、质性研究范式和多元研究范式。探讨这些研究范式的不断批判和超越,目的是改变比较教育研究者单一的线性思维方式,提倡批判的、综合的研究范式思维,使比较教育的研究更加全面、深化,促进比较教育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范式"概念的视角对教育学理论展开研究,通过西方教育学理论发展阶段探析,尝试从新的角度寻求我国教育学理论研究突破,遵循"变革"的客观规律,重视组合与借鉴,形成多元化教育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