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娜拉的出走,对欧洲旧秩序的冲击,对人类自进入“文明时代”以来的家庭关系的冲击,不啻又爆发了一场法国大革命。上流社会、反动评论界疯狂地攻击、诽谤易卜生,指责他破坏了欧洲“善良的家庭秩序”。因为娜拉离家出走时的关门声,不仅震动了西方资产阶级用以自我粉饰的宗教、法律、道德和婚姻,而且也象征着几千年父权统治不可动摇的神话的结束。无怪乎《玩偶之家》被誉为“女性独立的宣言书”了。  相似文献   

2.
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以娜拉离家出走而提出了探索妇女的解放出路的社会问题。鲁迅在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文艺会讲时曾提出“娜拉走后怎样?”的问题,指出在尚未取得经济独立的娜拉实在只有两条路:一是“回来”,二是“堕落”,长期以来引起人们深深的思考。出走之后的娜拉会以怎样的面貌出现,主要取决于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从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看,娜拉不仅不会出现鲁迅所预言的两种情况,而且路会越走越宽,因为娜拉的出走是一种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男主外,女主内"是近代社会的家庭伦理模式,它要求女性争做贤妻良母。娜拉本意要做贤妻良母以实现自我,"假冒签名"事件却令她做不成,所以才离家出走了。婚姻中许多难题,不是能一走了之的,人生需要相互担待,相互包容。伦理的规范和法律的规范可以数学式地复数存在,生活亦需要含糊暧昧,娜拉的出路在于及早回头。  相似文献   

4.
从家庭伦理的角度看娜拉出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主外,女主内"是近代社会的家庭伦理模式,它要求女性争做贤妻良母。娜拉本意也是要做贤妻良母,"假冒签名"事件却令她做不成,所以她才离家出走了。婚姻中许多难题,不是能一走了之的,人生需要相互担待,相互包容。伦理的规范和法律的规范可以同时并存,生活需要含糊暧昧,娜拉负气出走,并非出路,最好及早回头。  相似文献   

5.
<正>鲁迅作品《伤逝》中的子君和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中的娜拉是世界文学艺术画廊中两个很有特色的人物形象。在她们身上,体现出一种共同的东西,那就是妇女的觉醒和反抗精神。基于这两个人物生长的土壤和气候的原因,她们分别呈现出许多相同点和不同之处。在这两部举世瞩目的作品中,两位女主人公——子君和娜拉都由于种种原因而离家出走,从表面上看,鲁迅是借小说的文学形式表现主题的,而易卜生则是用戏剧的文学样式表  相似文献   

6.
张春田的《思想史视野中的“娜拉”:五四前后的女性解放话语》是一部解析“娜拉神话”的论著。借助于作为方法的“娜拉”,该书反思了启蒙话语的理想化、浪漫化,重新考察和评价20世纪初中国的现代文化想象。  相似文献   

7.
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塑造了许多不受羁于物质而追求高尚爱情的纯情女人形象,较早的有《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和〈简爱》中的简爱,而后有俄国屠格涅夫笔下的叶琳娜,影响最大的是北欧作家易卜生的《娜拉》。这位毅然摆脱庸俗丈夫离家出走的妻子成了妇女解放的光辉的榜样。  相似文献   

8.
宋薇 《华章》2010,(20)
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中的女主人公娜拉常被视为女权运动的先驱和领袖.这一历史的传统的印象应从以下三个方面重新评价.首先易卜生为该剧写的序言注释和娜拉这一形象被女权运动利用作为其宣言,并非作家的原意;其次从内容上看,娜拉的出走只是对丈夫的爱和幻想的破碎,丈夫的自私和虚伪使他认清事实,寻求自我;最后,女权运动和女权主义不适合作为文学作品的题材,因为它是狭隘的有争辩性的,不足以代表普遍.  相似文献   

9.
娜拉的出走     
娜拉(Nora)是挪威著名戏剧家易卜生(Henrik Ibsen)的著名话剧A Doll's House(译作<玩偶之家>、<傀儡家庭>)中的女主人公.它讲述了一个中产阶级妇女娜拉从用爱的玫瑰色幻梦装点起来的家庭中走出来的故事.娜拉原本对她在家庭中的地位心满意足.她用心地操持家务、抚养儿女.她的丈夫赫尔茂十分爱她,称她为"我的鸦雀儿"、"我的松鼠"、"我的黄莺儿".娜拉曾经为了救治病危的丈夫而假冒父亲的签名向赫尔茂的同事克洛柯斯泰借了一大笔钱.为了还清这笔债,娜拉在几年内省吃俭用、不辞辛苦,甚至在夜里偷偷做些抄写的工作.在所有的债务还清之后,克洛柯斯泰为了保留住自己的职位,却以借据威胁赫尔茂.  相似文献   

10.
一百多年前,易卜生写过一个很有名的剧本《玩偶之家》。女主角娜拉和丈夫海尔茂发生了婚姻危机,起因比较复杂,这里就不再细说了,总之,娜拉发现丈夫是个混蛋,于是她做了一个骄傲的决定:净身出户。娜拉是这么说的:"我把钥匙都搁这儿。明天我动身之后,  相似文献   

11.
被书写的叛逆:质疑“娜拉精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娜拉,作为中国女性觉醒和“五四”叛逆精神的表征,在进人中国语境后发生了未被觉察的精神变异,从而显示出女性解放话语的裂痕。从易卜生笔下决绝的“女儿娜拉”到进人中国的软弱的“妻子娜拉”,表明“娜拉”作为一种被书写的叛逆精神浸染着浓厚的传统色彩,而五四时期中国觉醒的女性新文学作家对于娜拉的自我书写,则显示出与时代主流话语的疏离。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子君与娜拉悲剧形象之比较,探讨了子君与娜拉形象的同和异,从而确定了子君形象是娜拉的影响性再现。  相似文献   

13.
《玩偶之家》中娜拉是男人的玩偶,对丈夫处于依附地位,没有人格独立。娜拉和广大女性必须经济上独立、心理上自强、尽可能地融入社会并真正树立并践行男女平等的理念。  相似文献   

14.
文章浅析了当代中国文学创作以及消费主义与大众文化背景下身体的"娜拉现象":一方面,身体由屈从和附属于精神、理性、灵的过去,逐渐苏醒并走向台前,作为一种新的感性资源被重新发掘与认可;一方面,文学创作中对身体资源肉欲与暴力的书写,消费文化中对身体崇拜的无休止炒作,使身体与意义分离,成为空洞的符号,陷入另一种权力与话语编织的规训之中。身体走出了过去的阴霾,身体却陷入了新的迷惘,身体的"娜拉现象"由此而产生。  相似文献   

15.
娜拉沦为“玩偶”的悲剧因素,除了维护男权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压迫之外,还由她自身的弱点所致,娜拉的出走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一种反抗,她已经意识到了女性的自我存在价值,从而成为超时代的先觉者,她的壮举,对于争取自身彻底解放的广大妇女是一种巨大的鼓舞。  相似文献   

16.
李世林 《文教资料》2008,(24):14-16
繁漪和娜拉分别是我国著名作家曹禺<雷雨>和挪威的"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中的著名的两个女性形象.易卜生创造的"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对中国作家和妇女解放运动有着深刻的影响.<玩偶之家>中的新女性形象--娜拉,她的出走震惊了全世界.激起了无数妇女为争取个性而进行反抗.当她随着作品传入中国,也影响了一代中国作家.曹禺先生在其代表作<雷雨>中就给我们塑造了一位觉醒的"娜拉"形象--繁漪.作为娜拉反叛精神的一种后继者和追随者.繁漪和娜拉不可避免地有着不少相似之处.如两人身上的新女性特质.但由于两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不同,就决定了繁漪不可能是娜拉的"翻版".本文拟从分析两人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入手,从而让读者对这两位经典的反叛形象有更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易卜生前期剧本中的女主角,都怀着追求个人独立的理想,而后期剧本中的女主角则怀着自我舍弃的理想.海迭·高布乐一直是一个颇受争议的形象.如果说娜拉是一只展翅飞翔的小鸟,那么海达·高布乐是不是剪了翅膀的娜拉呢?通过与娜拉的对比解读,主要来探索海达·高布乐这位受挫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8.
易卜生于1879年创作的《玩偶之家》,是一个经典的社会问题剧,它通过娜拉与海尔茂之间夫妻关系的冲突转变,从而描写了故事的主人公娜拉的完美蜕变,也最终从一个"玩偶"成为一个自我觉醒之后的可以维护自身利益的女权主义者。娜拉这一鲜明的人物形象使他成为指引女性在解放道路上前行的照明灯,因此,娜拉最后出走时的那一响亮的摔门声并不是婚姻失败而做出的无奈选择,而是自我觉醒之后追求人生价值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对娜拉形象的评价历来多从社会政治角度强调其客观社会意义。因此试以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分析娜拉形象 ,对娜拉人格系统的本我、自我、超我予以剖析 ,并探索其悲剧性和出走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易卜生作品中娜拉的出走是女性主动选择的结果,而苏青和潘柳黛作品中女主人公的出走多少有些不情愿,女性本无意抛弃孩子,作品也因此摒除了更多的理想主义色彩,这也是男性文本和女性文本的差异。女性从父母主宰的旧家庭出走隶属于知识分子为了追求真理而离家这一模式,只是出走由男性变成了女性而已;邢禾丽则描绘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娜拉出走"。离家是男性知识分子寻找真理的一种方式但不一定是女性寻求幸福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