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黑前的夏天》是莱辛作品中典型的展现女性在现代生活中的处境的一部小说。本文从女性角度出发,深刻剖析了莱辛在作品中塑造的人物身上所呈现出的鲜明的女性主义思想。当莱辛度过青年时期,进入到人生的中年和晚年阶段时,她对于女性思想的理解发生了许多变化,对于女性命运的思考也有了许多不同,这一切都在她的作品中得到了体现。莱辛的思想及其作品风格的变化,对于读者更深层次地理解现代女性思想有很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2.
多丽丝.莱辛的小说创作曾对女权主义运动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但她本人却对"女权主义"的标签颇有微词,反对将意蕴深厚的文学作品作僵化的实用解读,或者当作某个社会运动的宣传工具。她的小说有对女性生存的关注,对女性自由的思考,同时又不限于对性别问题的探讨。她从关注女性生存开始,其最后的旨归是对人的关怀,对人类生存的深邃思考。女性主义只是其作品主题之一,而且常与其他多重主题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相似文献   

3.
多丽丝·莱辛的小说对女权运动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莱辛的作品关注女性生存和女性自由,同时也关注女性自身的关系。在短篇小说《城市之路》中,Lilla和Marie是亲姐妹。分析她们之间的“负面姐妹关系”,从而去探索莱辛笔下女性主义自身的阴暗面以及她对女性主义和女权运动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简忆莱辛     
多丽斯·莱辛是战后英国文坛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从1950年发表处女作《野草在歌唱》到最新出版的《裂缝》,她共创作长篇小说二十余部。本文意在梳理莱辛创作生涯的四个时期,并着重关注她作为公认的女性主义作家在文学评论界引起的反响,以及莱辛本人对于作品中女性相关话题的见解。最后,总结归纳国内外对莱辛小说的批评研究。  相似文献   

5.
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作品涉及女性生活的方方面面,她对女性问题的关注使她被公认为最杰出的女权主义作家之一。莱辛通过叙述她们在男权社会中所经受的情感危机,为我们反映了那个时代妇女生存境遇和精神世界。莱辛在自己的作品中使用不同的文化视角来进行叙事,但最为突出的还是女性主义视角。  相似文献   

6.
张洁是中国女性文学的开创者和执着耕耘者.她的作品透漏着一种女人的情调:优雅、高调之中弥漫着淡淡的感伤情绪.当然,张洁小说中的女性意识不是一成不变的.从少女的羞涩纯情到少妇的成熟辛辣,再到步入中年后的稳重与深刻见解.在作品中,张洁使女性在某种意义上达到了真正的回归.同时她的作品中反映了中国女性的生存和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7.
作家对民众生存环境及追求的关注使90年代小说总的表现出平民化的倾向。张欣做为“新市民小说”的代表作者之一,在系列小说中以女性知识分子情爱生活为视点,关注遽变生活中人物灵魂安置的问题。她尤其擅长以现实主义的对比手法,描摹中年知识女性心灵的裂变,并以传统美德作为淡泊物欲的内在力量,使其作品人物形象走出困惑,体现了独特的创作主张。  相似文献   

8.
父权制思想千百年来伤害着女性,男人以此压迫和剥削女人.莱辛的作品《野草在唱歌》《天黑前的夏天》《幸存者回忆录》中反应了这一问题,这在以往学者的研究中已有所呈现,但莱辛关注女人的同时也关注男人.从全新的视角解读莱辛的作品,分析此三部小说中的男性的悲剧命运,指出女性受到父权制思想毒害的同时,男性也是该思想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9.
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新作<最甜的梦>是又一部关注当代社会和女性的现实主义作品.小说中的三位主要女性人物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现实之间充满了矛盾和冲突.通过这三个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可以进一步剖析莱辛后期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的特点和变化,并深入地探讨莱辛这部新作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多丽丝.莱辛(1919年10月-)是当代英国文坛重量级的女性作家之一。她的作品体裁广泛,观点犀利,见解独到,风格多变且写作技巧大胆创新。目前,国内学者更多地将研究视角置于莱辛的早中期作品上,对莱辛后期作品的关注不多。事实上,她后期的作品是对前期现实主义风格的回归。虽没有前期那么具有影响力,但仍然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习借鉴的价值。本文以莱辛后期的小说作品《又来了,爱情》为研究读本,分析解读莱辛回归现实主义风格的后期小说中的写作特色。  相似文献   

11.
莱辛中后期作品逐渐偏离现实主义,叙事更偏重形式变革,这体现了她对现实主义写作的困惑并导致她的“写作障碍”,也成为她多部作品中反复述说的意象,莱辛透过写作障碍全面思考了现实主义本质和当前小说面临的问题,阐述了她的小说创作理念。她指出启蒙对现实主义影响巨大,但随着社会语境的变迁和话语系统的更迭,传统小说已无法表达真实。而当代小说由于主体稳定性和话语明晰性的缺失,成为区域性、报道性的体裁。莱辛倡导描绘时代精神特质、蕴含哲学性的小说。她的创作理念破旧立新、另辟蹊径,对当代小说理论研究具有极高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蒋萧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3):161-161,163
多丽丝·莱辛(1919~)以其对女性问题的广泛关注使其蜚声文学界,她的代表作有《暴力的孩子们》、《金色笔记本》等。《黑暗前的夏天》不是莱辛最受欢迎的作品。然而,作者首次把我们带进了普通中年家庭妇女的生活,主题从打破传统婚姻观念转为回归家庭,批评家对这一戏剧性的结局也褒贬不一,因此这部作品值得我们再次给予关注。本文想通过分析生活空虚的家庭主妇凯特,在饱受精神困惑的一个夏天,"自我发现"的心理过程,旨在把目光投向更现实、更普遍的女性问题──中年家庭妇女的命运。  相似文献   

13.
性别议题在当下仍是一个热点话题,骆平自身的高校女性知识分子身份使得她在创作中十分关注性别问题,作品多选择“她题材”,尤其关注人到中年后的境况。女性题材与中年危机的叠加,让骆平小说本身充满着十足的话题感,也使得作品有一种深度介入现实的取向。骆平的小说既是女性写作的典范,也有一种知识分子书写的共性,对知识分子本身存在的一些缺陷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揭露和嘲讽,同时在一种自反式书写中,接续启蒙传统。与此同时,骆平的小说具有一定的超越性,超越单一性别的凝视,也超越了简单的知识分子批判书写,将这些议题转换为一种民生关注,是一种及物的写作。骆平的小说风格有一种明显的转型历程,这一过程建构了一种独特的“半糖”哲学,这是对中国古典生存智慧的效法,这其实是解决诸多生活问题的秘籍,也是化解身份焦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天黑前的夏天》是多丽丝·莱辛创作的一部里程碑式的小说。本文旨在生态女性主义视域下,从女性与自我、女性与男性和女性与自然三个方面对该小说进行解读,以揭示莱辛在作品中所体现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5.
陈染是新时期小说创作中对孤独给予真诚关注的少数女性作家之一。这主要源于她的生活经验,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她对人生的看法和对生命的体验。陈染的个性化写作,突出表现在抛弃宏大叙事,转而关注女性主体构建上。她的作品传递着对人类孤独存在的独特体悟,蕴含着深刻的存在主义的哲思。  相似文献   

16.
《金色笔记》是英国着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金色笔记》中莱辛对20世纪60年代的女性生存状态给予了充分的同情和关注。小说中描绘了传统女性和所谓的"自由女性"的不同生活状态。通过女主人公安娜的感悟和反思揭示父权制社会中女性的悲哀,她们在精神都难以避免的一步步走入痛苦的困境,最终也难以逃脱。  相似文献   

17.
<金色笔记>是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她更多地关注了现代女性的命运和生存困境.主人公安娜·伍尔夫在莱辛笔下描写出了"自由女性"的自由困境以及她们对自我身份建构的不屈探寻,指出了"自由女性"的自我身份建构必须建立在男性和女性互相帮助、共同合作、和谐相处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8.
女作家萧红的小说,作品中的女性大多数是生活在社会低层的受迫害、受摧残的形象。她用现实主义手法,深切地关注和思考所处时代的女性的生存及内心世界。她塑造的女性充满着独特的悲剧美,本文就此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9.
作为美国当代文坛最为杰出的黑人女性作家,艾丽斯.沃克以其独特的小说创作主题赢得了广泛关注。女性主义一直是沃克作品所围绕的中心主题,随着她对生态问题的关注,在她近期的作品中,生态女性主义意识逐渐成为她的创作核心。她的小说《我亲人的殿堂》描写了女性和自然在父权社会控制下所受到的遭遇,同时也寄予了沃克对人与自然、男女两性之间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望,是一部生态女性主义代表作。  相似文献   

20.
池莉是当代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作家之一。她的作品以中短篇小说居多,大多描写平民故事和日常生活。作品受欢迎的原因不仅仅是这些写日子的小说道出了平民现实的真实感受和关注平民的现实存在状态,更深层次的是其小说内容流动着诗意的情绪和饱含着哲理的意涵。诗意浸透生活其间,让人们读到了生活的美,而构成生活内质的哲理也表达了众多人生存的意义。从而,池莉笔下的生活不是无聊、干瘪、平面的生活,而是另一番别有洞天的世界。这些凝聚出池莉小说中平淡生活的审美意义,这也是发展创作中的池莉写作真正打动人心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