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高军 《学苑教育》2012,(18):70-70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对学生心灵的呵护,是一种激励、一种引导,是崇高而神圣的爱,是学生成长的力量之源,是激发学生向上的动力。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要对学生严慈相济,对学生一视同仁,理解学生,严于律己,做好表率。  相似文献   

2.
李美琴 《教师》2013,(28):29-30
"教育是植根于爱的。"对于教育而言,爱更是其核心,其灵魂。如何爱学生?爱学生就是要尊重和欣赏学生,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爱学生就是要包容学生的各种似乎不能理解的"坏"的举动;爱学生就是要耐得住性子,沉得下心来去倾听、去交流;爱学生就是要透过学生日常行为的表现,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总而言之,爱学生就得走进学生的心里,做到关注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宽容学生、激励学生、赏识学生、感动学生。  相似文献   

3.
班主任只有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才能激发学生上进,才能倾听学生的心声,才能有的放矢地教育学生.如何走近学生呢?笔者认为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做班务工作;多与学生交流谈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赏识学生,及时发现他们身边一闪即逝的闪光点:发扬民主精神,保持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做到这些,就可以真正走近学生.  相似文献   

4.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了解学生心理特点,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与学生作情感的双向交流。要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性,改革实验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此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当学生的伯乐;爱护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关心学生,当好学生的心理顾问;激励学生,成为学生的评估者。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状态,激励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教会学生学习,使教与学真正实现良好循环,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新课改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知识,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学生思考的能力。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强学生自身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接受学生个性化意见。  相似文献   

7.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这就需要教者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巧妙化解学生疑问;尊重学生的"世界",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参与中成长.总之全面认识学生,认真分析学情,从学生角度出发,"用学生的心灵"去感受,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去选择教法,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历史教学就会成为一件充满智慧的事,丰富学生的知识,历练我们的人生.  相似文献   

8.
殷都区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人意识,切实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使学生多元化发展,坚持以学生为本,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正让学生当家作主。校内,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和学校管理;活动让学生自主组织、自主开展;校外,把殷都区方方面面的社会资源变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让学  相似文献   

9.
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让学生在场,学生在场的教学,才是主体在场的教学。强化学生在场,必须做到:让学生对话在场,让学生思维在场,让学生体验在场,让学生情感在场,让学生创新在场。如此,道德与法治教学才能坚持学生立场、遵循学生认知、切合学生学情、促进学生发展;主体性彰显的教学样态,才能成为一种常态的教学样态,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教学要渗透以读为本的观念,教育学生充分阅读,在读中学会感悟,在读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教育学生在阅读中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教师应该创造学生运用环境带动学生阅读,用读带动学生读,以说带动学生读,以练发展学生读的能力,以读促进学生读的策略,保证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学会阅读,实现学生运用读促进学生思考,运用读发展学生激情,运用读带动学生感悟,运用读带动学生迁移,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  相似文献   

11.
张欣婷  张波 《科教导刊》2021,(3):146-147
针对经济管理类学生大学数学课程的学习,首先分析了经济管理类学生数学课程的开设现状及学习情况;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给出了对应的整改措施;对经济管理类学生的高等数学的教学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社会对实用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实践教学开始受到高校和社会的热切关注。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良好职业道德,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酒店管理专业是一个实用性极强的专业,实践教学是酒店管理专业自身特点的需要,是培养高级实用型人才和酒店业快速发展的需要。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缺乏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模式和考评体系等问题,应当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改革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教学模式,完善实践教学考评体系,加强实践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3.
清代至民国间,出现了好几种苏诗笺注著作,其中查慎行的《补注东坡先生编年诗》是成书年代最早、学术成就突出、个性特色鲜明的一部.其书编集苏诗以作年为次,考证地名详其沿革,注解典故不乖本事,考述人物详其事迹,驳正旧注有理有据,辑录佚诗几无遗漏,对研究苏轼及苏诗有重大参考价值,加之成书年代又早①,故它在苏诗研究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也正是因为它的这些特点和优长,《四库全书总目》才多次称道该书.  相似文献   

14.
经济应用数学是高职经济类专业的数学基础课。文章从指导思想、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实践教学等五个方面探讨了该课程的教学改革,重点是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其中既有观点的研究,也有实践探索的积累,全面总结了课程建设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独立学院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突出特征,经管类专业开设经济法课程,并将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已形成了学科教育领域的基本共识.但目前经济法教学还存在学生法律基础知识薄弱、教学学时安排与学科特点相矛盾、实践教学环节欠缺等诸多问题.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改革应加强其专业侧重的法律能力的培养,加大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6.
胡小凤 《娄底师专学报》2014,(1):103-106,11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代社会对综合性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实践教学是高校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经管类专业学生法律基础薄弱、实践能力欠缺,“经济法”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案例教学为主,兼法律实践与情景模拟等实践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式,与此相适应,“经济法”课程的考核方式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经济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数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对培养高素质人才至关重要,但目前亟须提高其不理想的教学效果。通过分析该课程的特点和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探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应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突出经济应用、优化教学方法和整合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经济管理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TPACK框架下,从整合视角将学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术三方面有机融合,创新性探索了《企业经营决策与管理综合模拟实训》课程设计与实践,该课程旨在以学生能力为导向,解决经管类专业学生跨学科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人才的高效培养问题。教学内容包括企业设立、战略管理、预算管理、运营管理等;教学方法采用了设问启发、角色模拟、小组讨论、汇报提问、发现纠错等多样化教学法;教学技术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发模拟软件,仿真市场环境和企业经营情况。通过课程教学运行研究发现:整合模拟的企业经营管理实验教学,对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拓宽经管类专业学生知识面、融合学科专业知识应用、训练系统思维能力和启发创新创业意识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校培养理工科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要以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从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和确定与之相适应的专业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制定培养模式,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激励机制,打破"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力求培养出高质量的理工类专门人才,着力培养一批具有"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基于建构主义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电子商务课程是经济管理类的一门必修课,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传统的教学模式缺少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将建构主义现代学习理论应用于"电子商务"课程的教学中,改革传统的教育理念,实现了"教师"、"学生"、"媒体"、"环境"的四个转变,使单一的媒体教学方式向"六位一体"教学模式方向发展,教学实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