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足区:《黄帝内经》指出:“根者,本者,部位在下,皆经气生发之地,为经气之所出。”“阳气起于五趾之里。”“夫四末阴阳之会者,此气之大络也。”说明双脚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十二经络的重要起始部位,是阴阳经脉气血会合联络的重要部位,与经络气血阴阳关系密切,十二经脉的脉气散布,以足为根,以足为本。足部是人体经络循行与腧穴分布最为集中的部位之一,正经六条在足上,一只足有38个腧穴,原穴是原气驻留地,其中太白、  相似文献   

2.
(接上期) 五、控制体重 肥胖对于经络气血的运行十分不利.这是因为:①肥胖引起的超重使人体负担增加而懒于运动,并且运动时也因脂肪的堆积而活动不灵便,影响经络的畅通;②肥胖的主要原因是脂肪在皮下结缔组织中堆积,而这个层次也正是经络这一主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脂肪在这个层次的堆积必然压迫经络,造成气血运行不畅.  相似文献   

3.
经络是人体防治疾病和保健的总的调控系统,经络失控则一切疾病就会发生、发展,经络恢复正常,人体就康复。因此,疏通经络,促进气血畅通,至关重要。只要你能够掌握气血循环的技巧,就可有病治病,无病健身,大可不必依赖于气血循环机。  相似文献   

4.
针刺对运动后血乳酸恢复作用的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针刺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祖国医学中的宝贵遗产。它不但有治疗范围广,收效快的特点,而且容易掌握,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近年来,随着动运医学的开展,针刺也被不断地运用于体育运动中,同时对体育事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知道,针剌以刺激经络上的腧穴为主。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经路,腧穴分布在一定的经络循行路线上,它的作用和经络是密切相关的。在生理上,腧穴是脏腑经气运行输注、  相似文献   

5.
经络敲拍健身是由自古流传的“拍击功”、“摇身掌”及“按摩法”演化而来的,即以手指、掌、拳敲拍经络穴位或患处,轻为揉拍,重为敲打。《黄帝内经》明示:“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医宗金鉴》指出:“气血郁滞,为肿为痛,宜用拍打之法,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  相似文献   

6.
李让仁 《武当》2009,(2):27-29
(一)八卦掌运用“吐纳导引术”疏通经络,调整阴阳。《黄帝内经》记载:“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阳盛则热,阴盛则寒。”气血顺畅百病不侵,阴阳失衡病魔缠身。经络是人体气血的通道,把五脏六腑,五官四肢,七窍百骸联系起来,组成联系人体各部的网络,沟通里表,协调阴阳,平衡虚实,决生死,处百病。  相似文献   

7.
寻找自己的“312” 初进312经络锻炼法大门的人,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正确认识经络并准确地做好合谷、内关、足三里3个八位的按摩,做好腹式呼吸和两条腿的运动,并以此达到激活经络和气血、调整全身各脏腑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练习太极拳对五脏器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胜 《湖北体育科技》2003,22(3):313-314
太极拳根据阴阳、脏腑、经络、气血学说,创造和具有一整套锻炼方法和动作要领。通过长期系统有恒地锻炼,使脏腑、经络、气血之间协调配合,阴阳互补,使体内精足、气畅、神旺,从而达到强心养肝,健脾补肺,固肾益脑,调气和血,练性怡情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代医学家根据在临床上观察到的一种人体特殊的生理现象——经络感传现象.经络中的“经”指的是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而“络”指的是络脉,是网络,经络系统的分支。气功锻炼和治病的关键是,要使“气”贯穿全身,意到气到才能有作用,然而“意”到“气”到是直接通过经络系统来完成.经络运行受阻,人体气血运行就不畅,气功锻炼本身就是通过练功疏通经络,所以经络学说也是气功锻炼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点穴法是武术中的技击精华,是以点、打、踢、拿等技法而制人经络穴道,阻其气血,使人失去抵抗能力的技击绝招。故历来被人视为秘技,从不轻易传人。点穴应注重穴道。首先要把人身的筋骨形态、经络穴位弄清楚,才能学好点穴法。人身有14经络,360余处穴位。其中可点者有36处致命穴,72处不致命穴。其中又分死穴、晕穴、哑穴、麻穴等(见图一)。拿穴应以六道为辅,以拇、中、食三指为主。  相似文献   

11.
新编“健身气功·八段锦”(以下简称“八段锦”)通过调心、调身、调息,在心理上调节改善人的不良心理状态,在生理上可疏通经络,保证人体气血畅通。通过特定的形体运动,配合呼吸,以心为主导的整体养生具有保精、养气、存神的作用。通过长期习练“八段锦”,可以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培育真气.从而达到扶-祛邪、防痛治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制怒十法     
<正> 发怒是七情致病因素之一,内经云“阳气者,大怒则形气(气血)绝,而血菀(郁积)于上,使人薄厥(昏迷)”。意指:在大怒这种瞬时发生的不良情绪影响下,人身的阳气就会迅速往上冲,阳气上升则血液上行,气血逆乱经络阻滞,血积上部,发生昏迷,伤及形神。中医还认为:“怒伤肝”,是说一个人若大怒不止、肝气上逆,血则随气而上溢,从而出现面红耳赤,气逆,吐血,呕血,严重者导致死亡。在我国古代不乏这种事例,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三气周瑜,使周瑜身亡,《岳飞传》中金兀术被牛皋骑在裆下暴怒而死。都是由于大怒不止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循经取穴、以指代针”有什么作用?循经取穴、以指代针,就是沿循有关经脉上的穴位,进行自我按摩。这是符合“经络所过,主治所及,脏腑所属,主治所为”的治病原则的。循经取穴、以指代针概括起来有如下作用:(1)通经活络,调和气血:经络,在身体里属于脏腑,在身体表面络于肢节,是运行气血的通道。如果经络不通,人就会发生疾病。因此,通过循经取穴、以指代针,就能疏通经络,畅通气血,防治疾病。《医宗金鉴》曰:“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壅聚,以散瘀结之肿,其患可愈。”如腹痛可按摩足三里,疏通胃经,祛病止痛。(2)…  相似文献   

14.
梁浩 《武当》2009,(12):45-45
本功共分九式,为武当龙门派道人习武延年所用,是武当悟性气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舒筋健骨,健美润肤,活血清神,益智长寿。  相似文献   

15.
三、经络按摩与经络锻炼《黄帝内经》指出:“经络者,之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经络是人体调控系统。通过穴位按摩和经络锻炼,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是健身要法。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对包含人体全面信息的手、足、耳部进行整体按摩。1、足疗:双足是心脏的最远端,有60多个穴位,70多个反射点,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我的办法是:早晨起床前,首先用双足足心和足背互相按摩;然后双足板相对,以涌泉为中心,以足跟的生殖腺反射区与足心的肾区互相摩擦,左右交替。晚上睡觉前用中药热水泡脚,然后按摩涌泉穴。在热水泡脚时,可同时进行手疗…  相似文献   

16.
马步站桩功,是本功法的基础即筑基功。祖国医学的经络学说理论认为,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路。经有路径的意思,是纵行的干线;络有网络的意思,是经的分支。它们如同罗网维络,遍布全身,内连五脏六腑,外达四支百骸,沟通内外,联系表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独特的功能体系,使肌体内外上下统一协调,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灵枢,经脉篇》说:“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因此有“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之说。练马步站桩功,就是通过调整和保持特定的姿势,加速经气的运行,使周身的经络畅通,气血调和,阴阳平衡,从  相似文献   

17.
经络学是研究人体脏腑功能状况、气血行通规律和筋骨活动强弱的一门科学。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包括经脉和络脉。它们内属脏腑,外络支节,沟通内外,贯穿上下,把内部的脏腑和外部各组织器官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使人体各部的功能保持相对的协调和平衡。身体各系统器官,如果出现病变或损伤,脏腑气血所属的经络运行部位就会出现麻木、肿胀、疼痛异常等症状。因病制宜,辨证施治,是经络疗法的基本思路。 武术套路中包含着翻腾、跳跃、跌扑、平衡、回环、  相似文献   

18.
太极拳实为道家行功,其与道家坐功理法相同。即修太极动静之机以为法,练阴阳清长之妙以为用。太极拳之可以具有显著的健身作用,是因为其在松静精微的运动中,外导内引,达到强健筋骨、修养身心、调和气血、祛病延年。而吴式太极拳以其松静柔化著称。因此更具导引经络、调和气血之功力。笔者根据祖国医学的经络理论和五行学说,对吴式太极拳的健身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这可对同道诸君有所裨益。●经络对人体的作用根据祖国医学的经络理论,人身有六阴、六阳十二条正经。另有七经八脉。经脉之间,又有络脉相联,遍布人身内外。作用大致有以下四方面:1…  相似文献   

19.
一林 《武当》2016,(4):32
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在丰富多彩的养生健身术中,太极拳以其独特、完整、科学的锻炼方法和理论体系,以及良好、确切、普遍的保健作用和医疗效果,为广大群众所喜爱。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以脏腑为中心,通过经络运行气血与形体五官等组织相联系的矛盾统一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脏腑、经络、气血之间,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制  相似文献   

20.
舒佑辉 《武当》2005,(12):15-16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路径。经:经系径路,譬如途径,贯通上下,是经络系统的主干;络:络是脉络,譬如网络,它比经脉细微,纵横交错,网布全身,是经络系统的分支部分。经络与人体五脏六腑密不可分,经络中的经气,源于脏腑之气。所以,经气的虚实,又决定于脏腑的盛衰,人体通过经络的作用,把所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