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2 毫秒
1.
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秦以降历代对交趾地区的开发,推动了交州农业的发展.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战乱、士民南迁的局势和内地的有力支持则使这一时期交州的农业趋于繁荣,农作物的栽培和农业生产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霸府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而特殊的机构和政治现象,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和制度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霸府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频繁出现,导致霸府频繁出现的原因有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皇权的削弱;幕府机构和公府机构的高度膨胀;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轻外重的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和亲次数众多,与其它历史时期相比有很大特点。第一,开放的通婚观念导致魏晋南北朝和亲繁盛,且涉及众多政权、民族;第二,魏晋南北朝和亲受少数民族婚俗影响大于汉唐统一时期;第三,魏晋南北朝和亲通婚的政治层次比汉代和隋唐高;第四,隋朝与后梁皇室通婚是唯一一次汉、汉和亲,成为分裂时期汉族政权间关系的特例,是南北统治集团中高门大姓的联合,有助于减少统一的阻力。总之,和亲各项主要特征在魏晋南北朝已完善齐全。魏晋南北朝和亲不比汉唐逊色,而且影响着以后的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4.
酒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魏晋南北朝的酒文化最盛。从政治环境影响、农业和酒业不断发展分析魏晋南北朝饮酒之风盛行的原因,揭示粮食短缺、扰乱社会秩序是该时期禁酒的原因,总结“酒禁”政策不可连续主要受国逢喜事、民俗、税收等的影响,进而提供一种微观视角,以展现不同于传统观念中“饮酒成风”的魏晋南北朝。  相似文献   

5.
自先秦至两汉,我国农业生产形成了精耕细作的传统,其原因之一是人口分布密集。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因割据政权掠徙和人民集中于坞堡,人口密集状况更加严重。由于地狭人殷,户均耕地减少,甚至少于两汉。在这种情况下,为使有限的土地能养活众多的人口,必须精耕细作以提高单产。该时期统治者劝课农桑均以提倡精耕细作为要旨。《齐民要术》记载了当时精耕细作的概况。该时期上等地亩产大体在十石上下,平均亩产五斛左右,略高于两汉,证明魏晋南北朝北方农业生产确实继承了精耕细作的传统并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6.
教学思路分析[课标分析]《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对"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单元的要求是"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具体到"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融合"一课,课标要求则是"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  相似文献   

7.
士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个重要的统治阶层,对魏晋南北朝历史的发展影响巨大.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学者们在以往用经济和阶级为视角研究士族的基础上,又用个案、地域、文化、婚姻等视角对士族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对魏晋南北朝士族研究有了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女性的“武士化”现象,主要表现为社会上涌现了一批行为勇武、严守忠孝道德的女性。探其原因有三点: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女性学习儒家文化,从而使她们更加容易理解传统士文化的精髓;两汉时期忠孝观念的传播以及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传承,促使更多的女性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受战乱和少数民族尚武之风的影响,社会上出现了更多的“武士化”女性。  相似文献   

9.
《邢台学院学报》2015,(3):110-112
魏晋南北朝隐逸风尚盛行,仅此时期正史隐逸传中的隐士就有一百多位,再加上不在隐逸传但具隐逸行为的士人就更多了。他们的隐逸行为推动了魏晋南北朝隐逸风尚的形成和发展,使隐逸风尚成为这一时期的显著特色。魏晋南北朝隐逸风尚的产生有诸多原因,其中政治原因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正>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权频繁更迭、战乱频发的时期,这一时期发生了一系列重要变革,对中国古代政治、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考古工作的开展能够揭示这一时期的历史面貌和文化特征,加深人们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理解。由韦正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魏晋南北朝考古》一书,是一部系统的魏晋南北朝考古论著,  相似文献   

11.
在农产品贸易全球化的今天,农产品创立品牌,走品牌营销之路已经成为当今农产品市场竞争的必经之路。结合吐鲁番地区农业发展的特点,通过总结吐鲁番地区农产品品牌营销发展现状,提出具有吐鲁番特色的农产品品牌营销策略,完善吐鲁番地区现有的农产品营销方式,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以及提高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田振江 《丹东师专学报》2011,(3):153-156,F0003
改革开放以来,吐鲁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同时,吐鲁番地区拥有类型多样的维吾尔族传统手工技艺。文章以旅游活动为视角,重点分析了旅游相关群体即政府部门、旅游企业、当地居民和旅游者对吐鲁番维吾尔族传统手工技艺保护的态度,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旅游活动对传统手工技艺保护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村镇银行作为国家定位支农支小的商业银行,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渐成长为河北省支持“三农”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成长政策不断出台的基础上,机构数量逐年上升,地域分布也日益广泛。但与全国和东部地区相比,河北省村镇银行在成长中存在着注册资本规模处于较低水平、主要发起人资金规模较小和股权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应从扩充自有资本规模壮大资本实力、增加政府扶持资金扩充资金规模、吸收民营资本优化股权结构等方面入手,不断适应河北省“三农”发展变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南宁市设施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五"时期,南宁市设施农业得到很大发展,建成了包括养殖、种植在内的一批设施农业,正成为全市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南宁市的设施农业发展起步晚,其发展规模、质量和效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运用SWOT理论,系统分析南宁市设施农业发展的内在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遇和风险,对南宁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其备选战略组合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南宁市设施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中重点探讨了窝阔台和察合台后裔在13世纪后半叶对高昌回鹘汗国吐鲁番(高昌)、哈密地区的侵略以及准噶尔人17世纪末18世纪初对这两地区的侵扰,同时又着重探析了吐鲁番维吾尔人在这一时期两次迁移甘肃的始末。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详细论述了13—14世纪吐鲁番维吾尔人当时的社会状况,作者用大量笔墨描绘了以农业为主的维吾尔人的物质文化生活并过实际的事例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17.
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根本转变,早已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不少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农业现代化,江苏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苏北、苏中和苏南三大区域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既各具特色,又有共同特征,都存在设施农业发展不足、农业生态循环经济生态性不强、生态和休闲观光旅游农业模式品位不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舟山依托特有的海洋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实现了民营经济主导的内生性新渔农村发展模式。下一步,要不断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推进内生性新渔农村发展模式:坚持以"临港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区域经济;大力推进渔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生态渔农业,逐步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放宽政策,鼓励民营经济投资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民营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南洞庭湖区旅游与农业融合效应评价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洞庭湖区旅游业与农业的融合已经实现初步发展。基于前人的研究,从产业融合的视角运用熵值法对南洞庭湖区旅游业与农业融合的社会、经济、生态效应进行测评.发现本区域旅、农融合与城市化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农业与旅游业总产值增长率、环保投资力度等指标息息相关。基于此,应做到立足区域,以扩大社会效益面;立足产业,以实现经济效益;立足长远,以生态效益促进二者融合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京津冀民营经济的发展与区域创新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出现了将近30年的持续发展,民营经济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中国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京津冀地区要在新时期承接起领跑中国经济的重担,仍然需要依赖于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推动京津冀民营经济的发展不可能复制珠三角和长三角发展的道路,而要发挥本地区优势,走出一条区域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