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自我评价既包括对现在自我的评价,也包括对过去自我和将来自我的评价。为了维护和提升现在的自尊,人们积极评价主观近的过去自我,消极评价远的过去自我,特别是在重要的特征上;并将积极的过去自我知觉为近的,消极的知觉为远的。主观近的过去自我直接影响现在的自我评价,远的对现在的自我评价的影响很小或有一种对比效应。对将来自我的评价,也是为了提升现在的自尊,将来自我的积极事件和消极事件的主观时间距离知觉也存在着不对称性。该领域的研究可向密切关系、特殊群体的时间自我评价模式拓展,验证时间自我评价理论跨文化的普适性,并深入探讨其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2.
自我既是一个开放的、稳定的、多维度的系统,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在时间上延续的系统。时间自我即是指自我发展的延续性,它以现在为基点,始于过去,延伸未来,因而包括过去自我、现在自我和未来自我三个成分。当个体觉知到过去、现在和未来自我之间具有相互连接的关系时,对它们的评价也会趋于一致,这称为时间自我的同化效应。相反,若当个体觉知到过去、现在和未来自我之间具有相互分离的关系时,对它们的评价也会明显不同,这称为时间自我的对比效应。研究时间自我的同化和对比效应的方法主要有评价法、投射法和逆向推断法。解释这两种效应的理论模型包括基于动机的时间自我评价理论和基于信息加工的选择通达模型。影响同化和对比效应的主要因素有时间距离感、时间标志、情感卷入和心境一致性。未来拟考虑将此种研究范式应用于探讨自我发展的年龄特征。  相似文献   

3.
研究一用修改后的WAI技法,对大学生的过去、现在、未来的自我概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二通过行为实验,让被试对一些人格形容词是否符合过去、现在、未来的自己的特点做出判断。结果表明大学生时间自我的内容以个人属性尤其是精神自我为主,重视自我实现以及个人和家庭需要的满足。大学生的时间自我总体上是积极的,较少中性的自我表征,对过去、现在、未来的自我评价表现出一种由低到高的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4.
可能自我是个体对未来自我的认知表征,对可能自我的理解存在过宽或过窄两种偏向。现有理论将可能自我划分为6个维度,可能自我具有正、负效价,对个体行为具有动机作用,其发挥与行为策略、社会认同及平衡可能自我有关。可能自我源自过去自我和现在自我,又借助归因参与对过去自我和现在自我的重构。可能自我与个体的自我图式、社会资本及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文化密切相关。对可能自我的研究主要采用问卷法、Q分类法、访谈法及参与性生活故事法。已知可能自我对个体的学业、体态和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心理的时间结构及时间关联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以往关于时间透视的看法和获得的时间透视结构或因素混乱的状况,我们以过往研究的并集为探索范围,编制了一份综合性问卷.对问卷调查资料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除人们经常看到的指向性和广柔性(广度)等因素之外,我们发现在时间属性方面还包括流逝感、变奏感、宽松度以及时间不变性等时间透视因素,而在时间态度方面除计划性外,还有时间超然度、时间消逝的平淡度、时间脆性、无聊厌倦度、时间利用的现实性和非自主感等.在过去时间透视方面,除过去拒绝度外,还包括脱离苦海心有余悸感、美好不再感、向过去投射、过去潜意识作用、苦中乐等因素.指向现在的因素,除快乐充实度外,还有"抓住现在时光"等.在心理的时间关联性或一致性方面.则包括自我的时间关联性、社会的时间关联性、生活事务的关联性、自我时间失落感、非我时间流逝、无我时间、过去和将来对现在的压力、非自主时间感等.密度方面也包括多个因素,它们分别反映了现在事件密度、未来事件密度、过去苦难密度和时间流动密度,以及时间流动密度的变化等等.这使我们认为,时间透视实质上是指心理在时间上的透视(结构),而不仅仅限于传统上所认为的是关于时间的心理(透视)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自我意象就是“我属于哪种人”的自我观念,它建立在我对自身的认知和评价基础上。一般而言,个体的自我信念都是根据自己过去的成功或失败,他人对自己的反应,自己根据环境的比较意识,特别是童  相似文献   

7.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那么所有的过去都可以重来,成为现在;如果时光可以超越,那么所有的将来都不再是梦想,来到现在;如果时间还能驻足,那么所有的现在都可以永不逝去。这样,你拥有的不仅是现在,你还将拥有过去和将来,你的生命也许会觉得无比的“充实”。可是,这只能是一个永远也无法实现的梦想。那么,在过去、现在和将来中,又是哪个最为充实呢?或许有人会说,过去多好呀,那儿满载成功、失败、欢笑和痛苦,在那儿,我很富有,我拥有智慧,拥有财富,拥有一切。或许有人又会说,未来是最令人憧憬的,那儿有崭新的生活,有发达的科技……可是我说,现在才是…  相似文献   

8.
成就评价情境会影响到个体对自身的评价,很多个体会采取措施来保护自尊。自我妨碍就是个体在面临评价情境时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的策略。任务的表现情境,个体对任务结果重要性的认识等都影响着个体自我妨碍策略的使用。本文从自我妨碍的含义、产生的情境、引发动机、行为结果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以期对自我妨碍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有关自我觉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自我觉知与自我标准差异、对归因的影响、与情绪及心理健康的关系等方面。自我觉知作为个体对自己有所认识或有所意识的主观状态,可以使个体意识到自身与标准之间的差异,并进而对个体情绪产生影响。适度的自我觉知是有利于心理健康的,但过度的自我觉知却是诸多心理障碍产生的根本原因。此外,将来用脑科学的方法对自我觉知的内在心理机制以及生理机制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王桃花 《现代语文》2010,(1):115-116
时间主题是哲学家与文学家们讨论的一个永恒话题,也是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作为一个忠实的基督教徒,奥古斯丁认为世间万物皆由上帝所创造,时间也不例外。他提出了“过去的现在、现在的现在和将来的现在”这一著名的三重现在时间模式,主张从人的存在即心理时间的角度来看待和把握时间,对后来的康德、海德格尔、柏格森等哲学家的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1.
听觉通道缺失和使用手语对聋生时间空间隐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2个实验,考察听觉通道缺失和使用手语和对聋人时间空间隐喻的影响.实验1发现,聋人在动作水平上和视觉水平上都存在“左/过去,右/将来”的水平方向的时间空间隐喻:对表征过去的词或句子按左键反应和对表征将来的词或句子按右键反应的反应时更短;对表征过去的词或句子,呈现在左边错误率低,对表征将来的词或句子,呈现在右边错误率低.当材料呈现在右边时,出现呈现位置与反应方式的同侧优势效应.实验2发现,聋生无论在动作水平上还是在视觉水平上都不存在“上/过去,下/将来”的竖直方向的时间空间隐喻.整个研究表明,听觉通道缺失和使用手语并未影响聋生的时间的水平方向隐喻,却影响了时间的竖直方向隐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时态属于语法范畴,是动词表示时间的语法形式。英语动词有两个时态:现在时态和过去时态。 但英语的时态和时间,并不完全互相对应。例如:现在时态主要表示现在时间:We are ready,但有时也可以表示将来时间,也可以表示过去的时间。动词的体是指动作经历的方式,即表示动作的进展情况已经完成还是在进行中。因此,体和时态是两个不同的语法范畴。 英语动词有两个体: 进行体(the progressive aspect)和完成体(the perfective aspect)。 时态跟体结合。两个时态加上两个体,便有两个简单的动词形式:简单现在、简单过去;  相似文献   

13.
存在主义是在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初显端倪的哲学流派。它认定本真的“个体”为其哲学的衍生根柢 ,在时间的三维 (过去、现在、将来 )整体性向度上 ,对“个体”的“可能性”情状予以重视 ,彰显出死亡逼近时的个体对于自身多舛的罹难体验 ,并以此说明了“存在”的意义。本文就“个体”的存在与有限 ,剖析了这一卓尔不群的人生哲学中的时间整一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数据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受学习者个体的直接和间接经验、他人评价和学习者的自我规劝、学习外部环境、自我学业表现的归因以及个体情感和情绪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5.
小说<骨>(Bone)展示了族裔社区过去和现在之间既相互排斥又相互关联的张力.这种张力表现在历史对现在的族裔个体寻求自我认识的决定性影响,历史是当代亚/华裔个体在建构自我身份认识的过程中需要与之商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时态除了表示时间之外,都有一个特定的暗含义(Implicature)。过去时的暗含义是“非真实性”,现在时的暗含义是“真实性”,将来时间表示方法的暗含义是“可能性”。现在时态的表示现在、过去、将来等用法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相似性,即“真实性”。现在时用来表示过去、将来等用法都是建立在这个暗含义基础上的。本文的研究对于英语现在时的教学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7.
历史研究和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研究一样,也有一个科学方法问题。爱因斯坦告诉他的学生三句话:一、因果关系不能颠倒;二、时间不能倒过去;三、将来不能影响到现在。  相似文献   

18.
采用时间洞察力量表和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量表,通过整群抽样对432名高职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与过去积极、未来呈显著正相关,与现在宿命、现在冲动呈显著负相关;未来、现在宿命、过去积极维度对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未来取向被试的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水平显著高于当下取向。结果提示,未来、过去积极对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的积极作用,有必要针对职业教育特征,面向高职生开展相应的教育与干预。  相似文献   

19.
自我同一性是Erikson自我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概念,指对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一时空中对自己内在的一致性和连续性的知觉和意识。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个人独特的意识感,个人在意识上对自己的独特性和自己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存在的主观感受,即个体的“同一感”;  相似文献   

20.
《文艺学习》文学创作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建构起当代人对文学的修辞认知与想象。从人称上看,"我"和"我们"既描述自我与外部的对话关系,又是个体与群体的权力较量,参与了新中国"工农兵"群像的塑造;从时空上看,创作者惯于借助各种"节日"政治符号,采用"现在-过去-将来"文本修辞结构,以及通过"荒野"、"车间"、"家庭"等空间类型的叙述,建构起人物的阶级属性与语篇的政治隐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