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最近,我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决定在我校举办教学研究周,学校对此很重视,因此对所授的课邀请了有关教师和专家进行了反复磨课。我有幸被邀为之磨课,虽有诸多感受,但有一点感受最深。所磨的科学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纺织材料》一课,是由有一定课堂教学经验的李老师来执教。李老师首先通  相似文献   

2.
<正>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的"全人课程"之旅,是教师课程意识的提升之旅;学校"全人课程"成长与丰盈的过程,也是教师课程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过程。为了提高自己的课程意识与课程能力,我参加了学校的"数学磨课俱乐部",一共参加了7期,成为"磨课"最多的数学教师。在"磨课"的过程中,我实现了从理论到艺术再到生命的"三跳",真正领悟到了课程教学的真谛,逐渐成长为一名具有课程意识的教师。  相似文献   

3.
时下,对磨课一词并不陌生。许多老师在套用“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的语义结构之后.得出“好课是磨出来的”结论。尽管。磨课与修改文章有许多差异。但“好课是磨出来的”绝对深入人心。问题是:许多教师因为语义结构的相似,把“磨课”当成了“修改”,在设计一个预案之后,以修改文章的方法。不断调整。更有甚者,某学校还要求教师在曾经的教案基础上进行“修改”,据说。理论依据就是“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和“好课是磨出来的”。难道。磨课的内涵只有这些?难道。磨课的方法如此简单?我们有必要厘清“磨”与“修改”的区别。求得“磨课”的基本方法,更需要在学习名师磨课艺术基础上,获得磨课的智慧。  相似文献   

4.
如今,在许多地方的许多学校,"磨课"已经成为一种热潮。每次教研课、优质课、赛课、观摩课、考核课、联谊送教课……都非得"磨"上两遍、三遍甚至更多  相似文献   

5.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磨不成材",随着校本教研工作的深入展开,集学习、工作、研究为一体的行动研究方式对我们一线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了帮助我们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学校努力为我们年轻教师搭建成长平台。其中让我收获最大的就是磨课,"磨课"是指"一人一课多上",即一位教师选定内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笔者所在学校开展的“课堂演练场”活动,通过教学实例探讨了课前预习、学习操练和拓展运用三个层次的教学磨课过程,并阐述了在磨课的过程中教师们达成的一些共识。  相似文献   

7.
近期,我应邀参加了一所学校的青年教师教学评比颁奖会。从会上得知这次教学评比活动历时半年,青年教师的比赛课都历经“三磨”。“三磨”,顾名思义就是每节课都经历了三轮以上的备课、研讨、说课、反思、重构等环节。那位校长十分注重教师磨课的过程,既强调同伴互助又请了区学科教研员和一些专家进行过程指导,可见他关注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用心之深。  相似文献   

8.
以“教研组”为本,以“磨课”活动为主要形式,构建学校基层教研的活动模式,促使新任教师专业发展由外控被动式走向自主主动式。磨课的具体操作过程由六个环节组成:选“题”(抛出问题);学“题”;计“题”;教师自主打磨;组内打磨;成果呈现。最后对磨课活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江苏教育2005年第3期争鸣栏目刊登了《好课,怎一个“试上”了得!》一文。在作者看来好课不应多磨,磨课在课前,反对教者“试上”。读后颇受启发,也引起了一些思考。我们也反对“彩排”课、作假课,但对于教者“试上”,我的想法书录于后,仅作一孔之见——课堂,无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好课,理应是教师和学校永恒的追求。关于好课标准的界定、表述尽可见  相似文献   

10.
急功近利某位普通教师要参加课堂教学比赛,时间非常紧张。为了取得好成绩,学校为其配备了阵容强大的研课队伍,有专门设计课件的,有制作教具的,还有共同磨课的。该教师看到学校这样重视,也暗暗地卯上了劲。在本校试上了  相似文献   

11.
“磨课”一词耳熟能详,“磨”的过程是为了教师与学生追寻主体性、获得个性解放与自由,从而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生的创造过程。在磨课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为此磨课应践行如下的策略:磨砺理念,认真揣摩文本,仔细琢磨学生。  相似文献   

12.
“磨课”对一线教师而言是常事。但凡参加公开课展示或者教学竞赛,教师都少不了一番辛苦的磨课。通过一而再再而三地试教、修改,执教教师最终都能在听课教师面前呈现出一堂比常态课精彩得多的课。可惜的是,许多教师在公开课落幕之后,就为磨课活动画上了一个“句号”,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和浪费。笔者认为,“磨课”不仅“磨”出了好课,也“磨”出了写文章的好素材。  相似文献   

13.
参与校际交流活动时,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谈话:"今天,某某老师上的这节课,在学校里试讲过三四次……"言下之意,某某老师所展示的课堂教学,经过学科教研组的反复设计和多次"磨练",是学科教师智慧的结晶。可是我聆听后,仔细琢磨,觉得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为什么经过学科教师反复"打磨",不断修正与完善后的课堂教学,还是没有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呢?学科教师磨课该"磨"些什么?怎样"磨课"才能磨出它应有的效果呢?众所周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既要有"术"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打造高效课堂,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上至各级教研部门下至学校,都加大了举行教研活动的力度。上好课、上精品课已成为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对上课教师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上课教师不懈的专业追求。因此,磨课已成为上课之前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提升环节。所谓的磨课指的是一段时间内,帮助上课教师采取多种形式,对教学预案和试教进行认真研究、反复推敲、细致打磨,以促使该课成为质量较高的精品课的过程。随着各级教研  相似文献   

15.
扎实的校本研修,是帮助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有效实现教师专业化成长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校本研修的模式多样,基于学校学科组层面的校本研修,磨课是有效的模式之一。本文从磨课的必要性、结合具体案例探究磨课的具体环节、通过磨课打造高效课堂三个方面探索以磨课为核心的校本研修,重点阐释如何在日常教学活动背景下通过"三研三磨"来打造高效课堂,从而提升教师专业化成长。  相似文献   

16.
这几年,“磨课”在中小学各科特别是语文教研中流行起来。“磨课”,即组织同组老师或邀请有关专家对某位老师将要参加教学评比的课反复观摩、推敲、修正,使之趋于完善,以充分展示参评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我认为,“磨课”也是实现教学设计最优化、教学结果理想化的教研形式之一;但在“磨”的过程中,必须解决好怎样“磨”、由谁“磨”、该“磨”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磨课”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路径。通过对赛课视域下的磨课策略进行探索,教师总结出“磨课前,做好准备”“磨课时,集聚合力”“磨课后,及时提炼”的策略。磨课策略提升了磨课的针对性、有效性、深刻性,使教师队伍更团结,更专业,更有活力。  相似文献   

18.
思品学科具有思想性和人文性强的特征,为避免磨课流于形式,我们概括了小学思品课磨课“八步法”,即磨课过程“八步”:“备课-说课-议课-改课-上课-评课-再改课-再上课”。  相似文献   

19.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多数学校现在开展的集体备课低效甚至无效。笔者认为,只有开展常态下的“磨课”,才能保证有效的课堂教学,才能促进学校有效的教学管理。  相似文献   

20.
最近学校在举行磨课活动,主要是为推荐优秀选手参加市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而积极准备的。应该说这节课按照传统的眼光看,已经上得比较精彩了,尤其是教师的基本功、教育的机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