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少年短道速滑运动员心理控制能力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杨杰  周游 《冰雪运动》2008,30(6):74-76
短道速滑项目的特点决定了从事该专项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能力,采用心理测量法,对我国28名少年短道速度滑冰运动员和11名青年短道速度滑冰运动员心理控制能力的13项指标进行了测试,并对数据用T检验方法进行了多重比较。结果表明:青年组在简单反应能力、速度知觉、时空判断方面与少年组存在显著差异,前者好于后者,而在男子意志品质,女子竞赛焦虑水平方面则比少年组差,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运用心理实验、心理测定和实践法,对参加1993年全国青少年速滑锦标赛的37名优秀速滑运动员进行了心理素质检查与评定,并做了追踪研究,结果表明:我国15~18岁优秀速滑运动员专项心理素质是由协调能力、心理控制能力、节奏感、快速反应能力4种能力构成,其中协调能力最为主要。  相似文献   

3.
短道速滑项目特有的比赛心理应激特点决定了从事该专项的优秀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本研究对象为备战第18届冬奥会的国家短道速滑队运动员,研究时间为18个月。研究结果表明,所实施的围绕冬奥会赛前系统训练阶段和冬奥会临赛前阶段的心理能力培养体系对增强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员竞技心理稳定性的心理能力培养是合理、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运用心理测量与评定法,对我国130名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心理控制指标构成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短道速滑运动员心理控制能力指标是由反应准确性、状态调控能力、信息加工状态能力、直觉反应能力、预判能力等5个方面构成;优秀运动员的心理控制水平与运动成绩提高是相关的,优秀运动员心理控制能力结构与所掌握的技战及运用效果是一致的;所建立短道速滑运动员心理控制能力结构指标是合理的;研制短道速滑运动员心理控制能力的综合评定标准具有简捷、合理、实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杨杰  周游 《辽宁体育科技》2009,31(1):47-48,60
采用心理测量法,对我国28名少年优秀短道速度滑冰运动员和11名成年优秀短道速度滑冰运动员的运动认知特质焦虑和竞赛状态焦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优秀成年短道速滑运动员的认知特质焦虑、竞赛状态焦虑都高于少年短道速滑运动员,但无显著差异;在性别的比较上,认知特质焦虑、竞赛状态焦虑无显著差异。在认知特质焦虑、竞赛状态焦虑的相关分析上,优秀成年短道速滑运动员的认知特质焦虑、竞赛状态焦虑呈负相关,无显著意义;而少年短道速滑运动员的认知特质焦虑、竞赛状态焦虑呈正相关,具有显著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根据短道速滑运动项目的特点,运动员能否在现场比赛中发挥出日常训练的最佳效果,取决于比赛前运动员的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通过文献资料法从心理学的角度对黑龙江省短道速滑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进行研究,了解短道速滑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产生的原因有短道速滑运动员的比赛动机不良、心理压力过大、比赛经验缺乏和对比赛环境的不适应等。提出:调节呼吸法、模拟训练法、表象再现训练法、语言暗示法和设定适宜的比赛目标等赛前不良心理状态的调节方法。有助于增强短道速滑运动员的适应能力和调节能力,为缓解短道速滑运动员赛前紧张的心理状态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我国短道速度滑冰运动员专项心理能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采用心理测量法对我国 2 8名少年短道速度滑冰运动员和 11名青年短道速度滑冰运动员专项心理能力的 13项指标进行测试 ,并对数据用T检验方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 :青年组在简单反应能力、速度知觉、时空判断方面与少年组存在显著差异 ,前者好于后者 ,而在男子意志品质、女子竞赛焦虑水平方面则比少年组差 ,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少年短道速滑运动员心理训练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短道速滑项目的特点,心理训练应成为少年短道速滑运动员日常训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注意力集中”和“回忆”训练是少年短道速滑运动员心理训练的重要内容。在日常训练中培养少年运动员全神贯注于一个确定的目标,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并注意把心理训练贯彻到学习基本技术的整个过程中,注重少年运动员的“回忆”训练,对于培养优秀短道速滑选手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短道速滑运动员赛前最佳心理状态与调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动员赛前最佳心理状态一直是运动员和教练员十分关注的问题。由于短道速滑项目的特殊性,对运动员赛前最佳心理状态的探讨就更为重要。认为短道速滑运动员赛前最佳心理状态表现为良好的身体机能状况、对比赛各种状况的正确认知、合理的个人能力定位、良好的情绪状态、较高的捕捉战机能力和良好的自控能力。提出采用培养专业兴趣、激发正确的比赛动机、进行必要的心理训练和提高运动员的战术素养等方法调控短道速滑运动员赛前最佳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0.
杜凯 《冰雪运动》2012,(3):17-20
赛前心理准备被看作是高水平运动员成功的必备能力,能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和心理稳定性,消除可能存在的心理障碍,形成最佳心理状态。调查表明34%的短道速滑运动员认为在赛前会出现睡眠不良的状况,13%的短道速滑运动员感觉食欲状况不佳,不能达到最好的生理状态;过分看重比赛的短道速滑运动员占到了53%,受完成指标影响的短道速滑运动员占到了51%,44%的短道速滑运动员出现对场地环境可能出现干扰的信心不足;个性特点、过分的看重比赛结果和缺乏自信是影响赛前状态的主要因素。针对赛前不良的心理状态应采取针对性的心理训练、自我暗示、自我调整等措施积极调整短道速滑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