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美学是对人类审美活动的哲学思考。美学不但要研究现实中的审美活动,而且特别要研究作为审美活动集中表现的艺术——它是审美活动的提炼和升华,并以物化形式呈现出来。这就是所谓的艺术哲学。艺术哲学首先要从历史的和现实的艺术现象入手进行考察,最后深入艺术的本质;而且艺术哲学尤其要研究艺术的特殊品格。从以下几方面谈起:一、审美活动的哲学思考;二、艺术哲学的构成;三、把握艺术的特殊品格;四、对艺术哲学变革的展望。  相似文献   

2.
在审美活动中提高主体的审美感受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只有在审美活动中才能现实地生成、真实地显现出来。在审美活动中不断体验、观照各种形式的美,才是主体提高审美感受力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审美活动既离不开主体的感官感受,也离不开客体的具体可感的感性形式.审美活动总是通过人化了的感觉器官作用于对象的"可感受的形式"方可发生并正常运行,因此,审美活动须以感官感受-感性经验为基础、为起点、为途径.感官感受-感性经验虽不是审美活动的全部,却是它须臾不可脱离的,也是不可抛弃的.作为审美价值之基本品格的愉悦性,其中必然包含着感官愉快;但是,审美愉悦的感官愉快绝不是生理性的官能快感.  相似文献   

4.
美与丑是一种辩证关系.在审美活动中,人们往往只注意艺术中美的这一面,而忽视了其另一面--艺术丑的美,更忽视了艺术丑为何会产生美感的原因.中国古典小说《水浒》,就是在审丑中完成了美的升华.  相似文献   

5.
项征 《文教资料》2010,(7):97-99
审美自由论是康德经验论美学的重要理论。康德从审美的无利害性、共通感、普遍必然性、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四个契机,论述了审美活动的本质特征。康德认为审美活动是主体审美经验的自由活动,他从四个契机出发.把审美活动的自由.从对审美对象的感性形式体验.引申到人的本体性能力上来,想象力活动及审美超越是对人的审美能力的确证,是人的本性自由的直观表现,体现了人的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6.
认识批判:庄子美学的逻辑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通过对主体认识的有限性、差异性以及认识的价值标准的相对性的深刻运思,表现出对认识活动的存疑.庄子的认识批判还表达出对于认识自我的怀疑,甚至认为对自我的认识是不可能的.由此,庄子在认识活动和审美活动之间做出逻辑区分,揭示审美活动可以脱离认识活动而独立存在的特性,因而断定审美活动是超越认识活动的心灵最高的自由形式.  相似文献   

7.
蒋瑜 《成才之路》2012,(9):61-61
正当前,新课改强调淡化知识技能,强调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于是"淡化"后的课堂过于强调形式上的体验与愉悦,知识技能蜻蜓点水,课堂形式花里胡哨,学生玩得热热闹闹,但知识掌握得怎样呢?事实上,音乐本体性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身其实也是审美活动的一部分,是一切审美活动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  相似文献   

8.
审美活动得以历史发生的心理前提,就隐含在人类生命活动从快感到美感的心理嬗变之中。美感并不直接源于快感,而是来自作为快感高级情状的形式快感,是在形式快感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最佳代偿机制,是从肌体系统向信息系统的拓展。审美活动正是人类生命活动自我进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论艺术形式的本体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式在审美活动中的重要性首先在于 ,它不是美学和文艺学的一般概念 ,而是关系到审美和艺术的本体意义上的概念。本文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两个层面中 ,从艺术形式概念在西方和中国的历史形态出发 ,归纳并阐释艺术形式的基本逻辑形态 ,并从符号学的角度对艺术形式在审美活动中的意义作出总结  相似文献   

10.
王国维认为:“美育者一面使人的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和智育之手段,此教育者不可不留意也。”①审美教育对学生和谐健康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  相似文献   

11.
纯粹审美判断虽然没有概念的客观有效性,但其存在情感的主观普遍性问题,有必要对这种普遍性要求进行演绎。对纯粹审美判断进行的演绎,既要探寻其主观的根据,又要阐明其客观上的表现及其可能性条件。鉴赏判断的特性为普遍性与个别性;鉴赏判断是自律的而不是他律的。一般判断力的主观原则就是鉴赏的原则,即必须以鉴赏判断在逻辑上的形式特征为指导来进行,而不能从经验中去寻找,因此,这种原则只能是主观原则。  相似文献   

12.
鉴赏判断是康德审美分析的逻辑起点,由鉴赏判断引生的几个美学命题是现代派文学生成的内在精神契机.康德的美学命题为文学走向自律提供了哲学依据,使文学本体论在理论上成为可能,这些命题由此成为现代派文学的理论源头.  相似文献   

13.
朱光潜推崇克罗齐"创造的批评",但认为这种批评忽视了价值判断,于是提出"文学的趣味"来加以弥补。批评有了价值判断,就应该有批评标准,这一标准就是朱光潜所说的"纯正的趣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论自然在康德美学中至关重要,它一方面保证了康德有机整体自然观念建构的完成,更重要的是它保证了康德鉴赏判断的实现。它是康德美学从经验美学走向先验美学的契机所在,同时也是理解审美判断力和目的论判断力关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文学真实性的维度相当宽泛,可包含客观之真,也可包含主观之真;可包含可然之真,也可包含超然之真。它分为三个级次,第一个级次是本事之真,即真相的再现,以符实度为标准;第二个级次是常理之真,即逼真的表现,以可信度为标准;第三个级次是情趣之真,即超世的展现,以性灵度为标准。本事之真与虚构概念相对立,要求按照生活原有的模样和形态写;常理之真与虚假概念对立,要求按照生活应有的常模和形态写;情趣之真与虚伪概念对立,要求按照审美的绮情异趣写。以符实度为基准的作品,就是纪实文学;以可信度为基准的作品,就是现实主义文学;以性灵度为基准的作品,就是浪漫主义文学。  相似文献   

16.
培养中学生的语审美能力,是中学语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因此,语教师在讲授学作品时,要注意使用优美的语言精心设计导语,创设审美意境;要注意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发现作品中的美;要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创造性思维,体味作品中美的内涵。这样,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从而达到比较高的审美层次和境界。  相似文献   

17.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把“审美无利害“作为审美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特点,它有别于对善的追求所引起的愉悦.报告文学无法摆脱社会道德观念、摆脱对善的追求却与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了道德的、具备无功利性的审美之间并无悖论.报告文学的社会功利性体现在创作的过程中,而审美的超功利性发生在审美主体的接受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给我们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和持久的艺术享受.小说不仅描写了令人肝肠寸断的异性爱恋,也包括主人公贾宝玉等人的同性之爱,揭示了明清时代独特的社会风气,展现了贾宝玉在特殊环境中的心理状态,清晰地体现出作者的审美趣味和价值评判.  相似文献   

19.
研究性学习方式正在改变着陈旧僵化的历史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享受学习历史的兴趣,充分感受历史认知、历史发现、历史审美与价值判断的学习体验过程,对提高其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结合体操项目对审美要求的专项特点,阐述了体操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全面提高体操专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及其形象性教学原则在体操施教中运用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