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隐语行话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造就的语言智慧与诡谲,一种言语艺术,一种源远流长的语俗,社会生活史的独特"语言文化化石"。古往今来,汉语隐语行话的称谓用语多达数十种,十分芜杂。把隐语行话概然笼统泛称"黑话",不仅有悖语言事实和历史本原,也是对除了少数涉嫌丑恶事象而外的占绝大多数的使用隐语行话的各类群体的严重不公与不尊,乃至一种侮辱。历史上杂技界的"鹅幻"与中医学界的"串雅"两个称谓之"雅正"的成功范例,为隐语行话的杂滥俗称的雅正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参考。基于为隐语行话正名的三个理据、一个理念,本文主张于历代众多的称谓用语中筛取由来有自而又文化意蕴深厚的宋元以来蹴鞠(古代足球)行业隐语行话《园社锦语》之"锦语",用为与"隐语行话"同质并行的别名"雅号",以文化的视野对隐语行话称谓用语进洗礼"雅正"。以期使之走出以往称谓用语的尴尬困境,助益这一特殊的"语言文化化石"珍稀资源的研究乃至获得有更为效地保护、传承和使用。  相似文献   

2.
谢小玲 《文化学刊》2015,(3):210-214
通过对社会称呼语系统中的职衔称呼语、拟亲属称呼语、通用称呼语、姓名称呼语和人称代词称呼语进行对比分析,反映了汉越社会称呼语的异同及我们的社会思想、传统文化对越南的影响。总结归纳了汉越两个民族社会称呼语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分析两个民族当前社会文化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汉维日常民族之间的称谓用语、宗教信仰、生老病死等方面的禁忌分析现代维吾尔语禁忌语汉译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及其反映出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各民族都有习惯用语,她是民族文化的载体。维吾尔语的习惯用语是维吾尔族人民在长期的使用中形成、定型的词组或句子。从简单的习用语中可以看出一个民族的心理状况、文化修养、人生品质和价值观念等。本文主要围绕习用语的以上特点,对维吾尔语习用语中的问候语、祝愿语、致谢语、恭维语、称呼语以及叫卖语等内容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民族语言的文化语义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由于各民族所处自然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不同,而以其特定的社会文化心理赋予颜色词特殊的民族文化语义,致使相同的颜色词,在不同民族的文化语义中呈现出多彩的内容。本文对语言中最基本的颜色词之一"白色"的一些民族文化语义进行诠释、探讨、分析、比较,主要涉及满语、女真语、蒙古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朝鲜语以及汉语中"白色"的民族文化语义,从而揭示出这些民族语言、文化之间的联系与差异。同时了解到"白色"一词所反映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与民族文化心理,揭示出民族语言与社会历史文化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国际商务英语翻译具有其词汇、句式和语篇方面的独特特点,并且受到中西文化差异的影响。根据功能等值原则,翻译中应充分理解文本含义,正确使用专业规范用语,培养跨文化翻译能力,并灵活运用翻译技巧以实现文化等值。  相似文献   

7.
网络语言作为社会发展和网络普及的产物,拥有创新性、独特性、时效性等特点,所催生出的网络新词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日常交流用语。本文基于COCA和BCC网络语料库,结合"2018年度十大网络用语"与《牛津词典》发布的2018年度词汇,通过观察分析,对比网络新词与原意的差异,发现在近年来出现的网络新词中,普遍具有中英文混搭、谐音和旧词赋新意的特点。本文将其特点归类概括,并举出有效语例,旨在为语言研究者提供有效的数据资源和丰富的语例来源。  相似文献   

8.
委婉语是人类使用语言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委婉语可以反映出各种各样的社会心理,从而也体现出了委婉语的各种社会交际功能.委婉语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对于我们学好英语,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付翠 《职业圈》2010,(5):213-214
委婉语是人类使用语言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委婉语可以反映出各种各样的社会心理.从而也体现出了委婉语的各种社会交际功能。委婉语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对于我们学好英语,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禁忌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受历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禁忌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另外,禁忌语作为语言的变体,也同样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不同的禁忌语背后所隐藏的是不同地区的文化内涵,是地区文化传统观念、伦理道德、宗教信仰变迁的直接体现。笔者以汉英禁忌语为例,对其中西方禁忌语的异同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当前广告用语存在诸多不合语法规范和有悖伦理道德的现象。文章针对当前广告用语的偏误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规范措施。规范广告用语,有利于正确地传递市场信息和有效地促进商品产销,也有利于推动语言规范化和广告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殿典 《文化学刊》2008,(5):166-173
《里语征实》是一部流行于民间的以俗语为辑录对象的准辞书,它为我们今天的民俗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线索。以《里语征实》所收录的民俗语汇为语料,运用民俗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将其与民俗文化相结合,研究本书语汇与民俗文化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有利于从多个角度对本书的民俗语汇进行分析,展示本书民俗语汇的独特风貌及其与民俗文化的血肉联系,且对发掘隐藏在民俗语汇背后的民族文化心理、地方文化心理等方面的要素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语言学视域下,中文和英文在文体学、语篇、句法学以及词汇学等方面展现出明显的文化差异,这些文化差异直接影响了中、英语言的表达,从礼貌用语、语言禁忌两方面可以看到这种差异及表达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于长玉 《职业圈》2007,(12):101-102
当前广告用语存在诸多不合语法规范和有悖伦理道德的现象.文章针对当前广告用语的偏误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规范措施.规范广告用语,有利于正确地传递市场信息和有效地促进商品产销,也有利于推动语言规范化和广告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女性用语在日语中地位特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掌握女性用语的发展特点及其使用规范是日语学习的重点,对日语词汇教学也至关重要。日语女性用语历经沧桑岁月,随着女性地位的逐步提高,在形式上及文化内涵方面呈现出与男性用语趋同的倾向。从日本女性用语的发展趋势来看,女性用语将会继续保持其优雅动听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诗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十分显著,它的优美吸引了国内外许多文学爱好者,但它的晦涩也同样让许多学者望而却步,尤其是非中文国家的学者。古诗所蕴含的文化和时代背景知识是诗歌学习中最大的障碍,若能将原诗背景信息介入诗歌翻译活动,通过译者向目的语读者介绍原诗的背景文化知识,让受众融入诗人创作的时间和空间,便可达到更加深入地了解原诗的目的。详细的背景文化介绍可以让目的语读者不再单纯地停留字面理解的层次,而是对整个诗歌进行较为全面的把握。  相似文献   

17.
乾隆朝中后期,尤其是乾隆四十二年(1777)之后,文字狱案件数量骤增,这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究其原因,在于乾隆中后期文化政策的突变;乾隆作为满族人,自卑心理增强;乾隆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失误以及欲通过文字狱案件的严惩达到巩固统治、加强社会控制的目的等。在此,笔者主要从文化政策的演变及帝王心理等方面来加以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当代社会已经进入了"读图时代",视觉文化取代了传统的印刷文化,成为了当代社会的主要文化形态。视觉文化以视觉性为核心,展开了对视觉艺术与视觉景观的全面丰富的探索。对绘画作品的阐释,除了围绕绘画本身之外,必然会走入个体心理、社会心理、时代发展、历史境遇和社会化等维度。每个时期的艺术对应社会转型社会变革而形成崭新的文化内涵,视觉文化为绘画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而在我国上世纪90年代社会处于急剧转型和重大变革时期,在美术界突起的新生代美术作品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就更加突出而明显。  相似文献   

19.
于长玉 《职业圈》2007,(6X):101-102
当前广告用语存在诸多不合语法规范和有悖伦理道德的现象。文章针对当前广告用语的偏误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规范措施。规范广告用语,有利于正确地传递市场信息和有效地促进商品产销,也有利于推动语言规范化和广告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陈丽萍 《文化学刊》2010,(1):106-109
言语交际的社会性决定了言语交际总是有一定的文化背景,言语交际的文化背景就是社会文化语境。社会文化语境制约着言语交际的表达,从民族、地域、时代、社会心理等几个因素探讨社会文化语境对言语交际的制约功能,从而有助于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