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高等教肓改革力度逐步加大与深入,大学生就业工作也已推向市场, .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和"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用人制度已逐渐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渠道.本文从分析当前地方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特点入手,找出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可行性的就业思路.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大学生就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并出现了"就业难"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要求。大学生"就业难",有专业结构上的问题,也有用人制度上的问题,更有思想观念上的问题。因此,分析当前大学生择业观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探寻和引导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就业观念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不争的事实,大学生的就业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发展的和制约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阻力之一.我们认为作为求职主体的大学生,自身观念上的不足也是影响其未能"成功就业"的重要因素.本文系统考察了不同年级、性别、专业学生的就业观念特点,以期为进-步推进就业制度改革和改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回顾了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沿革,针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分析了目前我国现行大学生就业制度存在的问题,探讨新形势下,特别是"更难就业季"背景下的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大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其原因多种多样,有制度上的,有社会需求上的,也有高等教育自身的问题等等。分析这些问题、进一步深化我国高等教育与就业体制改革已迫在眉睫。其中,对大学生实行人性化培养将是这一改革的关键,更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与顺利就业的一大举措。  相似文献   

6.
高校要主动为大学生就业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与世界经济的逐渐接轨,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显现出诸多新特点:就业制度已由过去的"统包统分"改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将"一次就业率"作为考核高校工作的重要指标,高校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高校扩招带来待就业人数剧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将直接影响学校的招生质量;这些都将极大地增加高校学生就业工作的压力.因此,如何为大学生就业铺路,将是高等学校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为此,本文对已同用人单位签约的应届毕业生和近五年已就业的毕业生的问卷调查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自己的构想,旨在探讨如何通过高校的育人工作和大学生的自我完善,提高广大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就业心理是指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般心理特征.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毕业生就业市场体制的逐步确立,毕业生就业正由传统的计划分配向市场调节转变,"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8.
高校毕业生择业心态系列调查之一关注农村与城镇毕业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化模式的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已全面走向“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新机制。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为他们提供了公平竞争和施展才华的机会,但同时也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制度的改革以及数量庞大的劳动力人口的增加,就业难已成为我国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特别是高校制度的改革,高职院校得到了迅猛发展,高职大学生就业面临诸多考验.为此,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论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教育体系之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以及大学生就业制度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当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式.因此,大学生就业教育也相应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大学生就业教育的水平与质量直接关系到其能否顺利就业.而完善这样一个以"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为核心、生涯发展理论为指导、全程化教育为模式、和谐就业为目标的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教育体系正是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目前,高校大学生就业统计存在统计方式单一、统计时间错位以及缺乏法律依据的问题.为此,首先应完善当前的就业统计方式,采用就业登记制度,推迟就业统计时间;其次应改革就业协议书制度,学校退出三方就业协议,逐步使"就业协议书"与劳动合同合二为一.  相似文献   

12.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当前各国面临的世界性难题,也是我国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工作的突出问题和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问题作为解决四种人就业的首要就业任务。本文在例举了高校毕业就业难的现状后,分析了产生"就业难"的原因,最后提出通过三改:即一改是改革高校人才培养类型;二是改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是改革高校毕业生到基层、边远地区就业的有关政策制度,来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相似文献   

13.
检验高校所培养的人才是否被社会所接受所认同的标准之一即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因此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不再是用人单位和大学生之间的事情,它的影响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千家万户。随着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任务愈加迫切。深入了解大学生就业观及择业意向,将有助于推进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和就业指导工作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医学类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连续几年的全国高校扩招和单位用人制度改革而导致的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医学类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在同时代大学生就业中具有特殊性和重要性,以浙江省医学类大学生为例,对就业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大学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尚不尽人意,大学生就业过程还存在各种问题,有待我们去研究解决。一.目前大学生就业存在的突出问题1、大学生就业观念还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虽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起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已经进行了20多年,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已经到来,政府统包统分的制度已基本改变,但是,绝大部分大学生(包括他们的家长)在观念上还停留在以前计划经济和精英化教育的时代,认不清形势,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期望值过高。毕业生普遍缺少创业意识,以为大学毕业就应当有职业。这些观念如不转变,势必会使就…  相似文献   

16.
高校如何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制度上的,有社会需求上的,也有高等教育自身的问题等等。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深化我国高等教育与就业体制改革已迫在眉睫。其中,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将是高校改革的关键,更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与顺利就业的一大举措。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择业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我国大学生就业已实行了"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制度.大学毕业生择业过程是展示学校实力的过程,也是大学生本人综合素质充分展示的过程.高校应当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分析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促进高校毕业生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大学毕业生就业已逐步从国家统包统分过渡到个人自主择业.这种就业制度的改革,一方面给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可供选择的就业途径和机遇,另一方面,越来越激烈的人才竞争也对大学生就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当前时值政府机构裁员,国有企事业单位减人增效,下岗分流,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调查在福建省内部分高校进行,采取分层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办法,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9.4%),从大学生就业观念入手,分析了大学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原来实行的“统包统分”的就业办法已被“在一定范围内的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所取代.并终将全面实行“政府指导、大部分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就业机制。现在国家要求高校加强创业教育.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并为社会提供新的就业岗位。就业制度改革给高校毕业生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大学生就业问题始终是国家、学校、毕业生和家长十分关心的问题,该问题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愈来愈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机构,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声誉和生存、发展.就现阶段而言,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已不适应社会发展高等教育自身发展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高校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一线单位,承担着具体而繁重的职责.针对新形势,积极探索并建立完备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