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近年来,省市级报纸进入深层合作阶段,如山东半岛传媒有限公司与潍坊报业集团合办《潍坊晚报》、辽宁报业传媒集团与地市报的合作、《黑龙江生活报》与地市报的合作等。这种新的合作模式,与以前的异地办报有明显区别。以前的异地办报,多为独立办报,与当地报纸形成竞争关系,而新的合作模式,则是与当地报纸合作办报,  相似文献   

2.
青岛日报报业集团是青岛报业市场上的重要一支力量.作为市委机关报,随着党的新闻事业的发展壮大,青岛日报报业集团由一张党报发展到拥有《青岛日报》《青岛晚报》《青岛早报》《老年生活报》《青岛画报》《读报参考》和青岛新闻网等,构建起由四报两刊一网站加手机报和良友书坊、新闻书画院、户外LED信息屏组成的新传播格局.开发利用新媒体资源,比较全面地覆盖了青岛市社会各阶层各方面人群.  相似文献   

3.
《新闻实践》2010,(1):29-29
2009年12月4日,老年生活报传媒有限贡任公司合资协议签字仪式在济南举行,标志着老年生活报作为山东全省首家实施整体转企改制的非时政类报纸,合资组建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启动,山东省老龄办、山东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青岛日报报业集团将合力打造山东老龄传媒文化产业龙头。  相似文献   

4.
《新闻爱好者》2012,(15):50
包临轩,原名包民权,1984年7月毕业于吉林大学哲学系。现任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社长助理兼生活报社长,中国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获得者。2008年6月,他开始供职于《生活报》这家黑龙江省发行量最大的都市报,提出了"办有主张的报纸,做有魅力的新闻"的崭新办报宗旨,大力倡导"用强有力的报道影响生活"的理念,5年来,他率领全体采编人员身体力行这些理念,特别是将连续报道、宽视角全景式报道变  相似文献   

5.
不断求变 自我更新 《当代生活报》已走过15个年头.而15年来,它一直生活在本集团第一张子报《南国早报》的阴影之下.虽然在广西首府南宁的报业市场上,《当代生活报》排名第二,但由于和《南国早报》的距离相去甚远,所以,生存危机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当代生活报》的每一个人.正是这种恶劣的生存环境,在有限的空间里“求变”和“创新”一直是这份报纸不变的诉求.  相似文献   

6.
王立新 《新闻界》2007,(2):18-18,51
新世纪之初,报业进入了新一轮的竞争。一些报业集团纷纷开始了跨区域办报,以扩张市场。2003年11月11日,光明日报报业集团与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共同投资共同主办了《新京报》,开创了我国跨地域办报的先河,也开创了中央级媒体与地厅媒体联合创办报纸的先例。之后,北京上海等地也纷纷创办了跨区域的报纸《京华时报》、《东方早报》。一时,跨区域办报成了报业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前,哈尔滨报业市场上的三张都市类报纸《新晚报》、《生活报》、《黑龙江晨报》,在国际新闻版面上由于受消息来源趋同化的影响,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很多读者往往有这样一种感觉,在阅读其中一张报纸后,再看另一张报纸就觉得没有必要了。这一问题若不在日趋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加以改进,很难办出有自己特色的报纸。  相似文献   

8.
如何紧密结合报纸的实际,发挥自身优势,来促进报业的发展,从而走上一条办报与经营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的路子,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美术报》通过创办“世纪艺术馆”,对拓展报业经营、促进办报质量的  相似文献   

9.
史量才从王韬、梁启超、林白水等前辈那里继承了家国情怀及"史家办报"的思想;史量才在狄楚青的《时报》工作,学到了报纸业务改革、多种报刊并举的措施,并请到该报主编陈景韩做了《申报》的主编。史量才对中国报业的开拓:一是保留了完整的《申报》,使报馆有了藏报的习惯,并编著《最近之五十年》保留了大量史料;二是花费巨资建立遍及国内的新闻网,并在伦敦、巴黎、柏林、华盛顿等大城市组织特约记者和通讯员队伍;三是与世界对话,请世界新闻名家看中国;四是把自己放到与总统平起平坐的位置,超出了商人办报,也超出了文人办报,拓宽了中国办报的视域;五是建立报业托拉斯,成为实至名归的中国报业大王。  相似文献   

10.
1949年12月1日,中共青岛市委作出决定,组建青岛日报社,出版《青岛日报》。当月10日,中共青岛市委机关报——《青岛日报》创刊。2002年6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在青岛日报社的基础上组建青岛日报报业集团。同年11月28日,青岛日报报业集团正式挂牌成立。成为全国39个报业集团之一。集团成立以来,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办报为中心,以导向为灵魂,以经营为基础,以改革为动力,以管理为保障”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1.
1935年在上海创办的《立报》是民国时期一份有影响的小型报纸。该报在办报宗旨、编辑出版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体现了大众化报业理念和精编主义办报精神。小报不小,《立报》短暂的绽放为新闻界留下了许多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即将迎来100岁生日的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以下简称《箴言报》)突然宣布,从2009年4月开始停止日常印刷版出版而转为网络出版,仅保留出版周末报。此举一出引发了报业的广泛讨论。有人认为这是报纸消亡的开端,尤其在《箴言报》宣布停止印刷版前后发生的美国甘尼特报业集团宣布裁员、《波士顿环球时报》、《纽约时报》等报纸或明或暗地减版瘦身等事件更让人们对于报纸的发  相似文献   

13.
《立报》是民国时期一份较有影响的、办得较成功的小型报纸,于1935年9月20日在上海创刊,是一份"同仁报纸"、"报人办报"的报纸。它的新闻报道手法和经营管理手段具有现代报业的特征,体现了成舍我的大众化报业理念。  相似文献   

14.
刘光明 《新闻知识》2002,(2):14-14,9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报业市场和报纸产业经历了高速成长的阶段,与10年前相比,今天的报纸从办报理念、编采方针、报纸形态到报社经营管理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未来几年,随着社会发展、技术进步、报纸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和报业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可以预见报纸产业会发生更加深刻的变革。尽管这一过程充满各种变数,但思考和把握未来几年报纸的发展趋势,对我们主动应对报业市场激烈的竞争,自觉调整办报思路,跟上报业发展主流,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侧重于从报纸形态和报纸编辑方面,思考目前正在发生或已在酝酿的一些…  相似文献   

15.
张富汉 《传媒》1999,(2):28-30,40
<华商报>是陕西省侨联主办的一份公开发行的报纸.自1995年1月创刊至1997年6月,报纸订数只有三四千份,亏损额高达1000多万元.1997年7月1日,<华商报>迫于生存压力,依据市场环境的需要全面改版,报纸定位为:综合类城市生活报,并提出以"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为办报宗旨.之后报纸发行量与日俱增,1998年7月31日,经陕西省公证处公证:<华商报>7月30日的发行量已达404304份.回顾、总结我们一年多来的办报实践,一言以蔽之:办党和人民都喜欢的报纸,创可持续发展的报业品版.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副省长朱家甄最近在辽宁省工商银行主办的《工商信息报》创刊时,发表署名文章指出:“报业兴旺是事业兴旺的表现。当然,办报也不能一哄而上,谁都来办,没条件的就不能硬办。”此话讲得好,言之有理!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报业也有很大发展,掀起了一股“办报热”,从中央到地方,各类报纸名目繁多,比比皆是。最近经过整顿,一些不健康的小报停办了,这是件大好事。但是一些行业报、经济报、信息报、生活报,还大有增长之势。仅辽宁省目前公开发行的此类报纸不下十几家。这些报纸有的大同小异,互相重复,有的质量低劣,粗制滥造,不受欢迎,有的发行量只有几千份;还有的“钱”字当头,不择手段大发其财。由于报纸过多,弄得印刷和发行部门叫苦不迭,造成纸的人为紧张。尽管这样,目前这种同类报纸还在不断创刊,大有方兴未艾之  相似文献   

17.
周勇 《新闻界》2005,(3):45-46
2004年是中国报纸产业继续向前发展的一年。报业广告收入大幅增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第一财经日报》、《法制晚报》等一批新办报纸参与到竞争中来,跨区域办报也进一步突破。本文对当前中国大陆报纸产业的结构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三个主要论点。第一,党报、综合性都市报和专业报纸是中国报纸产业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它们都是当前国内的主流报纸形态。第二,报业竞争在中心城市非常激烈,一城多报和多报业中心是报业市场竞争结构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8.
《老年日报》被传媒界誉为“中国老年第一报”,是国内创刊最早、发行量最大、覆盖面最广的老年类报纸,20年来深受老年读者信任和喜爱。这样的一张报纸怎样再进一步?《老年日报》把目光回到传统业务,回到报业最基础的工作,根据“三贴近”的原则,踏踏实实做基本功:开辟一条老年热线,认真倾听读者的心声,在报纸和读者之间架起一座畅通无阻的桥梁:聘请一批通讯员,建立一个遍布全国的信息沟通网络、通讯网络、工作网络;请进一批“第一读者”,看报纸大样,提建议、想办法,让读者进入办报第一车间。他们将此命名为“三个一”工程。  相似文献   

19.
服务到位     
我们青岛日报社现在办有四报两刊,老年生活报、《青岛画报》和《读报参考》特色非常明显,不存在冲突的问题。需要定位区分的主要是青岛日报、青岛晚报和青岛生活导报这三张综合类报纸。日报是党委机关报,担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配合党的中心工作的职能。日报的报道主要体现党报的权威性、指导性,以政策报道、典型报道、深度报道作为其主打内容。特别是随着一社多报、一市多报格局的出现,日报的特殊地位更加突出,特殊作用也更加凸现,这也是其它综合类报纸所不能替代和相比的。因此,日报和其它报纸的定位和分工,目前还不成…  相似文献   

20.
马丽 《新闻世界》2009,(11):73-74
《大公报》在中国新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一份成功的报纸,它带给现代中国报业良多启示,本文在对三十年代《大公报》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从报纸办报理念的角度来探讨当代中国报业的生存问题,即这份昔日的民间大报带给当今报业的启示:以民生的视角来关照社会,以民生的角度写新闻,做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