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使用电脑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许多的突发故障,这些故障的起因可能是软件原因造成的,也可能是硬件故障引发的,或是其它的因素……那么,我们这些初级的电脑用户又该如何应对这些事件呢?请看下文:)  相似文献   

2.
扔"红椅"争上游发起冲锋三月十日人民日报第四版上登载了一个统计表——"看,那些省绿化进度最快!"这个表公布了十四个省的数字,坐"第一把交椅"的是安徽省,河北省坐了"红椅子".过了不几天,河北的情况虽然稍稍好转了一点,也只不过上升到"倒数第二".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党的有力宣传工具的广播是甘居下游,站在一边去埋怨党政领导不力呢?还是力争上游,积极建议有关领导机关采取有效措施迎头赶上呢?我们选择了后一条道路.扔"红椅",争上游,这是全省人民的要求和愿望.我们向林业厅提出了这样一个建议:"举办一个造林绿化大突击特别节目,借以在短期内把全省的造林绿化运动推向高潮,急起直追,赶上先进."对这  相似文献   

3.
我国没有文件中心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看了这个题目,有人一定会说,我国在1988年8月(另有1989年4月之说)就建立了第一个文件中心--甘肃省永靖县文件中心,怎么能说我国没有文件中心呢?什么是文件中心?它是"一些机构为半现行文件提供的临时存贮场所."  相似文献   

4.
学术期刊主动拥抱新媒体是时代发展使然。这个时代最显著的一个特征是什么呢?用一本书的名字来说:"世界是平的。"当下,互联网、微博、微信、QQ等网络媒介迅速发展,我们对于"世界是平的"的感受更强烈了。可以说,一个人如果有一台电脑、有一根网线,那么他就是一个微型通讯社,以此感知世界,发布信息,  相似文献   

5.
若干年前.当电脑还是件奢侈品的时候.人们为买不买电脑有过一次争论。反对买电脑的人说:“电脑能干什么?”主张买电脑的人说:“电脑什么都能干!”结果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今天.人们不再为是否应该买电脑而争论不休.买电脑已经成为民心所向众望所归的事情了。但是电脑搬回家.除了办公、玩儿游戏、上网冲浪、看大片.电脑还能干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感受和愿望     
去年年底,我站一位青年编辑极力向我推荐《新华日报》社主办的《新闻通讯》刊物,并说他看后颇有收益。在局站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决定一次订阅今年的《新闻通讯》十五份,使编辑记者人手一册。但当时也有顾虑:一个省级业务刊物(而且是南方的)是否有值得借鉴的经验呢?是否令人满意呢? 看了今年第一期《新闻通讯》,我觉得一些栏目回答了通讯员提出的问题,评价了他们的优  相似文献   

7.
新闻效应,即新闻报道在社会受众中产生的影响和引起的效果。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谈到作品好坏时说:"这里所说的好坏,究竟是看动机(主观愿望),还是看效果(社会实践)呢?我们是辩证唯物主义动机和效果的统一论者,检验主观愿望即其动机是否正确,不是看宣言,而是看作品在社会大众中产生的效果。"业内人士将新闻报道的良好社会效果称为正效应,将不良的社会效果称作负效应。新闻的正负效  相似文献   

8.
<正>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纸媒的发展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考验,人们不禁一再提问:报纸还能活多久?报纸的冬天是否真的来临了?纸媒到底有哪些与新媒体不同的地方能打动人心呢?笔者认为,评论是其中的博版面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先从读者到底要看什么样的报纸出发。在记者的调查中发现,随着生活节奏和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要的是能够满足下列需要的报纸。例如:"我很忙,短些,再短些"、"上图片"、"人家报纸都说了""你说的就一定对?""看了影评,去看那个  相似文献   

9.
陈玲 《图书馆杂志》2011,(3):97-104
陈玲:大家好,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跟大家聊一聊"低碳生活"。那么,"低碳"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我们说,以低碳"是更低的温室气体的排放。我们过去不讲"低碳",是不是我们不排碳呢?其实,我们现在在座的每个人包括我自己都在排碳。  相似文献   

10.
郭元鹏 《声屏世界》2014,(11):72-72
<正>早在2010年,央视就放宽了对主持人出镜装束的要求,不再禁止主持人染发、戴配饰。要求放宽后,一些女主播的穿着也多次"上头条"。但是,我们看电视,究竟是在看帅哥看美女,还是看的内容呢?我想大多数的人会和我一样,没有关注主持人的服装,关注的是节目的内容。也就是说,我们看新闻节目的时候,关注的是新闻。我们看文艺节目的时候,关心的是里面播放的"你看你看月亮  相似文献   

11.
据悉,美国的《达拉斯晨报》,率先抛弃数码相机应用DV。他们负责拍摄视频的摄影记者们采访回来,先在电脑上编辑视频节目,上传报纸网站。然后在视频中利用最新的软件将视频截图的像素提高,再用PHOTOSHOP将截图制作成新闻图片,刊登在报纸上。摄影记者职能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对于一个地市级党报来说,我们离他们有多远?视频截图会成为将来我们新闻摄影记者的"饭碗"吗?面对新的媒体传送方式,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2.
"魅力城市"无疑是运城人对外宣传的金字招牌.这张招牌曾一度使许多运城人近乎痴迷.然而.什么是"魅力城市"呢?当年运城市被评上魅力城市时,不要说外地人对我们表示过怀疑,就连运城人自己可能都难嘲其说,运城真的够得上一个魅力城市吗?我们和同时登上魅力城市名单的苏州是一个档次吗?作为一个魅力城市,运城的魅力何在呢?  相似文献   

13.
我们生活在一个娱乐化的时代,娱乐化时代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是看你有没有"娱乐精神".那什么是娱乐精神呢? 笔者认为,首先,"娱乐精神"是一种"玩得起"的精神.这好比两个人,一个高高在上,一个卑躬屈膝,他们肯定玩不到一块儿、玩不起.要玩得起,只能是平等的.当然,这里说的是相对平等.  相似文献   

14.
周荣新 《新闻实践》2007,(10):50-51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所属九家县(市)报在今年7月召开过一次研讨会,共议做好会议报道的问题(详见《新闻实践》2007年第9期)。会上,各报负责人发表了很多很好基于实践的认识和经验。一个挥之不去的困惑如何做好会议报道,这是一个老问题了,也是一个大问题,又是一个难题。尽管我们进行过多次探讨,也有过不少改革实践,但至今未能尽如人意。很长时间里这样的困惑在我们中间挥之不去:为什么我们把群众很想了解的事常常做成群众不愿看的报道呢?  相似文献   

15.
李嵘 《新闻记者》2007,(11):43-46
北京奥运会的脚步正离我们越来越近了。2008年的夏天,北京乃至全中国必将成为全球媒体瞩目的焦点,各国记者将蜂拥而至,前来采访报道。那么,在北京奥运会筹备的过程,关于媒体方面的准备情况究竟如何呢?打开北京奥组委(BOCOG)的官方网站(www.beijing2008.cn),在首页的醒目位置上就有一个链接:"媒体运行",这又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呢?  相似文献   

16.
在生活中,如果一个人长时间看一件事物,就会产生"视觉疲劳"。从事多年记者职业,对周围所发生的事件抱着司空见惯的心态,缺乏挖掘新闻的动力,缺少采写的激情,我们把这一毛病称作"记者的视觉疲劳"。那么如何来医治这一病症呢?  相似文献   

17.
采写"贯彻一号文件回望",我们感到,只有做到"三贴近",深入基层,到群众中去,农村新闻才有写不完的好题材。路口镇是去年黄州区农民人平增收最多的一个镇。从地域看,该镇区位并没有明显优势,那么,农民增收的幅度大于周边地区靠的是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走访了这个镇的几个农户。  相似文献   

18.
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任何事物都是多侧面的,从不同角度去看,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我们从事新闻报道亦是如此:同样的新闻事实,往往因选取的角度不同,有的稿件显得面黄肌瘦、弱不禁风;有的稿件则血肉丰满、活灵活现。因此,一旦发现了可报道的题材,只有选准"最佳"的新闻报道角度,才能把新闻写透写活,使读者喜欢看。那么怎样选取新闻的最佳角度呢?要打破只从正面看事物的老框框,善于从侧面选择角度去表达事物看待一个事物,从正面看是一个模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春晚之后,小沈阳迅速蹿红,他的搞笑台词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诸如"这是为什么呢?哎,老妹儿你说这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呢?"等.而且,不同系列的山寨版搞笑台词也不断衍生出来,诸如,"上班这一天其实可短暂了,电脑一开一关,一天过去了,嚎?电脑再一开一关,又一天过去了,嚎?"等.  相似文献   

20.
刘娴 《编辑之友》2011,(9):81-82
近几年,有些图书在封底条形码附近出现了"上架建议:×××"的字样,这确实是图书封底上的新成员。这个新成员为什么要出现?它的意义何在呢?一为图书撰写上架建议的缘由(一)图书品种繁多随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学科专业分类越来越细,还出现了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