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女作家毕淑敏的情感散文、心理散文创作颇具特色。她从个体生命体验出发,观察世界、分析社会、把握生活。可以看到,毕淑敏的散文充溢着求真尚美的精神特质,而散文语言作为毕淑敏的主体言说方式,也形成了独特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2.
"情者文之经."作为独抒性灵的一种文学形式,散文更是以情感为生命.作家在创作散文时,或在宏阔的历史中撷取一个截面,或于绮丽的山水中截取一幅画面,或直视内心体悟心灵千变万化.不管选取什么样的材料,他们所着力表现的正是自己内心丰富而细腻的情感与体验.散文教学,就是要引领学生进入文本,通过字词品析、朗读、倾诉等手段,与作者一起共同经历文章情感的浸润,从而体验社会、人生之纷繁,获得精神的洗礼和智慧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贾平凹的散文得到学生的广泛认可,在教学中,应有意识挖掘贾平凹散文的人文教育价值。贾平凹的"大散文"观扩大创作视野,包含对宇宙、自然、历史、社会、人生的感悟,充满了浓浓的人文情怀;他的散文中生命意识浓厚,对生命存在和内涵的感悟,对人的终极关怀,是很好的生命教育资源;他对"美"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其散文的"美"是很好的审美教育资源;其散文的哲理阐释方式,娓娓道来,学生易于接受,这种循循善诱的方式具有很强的教育价值。在贾平凹散文的教学中应关注学生个人体验,真正使用好贾平凹散文的人文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4.
在消费主义的文化氛围中,谭湘散文创作以其对个人存在经验的执著表达而独具特色:其作品以对知识女性艰难生存境地的审问和反思,向通常的女性散文的柔弱、脂粉气提出了挑战,在极限性的生存体验和领悟中表达着鲜明的女性独立意识;同时,其散文以包容一切的女性精神、生命意识,豁达、兼容地看待生活与人生,传达出一种可贵的生命体验、乐观风貌。  相似文献   

5.
散文这一类文本在统编教材中占据很大比例.根据散文"浸透作者情感""以文字为创作和审美的对象"等特点,对散文的阅读应当重点关注作者的情思、语言的表达、作品的文学特质和作者的文化特质.对于具体的课文则要在与编者的积极对话中,寻找相关的教学策略,实现学生语言、表达、经验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史铁生是当代文坛颇受关注的散文家之一,他的残疾经历和独特视觉使他的散文呈现出理性思辨的哲理风格,为散文创作注入了崭新的内容。他的散文对残疾、生死、命运、生命意义等问题进行了深刻而独到的思索,使其散文的精神内容超越小我情感的抒发,因而具有了哲理与宗教色彩。他提出了残疾情结,探讨了生死迷惘和命运纠葛等存在主义话题,努力在散文中直接探讨生命意义。他的散文用感性的文字指引着读者去思索形而上生命问题。史铁生散文精神的"大"的内涵使其散文在当代消费语境中独具一格。本文从散文精神内涵、艺术特征等几个方面探讨史铁生散文创作艺术,并将史铁生散文归为真正的"大散文"范畴。  相似文献   

7.
药膳大师     
写出特色,写出底蕴 微型小说是一种好入手,却难写精的文体。要想脱颖而出,写出特色,写出底蕴,写出风格很重要,有评论家称我的微型小说有“文化意蕴”的特质。  相似文献   

8.
少儿散文创作中的"童年之我的角度"主要指作家在创作心理上应最大程度地复归到自己的童年状态,尽可能地以童年的"我"作为表达的主体,以此为出发点,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审美体验、感受和认识,以达到与儿童的精神联系与对话,并最终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为了更好地丰富和提高少儿散文创作,除了"童年之我的角度"外,还应该有"成人之我的角度"。  相似文献   

9.
李寒梅 《文教资料》2012,(34):92-94
林文月的散文与其学术论文、翻译作品的风格一脉相承,以客观节制的笔墨书写家园荒芜、人事离合等深沉感伤的宏大题材,也描画山水风物、膳食生活、书语人生等相对平凡的题材。与《洛阳伽蓝记》相似,林氏散文也同样渗透着作者本人独特的生命体验,形成了典雅含蓄的创作风格。本文试以"冷笔"与"热笔"为关键词,考察林文月散文创作。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冯秋子的散文创作越来越得到评论界的广泛关注与认可。她的散文创作表现出对生养自己的蒙古高原和人民的深切眷恋与关注;并在此基础上流露出浓厚的生命意识。她讴歌善良、追求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为两种不同的生命价值取向提供了整合的构想和可能。冯秋子的散文力求用最朴素的词语表达最真挚的内容,并受蒙古长调的影响,形成一种舒缓自由的内在节奏,具有深入人心的艺术力量。  相似文献   

11.
This article features student perspectives on the role of personal writing in English class. Key findings and quotations are shared from two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students who wrote exceptional personal essays as part of a narrative nonfiction unit in a 10th grade English class. Participants reported that writing personally generated more investment than a traditional academic assignment, controlling the level of sharing was key to being able to write honestly and openly, and mentor texts and writers’ notebooks were key tools which empowered their successful writing.  相似文献   

12.
对散文美的认识,应该从创作散文的内在思维入手。建构思想、远距离相似审美、自由创造,这些就是散文不同于其他文体的美感特性。所以,散文是通过相似思维来自由建构人类精神家园及其有意思形式的文体。  相似文献   

13.
借鉴名家作品的命题 ,由一窍之得而成为长期策略 ,是写作教法的一条有效经验。由于“应试议论文”对学生造成的逆反心理 ,提倡多练叙事散文 ,对“大一新生”无异于获得了解放。以叙事性散文为主的写作训练 ,被证明是由中学的“教学文体”转变为专业文体的一条捷径。凡借鉴来的命题都要求能当成“大题目”用 ,也即只勾划出一个写文章选取材料的“时空范围” ,其风格宜平实概括。借鉴来的命题所以产生优势 ,则因为取法乎上 ,依靠榜样的力量 ,促成了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4.
从上世纪20—40年代到90年代,相当部分女性作家一直注重对女性精神世界的书写和提升。近些年来,一批“美女作家”用“身体书写”涂抹着文化泥潭,无论对文学创作还是精神启迪,都起着某种腐蚀和伤害的作用。女性写作应该成为与世界进行精神对话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范超散文笔下的一草一木都是有生命的,也都是有意思的,突出了散文相似思维的特点,用心建构自己的精神家园。与刘亮程散文叛逃意识的最大不同就在于范超的精神家园与现实家园是同一的,因而在他的散文里表现出的是对家园的回归和热恋,这正是其散文的价值和魅力。  相似文献   

16.
进入新世纪以后,能够引起关注的散文作品不多,散文创作渐趋于平淡。主要原因是文学理论界关于散文的认识陷入困惑,发展失去方向,大多数散文作家不敢介入社会生活,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写散文。只有上述问题得到解决,才能促使新世纪的散文创作再度辉煌。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诗文审美文化即乐感文化,是审美理想主义滋生形成的土壤和基础。这种审美理想主义对我国现当代散文特别是“乡村散文”创作的负面影响尤为明显,其影响之所以至今余绪不断,也与“另一部分作家”对“另一种文章”的迷恋和寻找有关。欲振兴“乡村散文”写作,必得要糅人“杂感文”的“否定性”因子,如此,“乡村散文”创作才有生机和潜力。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英语写作水平一直难以得到提高,原因之一是学生的读者意识薄弱。而元话语是将作者和读者有效联系的方法。本研究选取了34篇大学英语本科生英语作文为研究样本,分析了高低分作文的元话语使用差异。结果显示,高低分作文在作文字数、元话语使用的数量、比例、种类上都存在差异。而两组中的元话语比例的排序存在相似之处。研究表明,高分组使用的元话语类型和范围都优于低分组,但是整体而言,中国学生的读者意识不强,英语写作教师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元话语教学。  相似文献   

19.
张琦是古文"阳湖派"代表作家之一。他在古文创作方面,主张以学古为基本前提,以具体的操作方法为学古而自我创辟之现实保证,并以致于世用为文章写作的最终目的,总体上可谓立论融通而逻辑谨严。他的理论补充、完善了"阳湖"其他古文家理论上的不足,丰富了"阳湖派"古文理论体系的内容,成为"阳湖派"古文理论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此外,作为张琦古文思想的重要载体,《宛邻集》中所收文章特别是数篇史论文,不但展现了张琦古文创作的高度艺术成就,而且较好地体现了张琦规仿古人而融贯创辟、文章须致于世用的文学思想,学界对他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describes tests of an automated essay grader and critic that uses Latent Semantic Analysis. Several methods which score the quality of the content in essays are described and tested. These methods are compared against human scores for the essays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LSA can score as accurately as the humans. Finally, we describ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ssay grader/critic in an undergraduate course. The outcome showed that students could write and revise their essays on-line, resulting in improved essays.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for the use of the technology in undergraduate courses and how it can provide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incorporating more writing both in and outside of the classroo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