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学校教育实质上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互相倾听、互相应答的过程。当这一过程被阻断或者处于混乱无序的时候,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交往和沟通就将陷入困境。这时教育者将听不到被教育者的声音.即使能听到一些,也不是发自被教育者内心的.甚至是虚假的。被教育者要么缄口不语,要么言不由衷,这时教育行为将难以为继.其结果是贻误教育的良机,丧失教育的主动权。更为严重的是,有时教育者的失聪会导致学生人格自尊的失落、思维火把的熄灭、信念追求的尘封。教师失聪现象造成的诸多不良后果,迫使我们探寻教师失聪的根源,疗治教师失聪的病症。  相似文献   

2.
班级管理实质上是班主任和学生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当这一过程被阻断或者处于混乱无序的时候,班主任和学生的交往和沟通就将陷入困境。这时,班主任将听不到学生的声音,即使能听到一些,也不是发自学生内心的,甚至是虚假的。班主任试图通过找学生个别谈心、召开学生座谈会、召开班会来获得倾听学生的机会,可是学生要么缄口不语,要么言不由衷。其结果是班主任贻误思想教育时机,失去班务工作的主动权。班主任“失聪”现象造成的诸多不良后果,迫使我们探寻班主任失聪的根源,疗治班主任失聪的病因。一、班主任失聪的病症当学生的叙说被班主任拒…  相似文献   

3.
[链接] 教育失聪: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当这一过程被阻断或者处于混乱无序的时候,师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就陷入困境,教育的危机也随之出现。对此教育者应负主要责任。  相似文献   

4.
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教授在《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中,这样说: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当这一过程被阻断或者处于混乱无序的时候。师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就陷入困境,教育的危机也随之出现。  相似文献   

5.
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教授在<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中,这样说: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当这一过程被阻断或者处于混乱无序的时候,师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就陷入困境,教育的危机也随之出现.  相似文献   

6.
王娟娟 《考试周刊》2013,(29):179-180
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当这一过程被阻断或者处于混乱无序的时候,师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就将陷入困境,教育的危机也将随之出现。教师既承担着培养和发展学生倾听能力的责任,又负有发展并运用自身倾听能力的责任。用心倾听学生的声音,是一种智慧,善于捕捉来自学生的微弱信号,并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恰当的处理,会使教学活动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7.
班级管理实质上是班主任和学生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当这一过程被阻断或者处于混乱无序的时候,班主任和学生的交往和沟通就将陷入困境.这时,班主任将听不到学生的声音,即使能听到一些,也不是发自学生内心的,甚至是虚假的.班主任试图通过找学生个别谈心、召开学生座谈会、召开班会来获得倾听学生的机会,可是学生要么缄口不语,要么言不由衷.其结果是班主任贻误思想教育时机,失去班务工作的主动权.班主任"失聪"现象造成的诸多不良后果,迫使我们探寻班主任失聪的根源,疗治班主任失聪的病因.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雕琢心灵的艺术。要知道,教育的过程就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相互倾听、相互应答的过程。特别是在语文学科中的课堂上,由于学科的性质使然,就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发言的倾听。因为当学生踊跃发言,说出心中所想、所感、所思、所惑时,正是学生在课堂上充当主人翁的时刻。  相似文献   

9.
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善待学生,始于倾听。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的核心思想是尊重,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尊重每一颗灵动的心。但在实际的小学语文课堂上,“倾听”很多时候只是流于形式,有时甚至连形式也没有。许多教师往往没有耐心听学生发言,  相似文献   

10.
一、新型师生关系之一:倾听作为教师,你曾侧过耳朵,倾听过学生的“声音”吗?也许你在课堂上,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出色的“讲解者”,但你可能是一个失败的“倾听者”。在你那些温顺的“听众”(学生)中,蕴含着他们无数的“声音”,而且这“声音”等待着你的“倾听”。学生不仅有权利说出自己的“声音”,也有期待被“倾听”的渴望。然而我们过去的教育却造就了一批“失聪”的教师,他们对学生的“声音”充耳不闻,从而失去了与学生共同发展的良好时机;而学生也只能是一批“失语”的听众而已。教育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倾听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教师失聪现象造成的诸多不良后果,急需探寻教师失聪的根源,治疗教师失聪的病症。教师失聪的病症有:不倾听,虚假倾听,消极倾听,病态倾听。造成教师失聪的原因有:教师的错误定位,师生的情感阻隔,教师的自恋倾向,倾听艺术的匮乏。对策是:把握倾听的内容,改变倾听的态度,调整倾听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在班级教育实践中,许多班主任费尽苦心,累得精疲力竭,却没有收到好的效果。通过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认为,要提高对学生教育的效果与效率,班主任必须协调好三方面关系,即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师生关系、家长与学生关系)、教育者之间关系(教师之间关系、师长关系)、被教育者之间关系(同学之间关系)。教育实践证明,当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家长与孩子的关系融洽时,当学生喜欢自己的教师、孩子喜爱自己的家长时,他就会听从教育者(教师、家长)的教育,努力改正自身的缺点。反之,被教育者就会有抵触情绪,拒绝接受教育或对教育者的教育不当回事。因此,教师(包括班主任和所有科任教师)和家长,应当满腔热情地做学生的朋友,及时了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师生、生生相互倾听的过程.当数学倾听被阻隔时就会发生"失聪"现象,具体表现为教师的"虚应其事"、学生的"拒绝倾听"等."倾听"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在呼唤,倾听意味着关注和理解.实践中要敞亮学生的数学话语,活化学生的数学活动,丰富学生的倾听技巧,由此建构有效的课堂倾听方式.  相似文献   

14.
“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李政涛语)倾听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教学手段。倾听是一种能力,同时,在教学活动中,倾听也是教师的一种修养,是对学生说话的尊重。  相似文献   

15.
过滤性偏听、表面假听、幻听和错听是教育“失聪”现象的主要表现,教师传统角色难以转换、倾听技巧的缺乏以及教师行为的功利取向是其产生的根源,应当从创建和谐课堂环境、把握倾听技巧、尊重差异等策略着手,促使教师真正“倾听”学生,发挥倾听在课堂教学中应有的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等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6.
了解学生,关键是教师要倾听学生。教师能否有效倾听,不仅对师生间的沟通,甚至对于学生潜能的开发、良好课堂气氛的创造,都有着重要意义。要了解你的学生,关键在于学会倾听——不是他听你说,而是你听他说!我们要知道:"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本文主要是反思倾听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作用,及教师和学生如何倾听。  相似文献   

17.
个性化教育,是教师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及环境影响形成的已有个性基础,有意识地按教育规律将其引渡到正确完美的个性的教育。个性化教育是主动的,教育者改变了“消防队”式的教育而成为教育过程的动因,并且有明确的目的性;被教育者  相似文献   

18.
郭昭鹏 《贵州教育》2010,(15):46-46
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主要误区是师生之间所谓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泾渭分明,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被教育者,二者之间不能有任何的交换,否则就会有违伦理道德。“三人行必有我师”不仅指学识方面,也指道德方面。仅就从道德的角度看,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只不过学生由于阅历、经验的欠缺,由于年少气盛,才会犯下他们有时也始料未及的错误;而教师犯的错误相对少一点,但并不等于教师是道德的权威,是真理的化身,  相似文献   

19.
有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理念,叫“倾听着的教育”。它不仅强调学生倾听教师,更强调教师倾听学生。叶澜教授曾说:“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的思维火花。“新课程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强调教师倾听学生。教师不仅要学会认真倾听(不管是响亮的、理直气壮的,还是胆怯的、轻微的),还要善于发现声音背后的某种思想或愿望。但在平时的听课中,我们发现有许多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失聪”现象。  相似文献   

20.
听取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也是合作学习的秩序保证和效应保障。学会听取,是一种体现尊重与信任的态度,更是一种捕捉信息、选取整合的手段。“听”——入于耳,记于心。教育的过程就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以及被教育者之间相互听取与应答的过程。若这一过程被阻断或者处于混乱无序的时候,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就将陷入困境。海德格尔在《什么是思想》中写道:“我们在目前可做的或可以学习的,就是去切近地听。学会听取也是师生应当共同关注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