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一名体育记者.要热爱体育.使自己逐渐成为体育内行。对所负责报道的体育项目.要用心去研究它.对其他体育项目也要有所了解。它会帮助你与教练员、运动员有共同的语言。  相似文献   

2.
新闻广告,通过新闻的形式来做广告,完全是一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比起赤裸裸的广告来,更令人厌恶。不管什么样的广告.以广告的面目出现,直接告诉你那是一个广告,要不要看随你,你可以喜欢.你也可以讨厌直接跳过。但“新闻广告”就不一样了,它是以新闻的面目出现的,让读者以为是新闻,看下去才发觉原来是一则广告。广告是真君子或者真小人,但“新闻广告”就是十足的伪君子了,  相似文献   

3.
《新闻导刊》2005,(2):29-29
新闻的权威性是媒体持续稳定的新闻质量在受众中形成的一种公信力。它与行政的权威性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你可能是行政级别高的报纸,但你完全可能是读者并不认同和不愿意阅读的报纸。新闻的权威性强调一张报纸长期总体新闻质量的稳定,即新闻的权威性不是权力赋予的,而是靠一张报纸自身长期实践的结果.是一种经过市场检验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4.
用设计艺术增加新闻报道的“点” 一个中规中矩的活动.如何能增加它的新闻点,让记者有料写、读者有兴趣看?把设计艺术融入活动策划中,不失为令新闻增加看点的好方法。它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两种:  相似文献   

5.
新闻互动是对传统新闻传播过程的丰富和发展,是新形势下一种新的新闻传播方式。它不同于以往“我播报你接受”.板着面孔说教灌输的形式,囿于“传播者(记者)→信息→媒体(编者)→受众(这里仅指报纸读者)”的单向传播路径。而着眼于记者、编者、读者间构成回环链路.以期达到良好的宣传报道效果。这实际上也是一种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闻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赵秋实 《记者摇篮》2004,(4):23-23,58
导语不是对新闻简单的总结.不是笼统地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它是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事实和亮点.它将新闻关注集中到一点上。好的导语体现的是新闻事件中最有意义的和最有新闻价值的要素。导语写得精彩.就能抓住读者,否则读者就溜掉了。  相似文献   

7.
机遇是什么?机遇是好的机会和境遇。由于新闻图片具有瞬间性和空间性特征,机遇对于摄影记者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甚至可以说.每一幅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的诞生都离不开机遇的存在。与新闻同行共同出去采访、看到人家拿出了令人拍案叫绝的佳作,自已却没能抓住机遇拍出精彩的瞬间,对摄影记者来说,是最令人难过的事儿。机遇是摄影记者成功的重要因素,然而,当机遇真的悄悄降临于你身边的时候,你真能迅速意识到它并准确地把握住,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一、发现机遇 对于摄影记者来说,机遇是一种难以预料、不期而遇的瞬间,当你努力求…  相似文献   

8.
你来信对《长城论坛》特别是对“主持人语”给了很高评价,我是很感激的。像你这样的来信我手头就收到不少,这是对《长城论坛》也是对本报其他专栏、专版、专刊的鼓励和鞭策。总政和军报领导历来很关心这个专栏。《长城论坛》2001年被评为全国名专栏.凝聚了许多人的智慧和心血。但我心里很清楚.这个专栏还有不少差距.需要不断改进.以不负广大读者的厚望。  相似文献   

9.
董强 《军事记者》2004,(8):16-18
“我想知道的,你偏偏没说;我不想知道的.你倒是说了不少。”不少编辑处理来稿时.常常这样对报道员慨叹。  相似文献   

10.
赵淑清 《记者摇篮》2004,(10):63-63
在很多通讯员眼里.职业记者占有更多的新闻素材.可以写大题材、大人物。殊不知更多的新闻融于看似平常的生活之中。融于不引人注意的琐碎小事里,融于默默无闻的普通人身上。就看你是否善于捕捉、挖掘,是否善于分析筛选。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同理。处处留心有新闻。新时期党对新闻宣传提出“三贴近”的要求.就是要新闻工作者走  相似文献   

11.
摆脱评论中的“八股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舍先生说:“传之久远的作品.一方面是因为它有好的思想内容.一方面也因为它有好的风格和语言。”这是就学作品而言的。其实.新闻评论也一样,要赢得更多的读,取得更好的效果,既要有好的思想内容.也要有好的风格和语言。  相似文献   

12.
刘玉荣 《大观周刊》2013,(1):149-149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专心致志的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做任何事情,如果你对它产生兴趣,那么你一定会拿出十分的热情和精力去做。  相似文献   

13.
《青年记者》2008,(13):49-51
做好“对话”,关键在于采访对象的性格、内心想法要跃然纸上,要让他们说真话,要让读者有兴趣看下去。如果你的位置站得跟对方不平等,你就很容易被对方左右,或者你会遭到对方的心理排斥。时刻记住,你是个记者,客观是你的追求,所以,“对话”一定要有新闻感。  相似文献   

14.
2003年夏天,杭州疗养院新闻干事李晓方告诉我,他要把60年前侵华日军冒天下之大不韪,实施惨无人道的细菌战的史实抢录下来,编、出版一部画册,留给后人。我听了,意识到这是个意义非凡的“忧患工程”,意义很不一般,当即表示:“祝你成功!待你成功后,我要写你!”现在.他成功了,于是,我践约采访了他。  相似文献   

15.
刘洪 《记者摇篮》2004,(11):37-37
融声画于一体,将画面、解说二维平面的新闻传播模式。转变为画面、解说、同期声三维立体的传播模式。这既是电视新闻同期声的地位,也是它的总体作用。对电视新闻来说。同期声的运用,不仅是信息量的增加.更是质的提高。它可以叙述新闻事实,介绍新闻背景,增加新闻现场感.表达抽象的人生哲理。因此,同期声直接构成了新闻事件的关键内容。  相似文献   

16.
黎键 《大观周刊》2012,(51):264-265
想让学生把你所教的学科学好.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对你有兴趣,兴趣也是教学大纲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程在教学设计上明显增强了对学生的启发性,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本文将在对传统高中地理教学进行反思的基础上,研究探讨增加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汪班长,快看今天的军报,你获奖了!”6月24日的早晨,同班战友小郭手拿着一份《解放军报》.一边喊一边兴冲冲地跑进办公室。听到小郭的叫喊,正在忙于报纸排版的我,连忙站起身来,办公室的战友也呼啦啦地围了上去。翻开报纸,果然,“2004年基层化大家谈征获奖名单”赫然在目:《走出网络游戏的“迷宫”》——作:汪彬。没错.二等奖获得中名列第五的就是我。“真不容易!小汪.恭喜你!”班长一脸兴奋地拍了拍我的肩膀,其他战友也毫不吝啬溢美之辞.一个劲闹着让我请客。  相似文献   

18.
黑枫 《新闻记者》2005,(3):60-61
新闻摄影中的瞬间新闻与文字新闻在采集方面有所不同。新闻是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事实的报道,文字新闻可以记述也能追述.而瞬间新闻则不能.它只能在现场抓拍。因此瞬间新闻应该是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记者只有到现场去,才能获得,舍此别无他途。  相似文献   

19.
邓长海 《新闻前哨》2001,(12):10-13
2001年 9月 11日,美国遭受恐怖分子袭击。在事件发生几秒钟内,就有媒体报道此事。之后,世界各种媒体都从不同角度作了详尽报道和跟踪报道。“9.11”事件后,一时间,无论你浏览什么新闻媒体,都会有相关的最新消息、背景资料和深度报道,让你饱览无遗。 在有关“9.11”事件的报道方面,笔者曾作过粗略的统计:2001年9月门日至10月11日,《楚天都市报》共刊发各类报道445条,其中,有消息、简讯,有背景资料,也有连续报道等等,平均每天刊发15条。《武汉晚报》共刊发各类报道398条,平均每天13条。武…  相似文献   

20.
这是伯莎建造的房子:寒酸的小平房,窗帘垂着,一片黑暗。你在某个地方见过这种房子。当你还是孩子时,你管它叫幽灵出没的地方,尖叫着跑过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