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湖南省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现状,对湖南省内10所高校的72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进一步分析湖南省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数据,从性别、年级及生源地着手探究生态文明素养差异的影响因素,建议湖南省内高校从增加生态文明素养相关课程及建设具有院校特色的生态文明素养资源共享平台出发,逐步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  相似文献   

2.
培育生态文明素养既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又有助于全面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传统学校的学习空间格局难以支撑生态文明素养培育,上海市E中学依托区域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以高中生生态文明素养培养为特色办学目标,探索重构基于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的学习空间布局。指向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的学习空间重构路径包括:打造三个生态圈的学习空间结构,建立学习空间与自然世界的深度连接;注重生态科技校园学习空间重构;依托生态学习空间,推进课程与教学的协同创新;基于学习空间重构,探索高中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的新教学模式。实践证明,通过重构学习空间,整合优质生态资源,推进高中育人方式的转变,整体提升了普通高中生的生态文明素养。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生态文明建设改成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体现了我们国家由生态文明意识培养到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实际要求更加具体。高校作为先进思想和文化的发源和传播地,其所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决定未来公众的生态文明素养,因此在高校建立切实可行的生态文明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十分必要,以便引导大学生提高自己的生态文明素养,养成生态文明自觉,传递生态文明理念。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生态文明教育,人民教师担负着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光荣使命,生态素养是高素质教师的必备素养。生态文明教育是新时代中国教育的鲜明特色,生态素养是一种综合素养,要以系统观念来提升新时代人民教师的生态素养。  相似文献   

5.
建设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依存关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今世界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建设生态文明的生力军和希望,可见大学生群体生态文明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所以加强培育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高校思政课教材内容体系的建构要注重生态文明理论和价值观的引领,生态文明素养教育在思政课内容体系和表达方式上可分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教育、生态文明形势与政策教育、生态文明法制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教育等模块。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素养是教育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小学阶段是个体生态文明素养启蒙与培育的关键时期,构建科学有效的测评模型将成为提升小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有力抓手。该文通过厘清生态文明素养的基本内涵,构建了包含生态知识、生态情感、生态认知、生态行为4个一级指标和8个观测点的测评指标体系,据此研制了测评量表,并通过大规模调研构建了小学生生态文明素养测评模型。运用该测评模型对重庆市150余所小学4504名小学生进行实践评估,结果表明小学生生态文明素养达到中等以上水平,但在生态知识和生态行为上得分较低,在性别、参与户外活动频率、在家是否进行垃圾分类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进一步提出了完善培育体系、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强化数字赋能与特色建设是提升小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素养培育是生态文明建设赋予教育的时代使命,是新时代教育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以中国传统生态哲学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理论基础,通过政策文本解读与实证数据分析以及对其文化内核、心理认知与表现场景重新划分,从生态情怀、生态智慧和生态实践三个维度构建了生态文明素养测评指标体系,其重要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生态智慧、生态情怀与生态实践。其中生命态度、地方认同、生态实践成为生态文明素养的重要影响变量。生态文明素养培育应着重考虑以下几点:促进生态文明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提升学生生态情怀;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区/特色校建设,提升学生地方认同;开通可持续成长家长大讲堂,提升学生生存技能;举办全国生态文明教育国际会议,讲述与传播生态文明素养培育故事。  相似文献   

8.
通过文明素养的提升来推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是许多高职院校的做法。高职院校可以把学生文明素养的提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互渗透和结合,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过程中实现高职学生文明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正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文明语言源于纯洁的心灵,文明行为源于高尚的品德,高质的文明言行造就和谐社会的文明根基。文明素养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养成教育关系学生们将来的生存和发展,人的文明素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和发展。在文明行为规范和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中,我们认识到,提高学生文明素养,需  相似文献   

10.
“礼仪”指的是人类社会交往中应有的礼节仪式,既是一种外显行为,也具有知识性。而文明素养则是一种内隐的,较稳定的心理品质。我们认为对小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就是让小学生了解礼仪知识,养成礼仪行为,是培育其文明素养的一个载体。礼仪是文明素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但对于小学生来说,文明素养的培育,应先从礼仪教育开始。  相似文献   

11.
生态兴则文明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赋予了全新的时代内涵。将其有机融入高中生物学课程,能够提升教师自身生态文明素养,对培养具备生态文明素养的美丽中国未来建设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岳继勇 《教育探索》2008,(10):124-125
大学生文明素养主要包含大学生的德性文明、智性文明、个性文明和显性文明四大系统。  相似文献   

13.
曾红萍 《广西教育》2013,(27):9-9,12
分析高职学生文明素养的现状,阐述知耻道德的时代内涵,讨论知耻道德对提升高职学生文明素养的作用,探讨高职学生知耻道德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分析高职学生文明素养的现状,阐述知耻道德的时代内涵,讨论知耻道德对提升高职学生文明素养的作用,探讨高职学生知耻道德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徐学根 《广西教育》2012,(18):29-30,39
“文明素养”通常被用来描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文明”侧重于对人的语言、行为的衡量,外显的成分多一些。“素养”包含的则是人的精神品格、自身修养,反映的是人的思想境界。具体来讲指人与人之间有爱心,对待大自然与各类社会现象有理性,对待身边的事物和所处的生活环境、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文明素养”既是“高素养”的前提,也是“高素养”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生态文明教育现状及意义,通过深度挖掘资源、丰富课堂内容、加强实践活动、探究主题活动等途径与方法,在生物学教学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旨在提升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和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的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人文素养视角下的生态文明教育实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建设,教育先行,生态文明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极大地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使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环境开发保护高度地协调起来。而从提高人文素养着手,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应该是最为基础的工作,也是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途径。建议强化层次清晰、由浅入深、一以贯之的生态文明素质养成;在素质养成教育中渗透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通过在环境中的人文素养教育提高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等建议,以此来提升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口语是学生进行交流的重要手段。在口语交际中,学生表现出的文明素养,是学生口语交际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因此,在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的文明素养就显得尤其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在口语交际课堂中,要根植于现实,立足于生活,以交流为手段,以学习为根本,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口语交际中的文明素养。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力量和生力军。近年来,我国高校虽然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开展基础文明教育和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但大学生的基础文明状况还存在不令人满意的地方,大学生的基础文明素养整体上亟待提高。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应该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大学生的接受程度,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参与性和主观能动作用,增强大学生提升基础文明素养的自觉性和内动力。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的手段须兼具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要结合学生事务性工作推动基础文明教育。  相似文献   

20.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背景下,通过问卷调查,从自身公共文明行为、对他人公共行为的评价、志愿服务行为和人际互助行为四方面详细分析了汕头市民公共文明素养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市民公共文明素养的相应对策: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引导,培育崇德向善文明风尚;强化文明公约宣传,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绿色行为方式;系统推进道德教育,增强文明意识和行动力;注重文明榜样示范和行为引导,推动文明实践养成;发挥道德与法治双重约束,健全社会文明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