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夷山茶文化旅游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夷山是产茶胜地,也是我国著名的茶文化发源地之一。武夷岩茶历史悠久,美名远扬。因此,借助武夷山世界双遗产和大红袍的品牌,整合武夷山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开发武夷山茶文化旅游,为武夷山旅游业的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描述利用课堂传播的广泛性,推广学唱及欣赏武夷山原创歌曲,让学生从音乐的角度感受到武夷山的美,学习到武夷山的方言、了解到武夷山茶文化。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武夷山不仅风景美,原创歌曲更美。同时也更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本土音乐文化的了解,让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武夷山。  相似文献   

3.
许亦善 《南平师专学报》2005,24(1):26-29,59
武夷山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以及武夷山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新武夷山文化群体应运而生。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以弘扬武夷山文化为己任的新武夷山文化群体刻苦而努力地工作,开始解读武夷山这部宝典。为武夷山文化增添了绚丽而迷人的色彩。他们的主要贡献有:打造武夷文化的金钥匙,开启人类的宝藏;全方位、多角度地展开研究,深层挖掘武夷文化;使得武夷山文化达到体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相结合,上升到新的高度。这既是对武夷山文化的解读。更是一种超越。  相似文献   

4.
针对近年来武夷山城市建设比较盲目影响武夷山城市整体形象的现状,本文对武夷山城市总体规划中建筑高度控制指标进行反思。通过对高度的限制条件及突破高度限制的意义进行分析,提出了武夷山规划指标控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武夷山旅游业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各方面的条件日渐成熟。会展旅游近几年在武夷山得到一定的发展,本文在对武夷山会展旅游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武夷山可开发会展旅游产品类型,并对今后的会展旅游产品开发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郭进辉  王静然 《南平师专学报》2006,25(4):114-117,106
旅游客源市场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而海外客源市场则是客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积极开拓海外客源市场已经成为武夷山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武夷山海外客源市场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计算武夷山旅游地理集中指数,结果表明武夷山具备应对国际环境变化的能力;将武夷山海外客源市场分为四类市场进行开发;提出了拓展海外客源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曹颖 《初中生辅导》2014,(11):44-45
正武夷山位于我国福建省西北部的武夷山市,其自然风光独树一帜,尤以"丹霞地貌"著称于世,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之美誉。武夷山的山不高却有高山之壮美,武夷山的水不深亦集水景之大成。武夷山是大自然的神来之笔,她的雄厚、她的优柔、她的千古情怀、她的文气香馨散发着深邃的美的意境。武夷山之美除了大自然的鬼斧神  相似文献   

8.
郑建文  田磊 《初中生辅导》2014,(11):F0002-F0002,F0003
正武夷山位于我国福建省西北部的武夷山市境内,是我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名胜区,并于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双重遗产地。武夷山风景区地处武夷山脉北段东南麓,是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武夷山被称为福建第一名山,是福建省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武夷山属典型的丹霞地貌,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之美誉。其中,武夷山景区内的天游峰有"天下第一险峰"之称。  相似文献   

9.
旨在通过对清初武夷山脱颖而出的诗僧内外兼擅、诗禅并茂的探讨,加深对武夷山佛教了解的同时,增进对武夷山儒、释、道三教文化和谐发展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会展旅游是近年来旅游业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武夷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会展业与旅游业在武夷山是天然合作的关系,研究武夷山会展旅游的联动模式意义重大.武夷山宜采取旅游先导型的模式,且具备该模式发展相应地依托和必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是奥运会的五大职能之一,充分利用奥运商机开展景区营销可以为武夷山旅游业插上腾飞的翅膀。武夷山作为中国仅有的四个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之一,一方面应该主动走出去,以各种媒体为载体,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武夷山的国际知名度,吸引国际游客;另一方面,努力提升景区和武夷山市的自身素质和品位,让来武夷山的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使他们成为武夷山的积极宣传者,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的方法,对武夷山的旅游资源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充分利用武夷山的旅游资源发展体育旅游的设想。为促进武夷山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推动海西绿色腹地整个经济社会未来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武夷山是道教名山,道教文化资源丰富。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武夷山应充分利用道教文化的旅游价值,开发道教旅游产品,一方面可以丰富武夷山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扩大游客对武夷山文化遗产的认识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可以利用道教伦理道德的社会教育价值,在旅游过程中强化对游客的环保教育和道德教育,深化旅游的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吴舒悦 《小火炬》2011,(6):26-26
你去过风景秀丽的武夷山吗?如果没有,也不要遗憾,这一期我们请来了武夷山实验小学的老师同学们,他们将用自己的文字向我们展示武夷山优美而独特的自然风光,以及他们身边的美丽。  相似文献   

15.
<正>闽北茶乡武夷山,山清水秀,风光旖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当我和老伴来到享有“奇秀甲东南”之誉的武夷山时,我们的心早已伴着“大红袍”的袅袅茶香,在这片诗意的土地上恣意徜徉。“来到武夷山,不漂算白来。”游览武夷山,因为导游这句极具诱惑力的话,我们首先到九曲溪漂流。九曲溪发源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全长62.8公里,其中景区部分有9.5公里,是用于游客漂流的水道。  相似文献   

16.
节事旅游作为旅游的一种新形式,源于旅游者对节事情怀的满足和追求。武夷山是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地,随着武夷山旅游业的发展,武夷山节事旅游也初露头角,但其整体上呈现出定位不明显、开发力度较弱、开发理念较陈旧、经济基础薄弱等不足。从武夷山节事旅游的长远目标来看,需要从品牌节事的打造、本土节事优势的发掘、专业化团队、节事服务的精细化等方面加以努力,使武夷山节事旅游独立、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武夷山景观素材十分丰富,深受历代文人墨客的垂青。他们或登临赋诗,或水墨丹青,留下不少珍贵的文化遗产。基于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审美角度,选取历代画家描绘武夷山景观素材中不同风格的代表作品。其武夷山景观素材蕴含着丰厚的哲理内涵,对他们的创作思想、艺术风格、表现技法等方面进行历时性的解读.从而展现武夷山景观素材特有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采茶记     
周书凝 《小火炬》2014,(6):22-22
我的家乡在武夷山,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武夷山盛产茶叶,四五月份正是采茶的好时节。  相似文献   

19.
会展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产品,正受到众多国家和城市的青睐。笔者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的武夷山为研究对象,以发展模式为切入点,通过对武夷山会展旅游模式的分析,探讨武夷山会展旅游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运用 SWOT 分析方法,对环武夷山景区自行车赛现状及发展进行分析。目前环武夷山景区自行车赛的最大优势是武夷山“双世遗”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劣势是赛事知名度不高,政府以及民众支持力度不高,融资渠道狭窄;面临的机遇是推动海西建设发展带来的武夷新区建立的推动作用,以及武夷山“十二·五”体育旅游发展政策的支持;面临的威胁是缺乏健全的比赛制度,其他城市同类赛事的竞争与压力,武夷山本土车队、车手缺乏竞争力。提出扩大优势,缩小劣势,把握机遇和化解威胁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