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研究对叠词进行了分类,并针对每一类叠词,提供了在Antconc中的正则表达式,方便各类叠词的提取。基于1对4《傲慢与偏见》平行语料库对翻译汉语文本中的叠词展开研究,发现在翻译汉语中叠词的分布符合Zipf-Alekseev的分布规律,词类的分布同样符合该规律。在了解翻译汉语中叠词分布规律的同时,最终帮助译者更好地使用叠词这一修辞手段。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李清照《声声慢》的四个英译本为例,并以Sperber和wilson所提出的关联理论框架为基础,对原词中不同汉语叠词的英译进行研究,从而探讨了不同的翻译方式在关联性方面的得与失,以期实现宋词中汉语叠词英译与读者的最佳关联,并能对今后的叠词翻译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黄素 《海外英语》2020,(6):26-27
叠词是汉语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段,其音、形、义使文学作品绘声绘色,朗朗上口.《西厢记》中有大量叠词.这些叠词韵律优美,句式整齐,成就了《西厢记》清新俊雅、生动活泼的艺术风格.该文主要从叠词的类型和翻译手段入手,简谈叠词的翻译.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同音同形词与词典条目的安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汉语中源于多义词的同音同形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的分立条目,有的合为一个词条,没做统一的处理,词典有必要也有可能对已为学术界认定的同音同形词作出分立条目的处理。全面整理同音同形词是一项十分繁难的工作,症结在如何区分多义词与同音同形词,运用语义特征分析法有利于从理性的角度进行比较区分。解决好词典中同音同形词的条目安排问题,对促进《现代汉语词典》的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妙用叠词     
《家教世界》2012,(7):49
我国古代有个大诗人叫李清照,她写的一首词叫《声声慢》,开头是这样写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句话被誉为叠词使用的经典。叠词是汉语的一种重要的词语现象,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文章因为使用了叠词,更显得逼真,词语的含义也变得丰富。错用叠词找耳光从前,有一个财主家的管家,为了卖弄自己的学问,总爱说叠词。  相似文献   

6.
冶慧颖 《培训与研究》2009,26(6):130-132
叠词是汉语的一大特色,具有绘声绘形,朗朗上口的特点。本文运用翻译理论、语言学、词汇学、文体学知识探讨了叠词英译的方法,即如何准确表达汉语叠词的语义,尽量再现汉语叠词在形式上的美感。  相似文献   

7.
叠词是汉语的一大特色,具有绘声绘形,朗朗上口的特点。本文运用翻译理论、语言学、词汇学、文体学知识探讨了叠词英译的方法,即如何准确表达汉语叠词的语义,尽量再现汉语叠词在形式上的美感。  相似文献   

8.
妙用叠词     
《家教世界》2012,(4):49
我国古代有个大诗人叫李清照,她写的一首词叫《声声慢》,开头是这样写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句话被誉为叠词使用的经典。叠词是汉语的一种重要的词语现象,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文章因为使用了叠词,更显得逼真,词语的含义也变得丰富。  相似文献   

9.
在汉语中叠词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叠词韵律紧凑,在文中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故在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很高.汉语为此,英语亦然.但是由于中英文间不同的表达方式,汉语中叠词很难有效的翻译成英语.通过对两种语言的特点、用法进行比较,初步提出了一些汉语中叠词的英译方法,并就此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
汉语叠词的英译及在英文汉译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汉语叠词的形式、词性、词义的变化出发,着重探讨了①在汉译英时.叠词的基本翻译方法,以再现叠词的美感功能;②在英译汉时,如何运用叠词给译文平添风采,赋予音乐美感。  相似文献   

11.
重叠是英汉语都有的一种语言现象。本文通过对英汉语重叠词在构成方式、修辞功能等方面的对比,提出了对应法、利用词的重复、利用并列结构及利用押韵等重叠词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2.
《双语学习》2007,(10M):186-188
叠字在中国古诗中有其特殊的修辞效果和艺术感染力,但是翻译中却很难展现出原诗中叠字的艺术魅力。本篇论文以《采薇》一诗的四个译本比较其中的叠字翻译优劣,并借助其他翻译大家的译作总结出两种叠字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3.
汉语中有丰富的重叠现象 ,但又并非所有的词语在所有的场合都能重叠 ,“为什么这样重叠而不那样重叠”的制约因素有 :词性、词的内部构造、语用心理、语体色彩、句式等  相似文献   

14.
汉语中叠词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叠词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即将两个音、形、义完全相同的词重叠使用,增加语言的生动性与形象性。本文试就汉语中叠词的翻译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汉语和韩国语的礼貌表达有其共性和个性。汉语礼貌表达用词汇形式,主要用有限的敬谦词以及称谓表现;而韩国语除词汇形式外,还用丰富的词尾和助词等语法形式表现。汉韩礼貌表达出现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汉语和韩国语的语言类型不同,汉语属于孤立语,缺乏形态,而韩国语属于黏着语,形态丰富。  相似文献   

16.
《史记》中四字格结构类型广泛,主要有主谓格、动宾格、向心格、并并格、四并格、后补格、虚字格、象声格、叠字格等九种。这些四字格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是构成《史记》民族化、大众化语体风格的重要成因。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韩语词汇教学往往忽视词汇之间的联系,无序地给学生灌输词汇的词典意义,大大降低了学习效率。韩语中汉字词占韩语词汇总量的一半,大量的汉字词对韩语的日常使用产生了重要影响。韩语学习中,能否准确地掌握汉字词直接决定学习效果。将韩语中的汉字词与中文词汇建立联系,利用词汇意义的变化来掌握韩中同形异义词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形容状貌特征的叠音词,突显词义特点,增强声音形式,有助于词源关系研究。《诗经》运用大量叠音词,是集中探讨叠音词的意义和词源关系的理想材料。以叠音词的意义特点和声音形式为衡量标准,我们可以对同一感觉范畴的叠音同源词进行初度系联;在同一感觉范畴内,可以根据由客观规律决定的意义相通关系,对初度系联的结果进行二度系联;不同感觉范畴内的意义,由于"通感"而发生意义联系,可据此进行三度系联。根据系联的结果,归纳叠音词的一些特点和规律:一,各感觉范畴之间,视、听范畴的词占绝大多数;二,叠音词主要表现在对量度、光度、长度和状态(气势)的形容;三,量度和状态(气势)的词多于光度和长度的词,反映诗人对数量和气势的特别感受和重视;四,听、触和味、嗅范畴的词,与视觉范畴的通感,首先都与数量意义相通,而不是与光度、长度相通。这说明,视、听、触和味、嗅的感知,对其量度的感受。从词源学的感知机制看,义通和通感的发生,当是语言发生之初心理感受的相同,而不是词语发生之后的比喻或映射。  相似文献   

19.
朝鲜民族深受汉民族文化的影响,长期以来借用汉字来记录自己民族的语言,因此在朝鲜语语汇中约有50%-70%的汉字词。而这些汉字词成为朝鲜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采取比较研究的方法,较系统地阐明了朝鲜语汉字词的来源。分析了朝鲜语汉字词与汉语词汇的异同,探讨了理解记忆和把握朝鲜语汉字词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韩语中有很多汉字,通常把与汉字有关的韩语词汇,包括汉源词、日文汉字词及借用汉字的韩语词等称为汉字词。本文旨在讨论词汇的附加义以及文化色彩的差异,对一些感情色彩等方面有异同的汉字词和汉语词进行了比较,为对外汉语教学及教材编写以及韩国人学习汉语都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