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章由习语和等效翻译的概述入手,从“等效“的角度分析了杨宪益夫妇《红楼梦》英译本中对习语翻译采用的方法。讨论部分阐述了习语翻译要力争隐含意义、形象和形式上的对等,而这三者中又以隐含意义的对等为前提。文章结论部分提出习语的翻译要尽量完美地再现原文习语的文化内涵,在读者理解上达到“等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从多元系统理论看杨译及霍译《红楼梦》的翻译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来分析杨宪益夫妇及霍克斯翻译《红楼梦》时所选用的不同翻译策略——异化和归化的原因,可以发现:译者对汉语文化的认同、翻译目的、中国传统文化在英美文学系统中的位置、赞助商等诸多因素,会影响霍克斯和杨宪益夫妇对《红楼梦》翻译版本在英美文学系统中位置的确认。霍克斯将其定位在边缘位置,而杨宪益夫妇将其定位在中心位置。这种定位最后导致了霍克斯选择了归化的翻译策略,而杨究益夫妇选择了异化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根据杨宪益、戴乃迭夫妇以及大卫.霍克斯的两种《红楼梦》英译本,比较研究了其中数幅对联的英译,从译者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以及对联中包含的典故和隐喻两个方面分析了对联翻译的限度问题。  相似文献   

4.
翻译界关于归化与异化孰优孰劣的问题一直未有定论.归化与异化作为翻译的两种策略,并非水火不容,而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结合杨宪益《红楼梦》英译本中的习语翻译,提出习语翻译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5.
习语是语言中的特殊成分,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特征,其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译文质量及文化信息的传播.<红楼梦>杨译本中对习语的翻译主要采取了五种策略:保留形象直译,直译加注,意译,直译加释义,借用同义习语.从对各种译法所占比例的数据统计及分析来看,杨宪益夫妇主要采用直译法对<红楼梦>习语中的文化因素进行了"异化"处理,以保留源语的文化特色,达到其对外宣传中国文化的目的.可见,翻译策略的选择取决于译者的翻译目的,体现了其文化翻译观念.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惯用语作为其中常见的语言形式,非常具有研究价值。基于《红楼梦》汉英平行语料库,该文对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的两个《红楼梦》英译本中的惯用语进行归纳,对比和分析,以此展现汉语惯用语多样的英译手段,为今后惯用语的学习和英译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葬花吟》是小说《红楼梦》中塑造黛玉形象的重要篇章。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对于这首诗的英译,充分体现了其精湛的翻译水平与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对《葬花吟》进行逐句的中英文赏析,尝试探寻汉诗英译的技巧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四大名著之一,反映了明末清初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研究价值。《红楼梦》中人物的服饰描写占据了很大比例。通过对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红楼梦》译本中服饰翻译进行分析,得出其主要采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并兼顾其他的翻译技巧,如增译、省译、分句与合句、换序等,从而实现了翻译的顺畅与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9.
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分别翻译的《红楼梦》可谓二十世纪中国翻译史上的两部标志性作品。文章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分析了翻译目的对《红楼梦》译者的翻译过程所产生的影响。主要从文化、意识形态、译本的编排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中包含了大量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方面的文化负载词。由于英汉文化的巨大差异,译者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很难找到完全对等的表达。本文拟从文化比较的角度探讨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红楼梦》英译本中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最受欢迎的两个英文译本当属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的全译本。以《红楼梦》中多个诗歌的英译为例,从语言不可译性和文化不可译性两个大方面进行分析比较,论证诗歌翻译的不可译性。同时根据不可译性这一现象提出了《红楼梦》诗歌翻译的补偿策略,来弥补诗歌在译语中的缺失。  相似文献   

12.
杨宪益是中国著名的翻译家,2009年9月,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英译本《红楼梦》是杨宪益夫妇翻译文学中最杰出的作品,在这个英译本中,集中体现了杨宪益先生的翻译思想、翻译理论和翻译原则,也充分展示了他与众不同的翻译技巧和翻译才能。本文将重点分析和论述英译本《红楼梦》在翻译技巧方面的主要亮点。  相似文献   

13.
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分别翻译的《红楼梦》可谓二十世纪中国翻译史上的两部标志性作品.文章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分析了翻译目的对《红楼梦》译者的翻译过程所产生的影响.主要从文化、意识形态、译本的编排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枉凝眉》是《红楼梦》十二支曲之一,因电视剧《红楼梦》的传唱而脍炙人口。本文旨在运用严复的信、达、雅三字翻译标准,对比研究杨宪益夫妇和大卫·霍克斯先生的两种英译《枉凝眉》中的比喻来获得中国古典词曲中比喻的最佳英译方法,从而为准确英译中国古典词曲中的比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翻译本质上是两种符号系统之间的转化活动。《代别离·秋窗风雨夕》出现在《红楼梦》第四十五回,为林黛玉诗词具有诗画一体特色的典型之作。本诗的英译本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杨宪益与戴乃迭夫妇、大卫·霍克斯的译文。本文即运用莫里斯的三种语言意义对杨宪益与戴乃迭夫妇、大卫·霍克斯《代别离·秋窗风雨夕》两种英译文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6.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使用了大量的情感隐喻,其翻译直接影响到译文的成功。选取杨宪益表妇的译本,从认知语言学中概念隐喻的视角,通过对“气”的情感隐喻的确认、分类,概括出情感隐喻在《红楼梦》译本申的三种类型;太多数隐喻是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实体隐喻使用频率很少。情感隐喻不能直译。大多采用归化的整体翻译篡略,在翻译过程中井没有保留原文的情感隐喻,由此总结出情感隐喻的翻译特点。  相似文献   

17.
该文主要节选了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红楼梦》英译本中一些精彩的明喻和暗喻句的翻译,并分析了其翻译的技巧和特色。  相似文献   

18.
根据目的论从翻译委托人、译文读者、原文地位等方面分析了《红楼梦》两种英译本的翻译目的,阐明了翻译目的对译者策略选择的影响。霍克斯为了使英美读者欣赏小说,享受阅读的乐趣,倾向于归化;而杨宪益夫妇为了介绍中国文化,主要使用了异化策略。最后从宗教文化、习语和典故三个方面为例对比分析了两种译本翻译策略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浅析杨译《红楼梦》习语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析了名翻译家扬宪益、戴乃迭夫妇对中国古典学名《红楼梦》习语的翻译,并探究了译对汉语习语翻译的策略和原则.  相似文献   

20.
张静 《考试周刊》2013,(67):13-14
本文以杨宪益、戴乃迭译文夫妇与霍克斯的翻译版本为对比,阐述《红楼梦》中"姑娘"这一称呼语的语用信息在文中的构建与传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