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课堂教学中防御性非言语行为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教学中防御性非言语行为所传递的是在教学交往过程中有类似抗拒、排斥、掩饰等具有防御性的心理。依据是否凭借实物或空间,可分为徒体防御性非言语行为和凭物防御性非言语行为。运用防御性非言语行为要遵循相应的原则,即尊重信任原则、恰当自然原则、收放结合原则和增减有序原则。在以上原则的指导下,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教学前实施观念冲击技术和公式协调技术;教学中实施面具转换技术和距离调控技术。  相似文献   

2.
在现实的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并不仅仅依靠言语进行教学,而是更多地需要运用多种非言语行为进行知识信息交流和组织教学。为了更好地发挥非言语行为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不断提高教学工作质量,本文将体育课堂教学非言语行为的特点、表现形式进行初步探讨,旨在深化对非言语行为的认识,进一步推广非言语行为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几十年来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研究的文献为基础,对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运用的原则、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和对师生关系的影响进行了回顾,在反思教师非言语行为现状的基础上.对教师非言语行为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过程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马晓琴 《考试周刊》2010,(30):130-131
非言语交际越来越受到关注,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本文主要就中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非言语行为的运用及其作用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首先简要介绍了非言语行为的功能、分类及其基本的文化内涵。其次对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英语的非言语行为进行了探讨和论述。包括身势语、手势、眼神、表情、容貌、装束,以及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同理解和使用等。最后得出结论,应该大力提倡教师在大学英语课堂上,适时适度、灵活巧妙地运用非言语行为和手段,来辅助言语手段进行教学,以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教师非言语交际行为与课堂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教学语言是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的重要保证。非言语交际行为是人类交际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有效运用非言语交际行为会增强教学效果、融洽师生关系。因此教师有必要使用诸如身体姿态、面部表情、目光、手势等非言语行为以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在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综合利用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与学生进行交流,非言语行为起着辅助、甚至代替言语行为的重要作用。因此,文章首先分析了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含义、分类和特点;其次,阐述了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在对外汉语课堂中的重要性;最后,为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运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仅教师言语而言,不仅需要教师具有沟通教与学,引导学生学习的语言,还需要教师具有通过非言语行为加以暗示与感染的辅助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适度结合语文教学及相关行为,论述非言语行为运用的艺术。  相似文献   

8.
教师非言语行为作为课堂教学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非言语行为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手部非言语行为、脸部非言语行为、身体非言语行为、副语言行为、空间语言行为。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在辅助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控教学进程和增进师生情感方面有显著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规范自身的非言语行为,要加强实践练习,提高非言语表达技巧,同时要适量,掌握好"度"。  相似文献   

9.
非言语交际是人们沟通思想、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实际上是在特定的语境中使用非言语行为交流和理解信息的过程。由于非言语行为具有民族性和多义性,不同文化的人对非言语行为的要求是不同的,非言语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含义,因而有必要了解语境与非言语交际的关系:非言语交际的策略和手段的选择取决于语境;语境有助于非言语行为的解读。  相似文献   

10.
言语行为与非言语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相倚而立。对于前者,人们时常关注。而对于后者,却鲜究其理。所谓非言语行为,是指运用表情、姿态、手势、仪表等无声语言或语音、语速、语调等辅助语言传递信息的行为。它不仅可以加强、扩大言语行为的效果,而且可独立地传达信息,在课堂人际沟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列斯指出:信息的冲击力1 =7 % 言辞+ 38% 声音+55% 面部表情。[1] 质言之,信息传播主要依靠非言语行为。这里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具体分析非言语行为的类别、特点、作用和运用技巧等。  相似文献   

11.
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共同构成了人类的交际行为。与言语行为相比,后者的受重视程度显然不够。从文化差异角度出发,以英国、日本和德国的三部电视剧为研究对象,选取"道歉"这一场景的数据,对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发生比例进行对比,分析文化和非言语行为的关系,从而得出结论:非言语行为与言语行为一样,是交际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国家的人们非言语行为的不同往往源于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非言语行为是交际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行为发挥着尤其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对非言语行为的忽视或非言语行为使用失误往往会引起交际双方的误解,甚至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因此,了解中西在非言语交际方面的差异对于避免失误,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非常有帮助。本文旨在分析中西在非言语交际方面的差异,并提出避免非言语交际失误的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语言本身,而对于交际过程中的非言语行为视而不见。其实,课堂教学不仅有言语行为,而且还有极为丰富的非言语行为。言语和非言语行为是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教师在课堂内不由自主地发出的非言语行为直接影响课堂气氛、学生的情绪和感知、学习态度、学习效果以及师生关系。本文从非言语交际的定义、分类、特点和作用诸方面来分析其对于课堂教学的影响,其目的是引起教师对非言语交际的重视并把它们合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人类的交际方式主要有两种: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非语言行为是文化习得的结果,受到文化的制约和影响,并且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学要通过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来完成.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运用非语言行为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非语言交际意识.  相似文献   

15.
人类交际是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的结合。非语言交际是整个交际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在交际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1]萨莫瓦尔说:"在面对面交际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左右时语言行为,其他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的。"[2]在跨文化交际中,很多人往往重视语言的正确运用,而忽略非语言交际行为的文化差异及其影响,导致文化误解和文化冲突频频发生。实际上非语言交际行为和手段比语言交际行为所起的交际作用更大,它的差异比语言行为的差异所引起的文化冲突还要严重。根据毕继万在《跨文化非语言交际》中将非语言交际粗略地分成四大类:1)体态语;2)副语言;3)客体语;4)环境语,本文试从手势语、眼神交流、体触行为等方面研究体态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减少由此导致的文化差异的干扰,以促进人们之间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6.
在中日交流日趋频繁的今天,非语言行为造成的文化摩擦也日益显著。中日两国在非语言行为上有共同点和不同点,日本人的非语言行为偏向封闭、内向型,中国人的非语言行为侧重外向、开放型。  相似文献   

17.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目标给教师发展提供了机遇,但它更是一种挑战。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钻研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树立体育与健康课程意识,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来实施教学行为;要不断改善自身素养,提高根据学生和学校实际实现课程标准的能力,要研究课程评价体系与方法,发挥课程评价对学生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激励功能,努力达成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18.
论非语言交流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非言语交际的功能来说明了非语言行为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的理解和认知产生极大影响,对教师的个性、对学生的期待值、姿势、语调及面部表情对学生语言习得能产生重要影响,并进一步的说明了非言语交流直接有助于外语教学,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并能提高和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9.
教师的非语言符号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言语和非言语协调统一的交流过程,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既重视语言符号,又重视非语言符号。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只有学会运用非语言符号并理解和掌握各种非语言行为规律,才能有效地管理班级,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