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217-220
阐述了将科技竞赛视为宝贵的实践教学资源,以"班"的形式组织,按照"课程"的要求指导科技竞赛的合理性,介绍了基于"课程"指导科技竞赛的课外实践教学模式的运行机制,应用该模式指导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教学实践取得了显著的人才培养效益。这种课外实践教学指导科技竞赛的模式兼顾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创新人才培养规模的可持续发展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7,(41):156-157
目前的中学物理教学,过多地关注本学科内容,缺乏学科的交叉与整合,不利于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并未得到教学实践的重视和课堂教学的有效落实,现实中的教学忽视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互相渗透,忽视科技发展的前沿成果普遍存在。本文从新课程理念转化成教学实践的角度就物理教学理念中学科渗透和课程的时代性进行了教学理念实践化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阐述工程实践能力在"卓越计划"中的重要地位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提出了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加强专业课程设计、改革实习教学模式、创设课外科技活动、参加挂职锻炼等方面的措施,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构建工程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平台。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大众化向普及化变革的推进,探索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论述了自动化专业现有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课程实验、计算机仿真设计、课程设计、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想,介绍了实践的一些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技的进步,微课、MOOC、翻转课堂已快速、深入地影响到各大高校,颠覆式创新实践教学及人才培养模式从教学的理念、流程和模式等多方面进行崭新设计。"物流企业管理"作为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一门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其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以及教学模式的改革,也愈来愈受到重视。本文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手段的设计理念,对"物流企业管理"课程进行了相关教学设计讨论。  相似文献   

6.
对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以及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等方面所进行的改革和探索进行了论述,通过逐步制定突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实验为基础、科技竞赛为导向"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创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科技竞赛新模式,循序渐进地探索出一条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培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单片机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建设与改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了以提高学生的单片机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对单片机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建设与改革的基本情况,实践表明:加强对"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三个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和创新,可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工程素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当前,一些学校积极开发跨学科融合的科技创新实践类课程(简称"创课"),推动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基于体育(健康)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可调式弹力抱膝圈"设计的教学案例,论述创课的基本内涵、特征及其问题提出、研究假设、方案设计、应用分析四个维度的实例操作,为学校的创课教学建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验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平台的建设,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的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组织等几个方面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探索适合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理念和"培养知识面宽、基础厚实、创新意识和适应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贵州大学科技学院开设了以学生自主实践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第二课堂",以期实现实践教学的多元化。"第二课堂"作为强化实践教学的途径之一,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贵州大学科技学院将"第二课堂"与各类科技竞赛相结合,积极开展科技竞赛创新活动,不仅使学生在历年不同类别的科技竞赛中取得好成绩,还提高了学习理论的积极性,极大地夯实了专业学科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当前"主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电子信息类专业"主动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从实验项目设计、硬件平台建设、团队建设和开展科技课外活动4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主动实践"能力,为地方高校电子信息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对具有专业工程素养的高等技术人才需求旺盛。以专业实验室、校内实习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三个支撑"为依托,把理论教育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通过综合性、工程性、设计性、创造性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及科技创新精神,将有利于高校培养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质量人才。  相似文献   

13.
"嵌入式系统"作为一门专业课程,蕴含了丰富的思政元素,以单元模块化教学设计融入思政元素为主线,基于全案例SOP实践教学法,依托过程化多维度考核评价方式,阐述融合思政元素的"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全过程,将课程知识内容与前沿科技、社会热点、行业需求糅合在一起,结合情景探讨与课下拓展实践相融合的小组案例式教学,实现知识传授和...  相似文献   

14.
浙江大学设计学人才培养基于"科研—设计—经济"的"大设计"理念,构建了"设计思维+其他专业知识"的科技设计人才知识体系,并进行了实践,培养了一批具有优秀素养的国际型创新设计人才;提出了"创新+创业"、问题驱动和"有核无边"的创新设计人才三层培养模型,横向突破了专业和学科的限制,纵向突破了教学、科研和产业化的限制,全方位、多层次提升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探索出了跨学科、跨领域、跨国界的科技设计人才培养思路,并在合作方式上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有效的、可持续性强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5.
机器人实践教学涉及电子、自动化、机械等多个学科,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平台。以大连理工大学机器人创新实践教学体系为例,探究机器人实践教学模式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针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热点,提出贴合实际的、可复制的机器人实践教学改革模式。通过建立深度广度结合、软件硬件结合、科技创业结合的"三结合"科学化教学体系,构造"实训型"集约化教学平台和"产学研"一体化教学链条,形成较完整的高校机器人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进而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协同创新的发展平台,达到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服务社会发展的目的。实践证明,改革后的机器人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依托创新实验室构建"五元一体"实践教学模式,分析了"五元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内涵,探讨了"五元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认为"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工程设计、科技创新、专业实习"5个实践教学单元虽各自独立,但相辅相成,层次递进,构成一个完整的职业能力培养教学新体系。对于该实践教学模式的应用与推广,应当抓好学生课外实践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17.
本论文提出通过"以赛促教"的方式来培育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核心素养,即通过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立项和科技竞赛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此基础上探索普通本科院校"学历型"大学生培养向应用型人才转化的有效途径,提出教学改革应当注重实践环节的强化,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模式从"学历提升"向"职业发展"转变,培养一大批实践能力强、有理论知识的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结合经管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特点,从目标、层次、可操作性和特色性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出发,创新性地提出"12534"实践教学体系,即,以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为"主体",实践教学保障和实践教学考评体系为"两翼";基本素质养成、学科基础实践,专业实验实训、综合应用实践、创新创业实践为实践教学"五模块",搭建实验教学中心、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和科技创新"三平台",旨在培养学生学科知识基础应用、专业岗位实践、学科知识综合应用、创新创业实战的"四能力"。  相似文献   

19.
柏玲  朱静 《西部素质教育》2019,(24):160-162
文章首先对研究性教学的内涵和特点进行了概述,然后分析了高校"服务营销"课程研究性教学设计与实践的必要性,最后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课程实习设计、教学考核设计四个方面阐述了高校"服务营销"课程研究性教学设计与实践。  相似文献   

20.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教学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教学研究和实践中,贯彻"直面市场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的指导思想,在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智能仪表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和实践环节中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增强了学生的工程意识,系统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参加社会实践,感受职场深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