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乔木是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也是一位学者型领导,被公认为"党内第一支笔"。20世纪40年代在延安时期,他曾主编过初中语文教材《中等国文》。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党中央和毛泽东指定,他担任中央语文教学问题委员会主任、中央汉字问题委员会主任。他努力贯彻落实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精神,卓有成效地领导了语文教学改革和文字改革工作,尤其是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实验,为新中国的语文教育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并逐步形成了他的语文教育思想。胡乔木的语文教育思想主要表现在:一是关乎国家政治的语言文字观,二是"文道统一"的语文教育观,三是注重实用的语文教材观,四是科学系统的作文教学观。  相似文献   

2.
1953年下半年,根据当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决议,中央成立了语文和历史两个教学问题委员会,12月中央语文教学问题委员会主任胡乔木代表委员会向中央提交了关于改进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请示报告。报告中提出:“根据过去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经验教训,并按语言和文学本身的性质来考虑,我们认为应当把实行中小学语文一门课程,分为语言和文学两种独立的学科进行教学。”1954年2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准了中央语文教学问题委员会的请示报告,并责成政务院文委党组办理。中央语文教学问题委员会向中央提交的关于改进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请示报告…  相似文献   

3.
中国学校课程教材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学校课程教材的改革游铭钧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国家十分重视学校课程教材的建设。建国初,毛泽东主席就指示教育部,要调集一批教育专家,集中力量制订学校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并编写各门课程的教材。为此,中共中央决定成立“语文教学问题委员会”和“历史教学...  相似文献   

4.
1953年下半年,根据当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决议,中央成立了语文和历史两个教学问题委员会,1953年12月中央语文教学问题委员会主任胡乔木代表委员会向中央提交了关于改进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请示报告。报告中提出“根据过去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经验教训,并按语言和文学本身的性质来考虑,我们认为应当把实行中小学语文一门课程,分为语言和文学两种独立的学科进行教学。“1954年2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准了中央语文教学问题委员会的请示报告,并责成政务院文委党组办理。经过约两年的编制修改,<初级中学汉语教学大纲(草案)>,以教育部名…  相似文献   

5.
送别金秋,冬意初至。11月13—14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发展中心、江苏省教育学会、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共同主办的“洪氏教材30年暨洪宗礼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会”在江苏省泰州中学召开。江苏省泰州中学原副校长洪宗礼先生是我国当代语文教育家,著名特级教师,全国普教界首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他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导师,江苏母语课程教材研究所所长,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兼职教授,并被评为“新中国成立60年课堂教学的开拓者”“新中国成立60年江苏教育最有影响人物”。  相似文献   

6.
桑哲 《现代语文》2004,(10):2-5
张定远,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曾任国家级刊物《课程·教材·教法》编辑部主任、编辑委员会副主任、人教社报刊社社长等职务。社会兼职有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副会长等职。编辑、撰写、合著、主编“中学语文通编教材”、“初中重点中学分编教材”、《中学语文教学丛书》、《中学生怎样学语文》、《中学语文知识趣谈》、《中学生作文例话》、《中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教学思想精粹》、《近现代名家作文论》、《建国五十年语文教材建设》《叶圣陶教育文集》、《初高中语文词语集释》等六十多本书。发表论述语文教学和教材建设的文章60多篇,撰写序言40多篇。《张定远语文教育文集》即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7.
朱绍禹先生从事语文教育和研究工作已经超过了50年,他以严谨求实的学术作风,为我国语文教育的理论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了更准确地认识、更集中地评价朱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笔者仅结合近几年来先生发表的有关语文教育的性质观方面的文章,初步探讨先生的学科的性质观、教材的性质观和教学的性质观。我认为,朱先生语文教育思想中的学科、教材、教学的三大性质观,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既对立又统一,形成一定的结构,成为朱绍禹先生语文教育理论体系的一块重要的基石。一、学科的性质观:工具性和人文性多年来,语文学科的性质问题一直是一个…  相似文献   

8.
沧州市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基于“享受语文”的理想,践行“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生活化”的基本理念,逐步树立了“教育的本质就是生活”的教育观,“‘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和“教学是师生教学相长的过程”的教学观,“‘用教材教学生’而不是‘用教材教教材”’的教材观,但是还存在着教学中新理念“知、行脱节”,学生主体地位落实不到位、开放而有活力的教材观尚未形成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沧州市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基于“享受语文”的理想,践行“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生活化”的基本理念,逐步树立了“教育的本质就是生活”的教育观,“‘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和“教学是师生教学相长的过程”的教学观,“‘用教材教学生’而不是‘用教材教教材”的教材观,但是还存在着教学中新理念“知、行脱节”,学生主体地位落实不到位、开放而有活力的教材观尚未形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辛安亭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编辑出版家和青少年通俗读物作家。在延安的11年,辛安亭领导编写了陕甘宁边区小学的三套通用教材,同时他亲自编写了四十余种儿童和成人课本及读物,是延安时期党的教材建设事业的重要开拓者。辛安亭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工作了11年,主持编写了新中国全新的中小学教材;作为人教社的早期领导,他还为人教社的机构设置和制度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新中国教材建设的奠基人之一。辛安亭的语文教学改革思想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后语文教学的主要改革方向。作为一位通俗读物作家,辛安亭撰写了大量的青少年通俗读物。辛安亭还是一位高校管理者,他创办了甘肃教育学院,并两度主持兰州大学的工作。辛安亭一生的教育实践与贡献,充分体现了开创性、时代性、大众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于1997年12月30日在静安区万航渡路小学举行。小语会主任袁瑢代表上届委员(理事)会作了工作总结,肯定了上届小语会所作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她说:第四届委员会在市教育学会的具体领导下,在各区县小组的积极配合下,积极开展了语文教学研究。这一届任期正是上海市被誉为“跨世纪工程”的课程教材改革一期  相似文献   

12.
张定远,语文教育家、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他正确地把握了语文课程、语文教育的特点,对语文课程的改革、语文教材的建设、语文教学的改革提出了深刻的见解,形成了他系统化的语文教育观点。他强调开放的课程观,主张多样化的教材建设观,提出“主体性”教学观,旨在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形成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引导学生实现自身潜能、个性特长的发展,让学生受到思想、道德、情操、文学、美学等方面的陶冶。这对于当前深化语文教学改革,落实新《课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洪宗礼语文教材实践,是对叶圣陶教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认为,语文教材是交际工具和民族文化的辩证统一;课文应依据各年级学生的需要严格筛选,有序编排,体现教育学、心理学的科学性,考虑适合学生的“学”与教师的“导”.洪老师的语文教材创新观事实上也深受叶圣陶教育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朱绍禹先生从事语文教育和研究工作已经超过了50年,他以严谨求实的学术作风.为我国语文教育的理论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了更准确地认识、更集中地评价朱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笔者仅结合近几年来先生发表的有关语文教育的性质观方面的文章.初步探讨先生的学科的性质观、教材的性质观和教学的性质观。我认为,朱先生语文教育思想中的学科、教材、教学的三大性质观,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既对立又统一.形成一定的结构.成为朱绍禹先生语文教育理论体系的一块重要的基石。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他在批判继承传统教育的基础上,不断地充实和创新自己的语文教育思想,对我国语文教学具有深远的影响。通过对叶圣陶语文教材观、阅读教学的阐释和评析,辩证地看待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对今后的语文教学具有较大启示。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一生博学多才,理论丰硕,论著极广,其中包括他丰富的教育思想。在毛泽东教育思想中,“实践教育观”是他教育思想的精髓,对现实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毛泽东实践教育思想的集中表现和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17.
张志公先生继承并丰富语文“工具论”,揭示了语文这一“工具”的独特内涵,由此形成其丰富的语文教育思想。其中的阅读教学观与写作教学观,对正确理解现行课程标准精神、创造性地使用统编教材,科学有效地实施以“大概念”为核心、以主题为引领的整合式、综合性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吕叔湘先生是新时期语文教学改革的倡导者,也是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现名为“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的创建人、第一任会长。在中语会第八次年会召开前夕,缅想他在这方面所倾注的心血及其思想风范,令人敬仰,催人奋进。十年动乱之中,语文教学倍受摧残,语文学术研究扫地一尽。1978年初,重新组建后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就社会学科建设问题征求专家的意见。在一次座谈会上,吕老对语文教学提出了三点建议。当时主持社科院工作的是胡乔木同志,他听了汇报后,认为讲得很好,就让秘书把吕老的发言稿拿给他看看。他看了后说:话虽不多,可提出了一个重…  相似文献   

19.
刘国正先生在语文教育改革实践的探索中,通过对传统语文教育思想的批判继承和对现代语文教育诸多弊端的深刻反思,建构了他的语文生活观。其思想内涵可以简括为一句话,即语文教学要与生活相联系。这种语文生活观是在他的语文生活本体观、语文教学规律现、语文教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实现语文教学“实”与“活”有机结合的指导思想,并形成了系统的教学原则和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20.
在《四川教育》编辑部召开的以“端正教育思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主题的研讨会上,与会同志本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立足建设的精神,就语文教学改革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讨。大家一致认为:改革教材和考试制度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核心。一、关于教材改革教材是教学之本。教材改革的滞后是导致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