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颖 《新闻天地》2010,(11):35-37
因误信电视上天花乱坠的广告宣传,临盆产妇裴传琴住进了安徽含山县天城医院。在剖腹产手术中,裴传琴因子宫大出血生命告急,医院没有备足血浆,家属几次要求转院,都被医院拒绝。医生没有征得病人家属同意,将裴传琴子宫切除,宣布她因抢救无效死亡。可一个小时后,裴传琴却突然发出了“快救救我,我疼”的呼救声,见妻子没有死,唐泽志立即跑去找医生来救妻子。  相似文献   

2.
一位95岁的老太太,凭着做女时在娘家学会一手专治癌疮的绝活,在“金钱”得宠的人世间,她却以70多年义诊的壮举,固守着自己虔诚的信念……90年代末在跨世纪年前,90高龄的唐老太太还出诊到湖南长沙市,这些年来,她救治的癌症患者远到北京上海,近至邻省广西、福建、江西。究竟她从癌魔中夺回了多少条生命,连她自己也说不清楚。每治愈一个患者,她总是这样说:“人活一世,就要积德行善,为人治病是我的修行。”60年代郁南县江川镇的一位叫梁霞珍的大嫂生了孩子没几天,尿血不止,还因流血过多不省人事,送到医院经诊断为子宫癌,医院的大夫说已经没有多大希望了,拒绝收治。家属把病人接回家后,听  相似文献   

3.
左雪文 《新闻三昧》2005,(11):45-45
北京出版的某大报上以“100岁的黄耀芳——喜糁粥善饮酒爱看戏(寿星秘诀)”为题,报道了今年100岁的江苏如皋市如安镇周群村21组黄耀芳老人的健康长寿秘诀。中说,:“黄耀芳善饮白酒,在她年轻时娘家家境富裕,她就喜欢喝酒,一顿正常饮白酒总在半斤左右,年纪大后,酒量有所减少,现在每天中午饮一两多白酒,晚上不喝。人也吸烟,年轻时吸水烟,在她50岁左右时,她有了心口疼、筋骨疼的毛病.到医生那儿看病,泰兴广陵的一位医生叫她学抽烟,顺顺气,她就学会抽烟……”  相似文献   

4.
祸起重疾险三年前,于女士(化名)买了美国友邦保险公司深圳分公司的大病保险和意外保险,但她的一位医生朋友看了她的保险条款里面有关大病部分的条款后,十分吃晾地说:“这个保险不是保大病的,而是保‘死’的,这些条款,你要是符合了,就非死不可,不可能在活着的时候领到赔偿金的……”于女士想起了当初保险代理人给她的解释:“你万一生了大病,看病需要很  相似文献   

5.
去医院看病,一些患者会遇到这种情况:医生听了病情陈述后,不问青红皂白,动不动就让病人去拍片、检验,看了有关检验报告后,医生就开处方让病人抓药,至于什么病,为什么要花大量费用去检查、吃药,医生一概不讲,开的病历、处方字迹犹如天书,无法辨认,询问上面的内容,医生会很不耐烦地说是专业术语,病人没必要知道。碰到这种现象,许多病人只能忍气吞声,谁叫自己不是学医的呢?而南京市一位市民率先打破了这种“我为鱼肉,人为刀俎”的局面,将书写“天书”病历的医生告上了法庭,要求其履行医生责职,重新书写病历,赔偿乱检查的相关费用。他的要求法院…  相似文献   

6.
不要想     
同事英忧心忡忡地告诉我,下午要去医院做个检查。“怎么了?”我关心地问。“我的两个肋骨之间有一个硬块。你看,就在这里。”她指给我看。“什么时候发现的?”“有一年了。我也看过医生,他们都说没事。但我就  相似文献   

7.
大仲马的小说《科西嘉兄弟》里,巴黎来的贵族女子,先遇到“他”,是一位深通音乐的医生,再次遇到“他”,他已经摇身成了武艺精湛的壮士。她无可选择地,爱上“他”,却不知道,“他”不是“他”,他们是一对襁褓中即失散的孪生兄弟。真相被拆穿的时候,兄弟之一问她:“你爱的是我还是他?”让她如何回答呢?她爱的是他们的合二为一:允文允武,进可上阵杀敌,退可优雅地弹钢琴。当然,作家安排两兄弟死了—个,她不用选择了。  相似文献   

8.
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位当医生的朋友讲过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一所专治肺结核的医院里,住着两个病人。甲的肺结核比较轻微,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已经基本痊愈;乙的结核病很严重,已到晚期,医院已经没有什么办法了,无奈让她回家休养。  相似文献   

9.
珍惜生命!     
记得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座临终关怀医院里,住着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和一位20多岁的年轻人,年轻人的双目因车祸而看不见任何东西了,他的脾气非常暴躁。医生说他的眼睛如果再不治疗,病毒就会延伸至整个身体,而眼睛的治疗除了医生高超的技术外,还需要患者本人有强烈的求生意志。而他认为自己再也治不好了,就自暴自弃不配合医生的治疗。一天,那位老人突然对小伙子说:“如果你在我这个靠窗的位置上,就算你看不到这红花绿草,也可以听到楼下幼儿园的小宝贝们的欢快笑声,瞧,他们在玩捉迷藏。……”年轻人却不理不睬。但老人从此日复一日,每天都…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1月5日,一个帖子发在了南京西祠胡同社区“零距离”版,帖子称由于值班医生没有尽责,五个月大、患右眼眶蜂窝组织炎的婴儿徐宝宝在11月3日人住南京市儿童医院十几个小时后即死亡,并指出这家医院医生工作期间上网玩游戏,不顾病人家属一再请求,直至婴儿医治无效死亡。此帖一出,立刻在网上引起热议,致使“徐宝宝事件”在论坛里迅速“发酵”,成为南京最受关注的公共事件。  相似文献   

11.
2000年发生过一起使法官颇感为难的“新闻官司”,案情并不复杂:某报根据读者投诉刊登了一篇报道,批评某医院一位医生在有一天深夜随救护车送危急病人去医院治疗时,在车上索取病家人民币500元。这当然是一种严重违背有关制度和职业道德的行为,某医生称那天晚上确曾随车救人,但是根本没  相似文献   

12.
“原本以为见证美丽的时候到了。没想到见证到的是死亡”。事发后,陈琳母亲也表示,从陈琳进入病房到接到死亡通知,她都不知道手术中出了问题、转院等事,亚韩医院一直瞒着她,“他们这样太不负责任了!”  相似文献   

13.
过去看大病,病人及其家属往往要请医生吃饭、给医生送“红包”。如今,南京市民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不”了。那么,南京病人为何不再成为医院、医生宰割的“鱼肉”呢?  相似文献   

14.
临终细节     
病房里,一位重症肝炎病人突然出现烦躁,言语不清。医生迅速地做出了判断,抢救开始了。护士小姐们有的抽血送化验,有的挂吊瓶、排输液管里的空气,有的测脉搏、心率和血压。30分钟后,病人稍有清醒,用细弱的声音说:“疼。”欲用连着输液管的手指向自己,被一旁的护士制止了。医生按了按他的脐周,问:“是这里吗?”病人摇摇头。又轻轻按了按上腹,病人立刻痛苦地屏住了呼吸。药物不断被调整着。1小时后,病人对正在往点滴瓶子里加药的护士说:“我想见我的老伴儿。”护士说:“您家里人一会儿就  相似文献   

15.
生命的感染     
曾听说一位工人野外作业时被电击而心脏停止跳动,做人工呼吸无效。在旁边的一位医生身边只有一把水果刀,情急之中他用这把小刀切开工人的胸腔,以手折断其肋骨数根,将手探入胸腔捏动心脏使之恢复跳动。工人“死”而复生。  相似文献   

16.
英国广播公司(BBC)在证实一位英国武器专家是其有关政府“夸大”对伊拉克战争证据报道的消息来源之后,今天因卷入这位英国武器专家的死亡事件而受到攻击。在就BBC有关英国政府修饰了伊拉克核计划情报的报道进行的一次激烈争论中,英国首相布莱尔领导的工党议员对这个国家广播公司的行为进行了攻击。BBC先前拒绝透露这位消息来源人士的姓名。它说,对于联合国前武器核查员、国防部顾问戴维·凯利的死“深表遗憾”,但坚持自己先前播发报道的决定是正确的。但是一直负责调查有争议档案的议会外交特别委员会主席说,凯利和BBC军事记者吉利根分…  相似文献   

17.
看过韩国电视剧《看了又看》的人一定对其中的一个情节记忆很深,银珠做为朴家的长媳,一直把生个长孙作为自己最大的责任,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她“怀孕”了。月经停止、食欲不振、呕吐,但当她去医院检查时,医生却告知她,她并未怀孕,只是出现了假孕现象。  相似文献   

18.
大医院的医生给民营医院“介绍”一位病人,按照“行规”,就可以获得成百上千元的“回扣”——记者调查多家民营医院发现,这在业内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相似文献   

19.
迷失的手术     
未登记注册就经营、出租给“香港公司”的医院科室、三甲医院医生违规走穴……央视曝光的“迷走神经分离术手术”背后究竟还有多少谜团?2005年9月13日,中央电视台《生活》栏目播出了一档题为“‘神奇手术’切出了什么?”的节目。节目中说:将近一年以前,河南省漯河市淞江医院医生刘锡勋宣称其发明的“迷走神经分离术”可以根治“不死的绝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其疗效可以达到100%。  相似文献   

20.
界定“新闻”和“宣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新闻宣传艺术谈”的开篇,有必要对“新闻”和“宣传”作若干界定。 让我们一起读西方记者笔下的这条新闻: 她早在1899年就从现在被称为南斯拉夫的那个地方来到了美国。然而,直到几个月前,玛丽·马尔维奇才成为美国公民。昨天,这位107岁的老人——一位煤矿工人的遗孀——投下了有生以来的第一票。她是被人用直背轮椅推到费尔蒙投票站的。 五六个前来投票的人向她表示良好的祝愿。老太太坐骨有病,无法自己走进马里昂县政府办公处。她的女儿贝蒂·尼科斯拉蒂代她在选票上作了记号,说:“她简直高兴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