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袁淑伟 《中华家教》2012,(11):10-11
很多家长在微博、论坛、茶余饭后,一边热转和热议对中国教育的批评和质疑,一边在相互打听、交流该为孩子报哪个补习班,对所谓"减负"措施不屑一顾。家长们大多处于一种焦虑、烦躁甚至心口不一的境况下。专家们说,中国家长们正在陷入教育恐慌。那么,是谁制造了教育恐慌?家长:无奈的选择程程妈妈:在孩子三年级之前,我更注重孩子的素质教育,但是三年级之后,我发现情势不对。为进一所好中学,身边同事的孩子都在报补习班,孩子们都变得"身怀绝技"。如果再不让孩子多学些东西,怕是难以应付以后的竞争。所以,我赶紧送程程去补  相似文献   

2.
郭利 《小读者》2012,(2):76-6
虽然社会、学校、家长都异口同声地说要实施“素质教育”.一再呼吁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可实际上谁也不甘落后。社会上各种特长班、补习班越来越繁荣.学校希望学生成绩有进步.自然大加鼓励:家长们更是不甘落后,踊跃参与。也许家长也想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可是现实如此地残酷.人家都学.你不学,肯定会落后于人。补习班实在是大势所趋啊!  相似文献   

3.
现在,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培养孩子的特长和技能,往往替孩子选特长,定兴趣,找补习班,结果,有的孩子跟家长顶牛,横竖就是不干;有的孩子敢怒而不敢言,阳奉阴违。孩子厌学,家长生气,这样的苦恼让家长们伤透了脑筋。  相似文献   

4.
一到节假日,许多家长不是带着孩子参加各种学科补习班,就是学绘画、练舞蹈、弹钢琴。“只要能学的、对孩子有好处,我就会千方百计地让孩子去学、去练,艺多不压身嘛。”这位家长的一席话,道出了他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情。每个节假日,他都会给孩子安排各种类似的活动。“足球要从娃娃抓起”“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提出后,各个领域也跟风掀起了一系列的“从娃娃抓起”,一时间,“从娃娃抓起”成了某些领导和部门抓好某事的“口头禅”。家长们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跻身于“从娃娃抓起”的教育行动中。如此一来,孩子的学习负担和…  相似文献   

5.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愿望,但有的家长往往不了解幼儿教育的真正涵义和科学方法,于是就出现孩子刚刚学会说话时,就教他们识字、算算术、背古诗;还未上学,就教孩子学习小学课本;孩子上学后,就任意给孩子补充练习,参加各种补习班、提高班……家长们恨不得一下子就把孩子培养成无所不知的“神童”或“全才”。这样的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6.
德和 《陕西教育》2005,(2):27-28
寒假到来,各种各样的复习班、补习班、提高班.各种形式的冬令营、海外修学旅游等都冒了出来,其中,大部分确实是为家长们分担后顾之忧、拓宽孩子视野着想的,但也不乏浑水摸鱼者乘机捞钱,这样的冬令营、补习班又怎能让家长们放心?如何安排孩子的假期生活,正是令为人父母者头疼的事。  相似文献   

7.
家长:现在家长们越来越忙,让孩子学琴、学画、学识字、学算术。家长忙,孩子忙,也不知道这是喜还是忧。老师:家长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早期教育也是应该的,只是有一个适度的问题。任何事情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走向反面。家长:如果孩子本人并不愿意学这些东西,而家长又认为这是孩子必须学习的,矛盾出现了,究竟如何解决?我认为应该顺应孩子的天性,不要强迫孩子学他们不愿学习的东西。老师:孩子的意愿也并不  相似文献   

8.
尹芳 《早期教育》2006,(6):25-25
答:当前社会上各种特长班生源很好,尤其是绘画班,家长们蜂拥而至。都希望通过特长班的学习,培养孩子一技之长,将来走绘画专业之路,成为未来画家。这是家长们望子成龙的期望。而对于孩子而言,绘画是他们的喜好,是他们的情感的宣泄,在作画的过程中他们的兴奋或烦恼能得到自由释放,他们从中获得了快乐。  相似文献   

9.
寓教于乐虽然大家都认同,但是在强大的社会升学压力下,家长们更倾向于利用家教、补习班、教学软件来让孩子提高成绩。而对于教育网络游戏,由于惧怕网络游戏让孩子着迷上瘾,因此对于这样的新产物,家长们产生了排斥的心理。  相似文献   

10.
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家长们往往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总盼望自己的孩子样样拔尖。然而当孩子的表现与家长的预期有差距时,家长们会大失所望教育专家认为,这样的家长其实是陷入了误区。一、爱护和发展孩子的个性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的全部奥秘在于爱护和发展个性。应该通过教育,帮助孩子找到他们在生活和职业上最合适的位置,让他们将自己的个性和潜能发挥到极致获得生命的乐趣。多伊西早就对生物化学感兴趣,但他高中毕业后,他的父亲觉得学工程更有前途,便逼他选择了这个专业。多伊西只好屈从于父亲的意志,选读了州立伊利诺…  相似文献   

11.
现如今。人们在享受“捆绑武服务”的同时,对孩子也采取了“捆绑武教育”。不少家长不吝惜时间的宝贵,带着孩子学音乐学舞蹈学书法或者不惧路程远近,参加学科补习班,强迫孩子学习高、深、难的课程或者自作主张为其择校、挑班、选师,如此不顾孩子身心发展状况和学习规律的盲目“捆绑”,只会事与愿违,不仅无端地加重了孩子的学习负担,致使他们失去学习兴趣,还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相似文献   

12.
随着家庭对子女教育问题的关注,孩子间的竞争演化成了家长间的竞争,让孩子上几个补习班,给孩子选择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孩子几年级出去留学,这些都成了家长之间竞争的内容。但是事情似乎无论如何也不能做到极致,不管是给孩子选择了1个补习班还是5个,  相似文献   

13.
最近,论坛上一篇中学生作文引出了"咆哮爸"这个概念。孩子在文章中写道:"父亲爱咆哮,母亲爱尖叫,他们总是不断对我发动进攻,目的只有一个:让我学习。"而不少家长跟帖表示:这是时下十分流行的"咆哮"式教育,甚至还有家长组成"咆哮爸"联盟,因为他们信奉教子原则:不骂不成才,不打不成长,咆哮是一种严格的爱。在我们周围,经常能看见咆哮的父母:孩子不做作业,父母严令"还不赶快回房间";孩子不愿意上补习班,家长便说"这事  相似文献   

14.
每一个家长都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孩子,他们的眼睛像显微镜一样,关注着孩子的点点滴滴。为了孩子的成长,家长们费尽了心思,可为什么有些孩子却不领情呢。仅仅是因为孩子缺失了感恩的心吗?我看非也。  相似文献   

15.
笔者于2004—2005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市访学期间,不时听到当地华人移民谈起子女的教育问题。他们几乎一致认为:国内中小学生的负担太重;而这里的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生,负担又太轻。因此重视子女教育的中国家长们纷纷送子女上课外补习班,而这是一笔不小的额外开支。如果子女在某方面比较出众,家长就盼着他们能通过测试,进入“有天赋学生班”(Gifted Class)。但能进入这种班级的学生只占学生总数的2%左右,并不容易。由于笔者的孩子也在学龄阶段,所以就对这种班级很感兴趣。再经过进一步收集信息和资料,就写成了以下文章。  相似文献   

16.
达欢 《辅导员》2015,(9):7-8
伴随80年代的独生子女们陆续成为父亲、母亲,隔代教育的敏感性愈发变得严峻起来,总会有不少的家长朋友向我吐槽:孩子爷爷如何宠孩子,还不让他们自己管教孩子,孩子奶奶经常背着他们给孩子“开小灶”,教到孩子连父母的话都不听了……一言以蔽之:隔代教育几乎是一无是处!个别年轻家长还用上了“没文化,真可怕”来形容自己的父辈,甚至不惜与他们翻脸以争夺孩子的教育权。作为一名年轻的幼儿园老师,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隔代教育,我想为饱受争议的隔代教育说几句好话,因为,作为祖辈的他们,还是有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10月30-31日,我随报刊总社"走进千家万户共绘教育梦"大型新闻、服务行动南通组,走访了启东市慕卿幼儿园和海门市东洲幼儿园的部分家长。提到孩子的教育,家长们总有说不完的话,而他们讲得最多的是幼教的新鲜事儿,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幼儿园教育方式的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感受到新时期家长们教育理念的根本性改变,以及他们与幼儿园的积极互动,与孩子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8.
在不少家长逼孩子练钢琴、学画画、进补习班的今天,孔灵犀的父母却极为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温馨的环境,使他在生活中不断产生灵感。  相似文献   

19.
十年前我在北京大学上学,因为自己是通过奥数竞赛的成绩得以保送到北大的,于是课余时间就开了个补习班,给中小学生上奥数课,以便挣点儿零花钱。有一年放假前夕。班上成绩最好的那个孩子的家长在下课后偷偷拉住我,和我寒暄了半天,略有一点忸怩地问我:“老师,你看,我们家孩子学数学……能学出来吗?”这个场景我一直记忆犹新,有时候想起来甚至有一点辛酸。我几乎不知道该用什么措辞才能婉转地向家长说明,除有助于作为升学的敲门砖之外,孩子在我的课上所学的东西对他的未来没什么影响。这一切都毫无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在中国,刚学走路的孩子摔跤,家长的普遍做法是"扶起来"。孩子不小心摔跤后,家长多半是急忙跑过去扶起孩子,为孩子拍掉身上的灰尘,并心疼地安慰孩子不要哭;有的家长扶起孩子后不再让孩子自己走,而是直接抱着孩子走;有的家长甚至以拍打地面出气的方式安慰孩子,孩子也学着家长的样子边哭边拍打着地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