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宜宾学院学报》2016,(11):33-39
尽管新月同人一再否认自己有派,然而从他们的诗歌文化资源、诗艺主张、活跃时间、艺术阵地和彼此联系来看,新月有派毋庸置疑。新月派的前身新月社是一个松散开放的团体,虽未实现徐志摩戏剧救国的文化理想,却在客观上促成了他与闻一多及清华四子在新诗创作上的联手,由此正式形成了新月派。新月派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据守北京,以《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试验格律诗歌,发表诗学主张;后期南下上海,创办新月书店和《新月》《诗刊》《学文》等杂志,发展文学之余兼及政治。  相似文献   

2.
本文立足于新月派诗歌讨论、创作和翻译的大背景,探讨了狭义诗学与诗歌翻译的选材和翻译方法的可能关系。认为新月诗学及其指导下的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月派诗人诗歌翻译选材,并且是该派诗歌翻译方法的直接源泉,为在形式和音乐性两方面成功移译外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胡弦,1966年生,做过教师、记者,现任《扬子江诗刊》编辑。1990年代开始写作,在《人民文学》、《诗刊》、《星星》等刊物发表诗文,有诗集《十年灯》、散文集《菜蔬小语》,曾获中国诗歌学会、《人民文学》、《散文诗》等杂志诗歌奖,2009年由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授予"新世纪十佳青年诗人"称号。组诗《春风斩》是他新近重组发表的一首诗作。  相似文献   

4.
叶燮诗学思想在《已畦集》一些单篇序文中有所涉及,然而更为集中地呈现在其诗学著作《原诗》一书中。《已畦文集》附刊《原诗》共四卷,由内、外二篇构成,每篇分上、下二卷。《原诗》内、外篇主旨同一,然具体论述各有侧重。清人沈珩于《原诗叙》中称:"内篇,标宗旨也。外篇,肆博辨也。非以诗言诗也。"内篇"宗旨"在于阐述诗歌的源流本末、正变盛衰、沿革因创之理,在具体论述上更具有系统性和理论性;外篇"肆博辨"在于通过具体的艺术鉴赏批评论证其诗论主旨和诗学主张,是对内篇中的一些问题展开讨论。本文主要论述叶燮以"正变"为核心的诗歌发展观。  相似文献   

5.
诗人黄昏真正与诗坛产生密切联系是在2004年之后.他的诗歌语言的更新、诗性想象的激活是在他创办了《九月诗刊》之后。从2004年至今,黄昏的诗歌写作进发出巨大的能量:诗歌产量极高并且逐渐形成自己清晰的语言和情感面目,2009年出版了诗集《那些消逝的事物》,是这个阶段黄昏诗歌的一次集体展现。  相似文献   

6.
陈世镕是道咸时期皖诗名家,他将自己诗学观念与地域文化的认知映射到其编纂的《皖江三家诗钞》中。《皖江三家诗钞》辑录汪之顺、余鹏年(附余鹏翀)、江尔维诗作,三家各自的别集存世情况与入选原因各有不同,被构建成为一个地域诗歌体派。怀宁当地闲淡自适又相对质实的地域文化风气对“皖江三家”诗风形成与诗名传播起到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蒋三立是一位潇湘诗人,在中国诗坛上也是一位出类拔萃的作家。二十余年来,他相继在《诗刊》《人民文学》《人民日报》等刊物上推出数百首高水准的诗歌作品,并连续十余年入选"中国年度最佳诗歌"选本。蒋三立的诗歌充满对自然的敬畏和心灵的坚守,充满对生命意义的深刻体验,有一种浓厚的忧患意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追求,通过新奇的语言,传情达韵,可称为情、志、美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8.
论宋濂的诗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对明初宋濂诗学思想的系统研究.文章认为作为浙东文派的代表人物与明初的朝廷重臣,重视宗经原道与政治教化是宋濂的一贯主张,并形成了其发乎情止乎礼义的诗歌创作观念.但他也强调诗歌技巧格律的训练、诗人个体情感的抒发与诗歌审美特征的追求,显示出他诗学思想的复杂丰富内涵.同时文章还探讨了形成其诗学观念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张猛 《黄山学院学报》2007,9(1):125-128
意境理论是中国古代诗学关于艺术形象创造和艺术价值评价的重要理论之一,从意境学说的萌芽、诗歌意境理论的成熟到诗歌意境美学理论的最终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在意境理论的构造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二十四诗品》对24种表象不同诗歌意境的美学本质的阐释确立了意境理论在中国古代诗学体系中的显赫地位。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上世纪80年代的诗歌理论语境出发,论述了“上因派”诗歌观念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其诗学观念对实现传统诗学的现代转换、实现西方诗学的本土化转换的现实性意义。突出了上园派诗学观念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1.
明末清初的虞山二冯是清代诗学走向学术化和专门化的开风气者,清代诗学研究者对二冯诗学的渊源及宗尚虽已有一些研究,但二冯诗学的学术特征,即从文本的校勘、辑佚、考订入手,由文本研究推广到诗史研究,通过诗史研究和选本评点来表达自己的诗歌观念的方式,尚未被触及。本文从二冯批点的《才调集》《玉台新咏》《西昆酬唱集》《瀛奎律髓》等选本入手,论述了二冯在校勘、整理古代诗歌文献方面的贡献,同时分析了二冯诗歌批点的特征,对二冯诗学的学术特点及其对清代诗学的影响做了初步的揭示。  相似文献   

12.
以诗文辨体为旗帜,以诗歌音律为主线,以诗歌真情为旨归,就是李东阳诗学体系的三条纲。其《怀麓堂诗话》及其它著述中有关诗论的文字大都为这三条纲所统摄,按照一定的内在的逻辑互相连接形成了有机的整体。其诗学体系的构建,乃是为了指导明代中期的诗歌创作,左右诗歌的发展方向。为此,李东阳反思了明朝建立百馀年间,程、朱理学束缚、台阁体后学泛滥的诗歌发展状况;上溯诗歌与乐合一的原始形态,广泛品味、比较唐、宋、元的诗歌创作;对《尚书》、《论语》、《孟子》、《荀子》尤其是《礼记.乐记》、《毛诗序》等儒家早期经典中的诗乐理论和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等作了认同性的选择和阐释;总结、升华了自己的创作经验和独特的思考。因而,这是一个以儒家诗学为主体而又折中、融合了诸多审美要素的、既高度重视诗歌的艺术特征更强调诗歌的内容和功能的、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切实的指导意义的诗学体系。这一体系不仅对当时的茶陵诗派产生了巨大的引领作用,使台阁末流弥漫的诗坛颓靡的景象大有改观,而且对其后的杨慎、公安三袁,以及钱谦益、王士、沈德潜等,皆有所启迪,对"七子派"的影响尤为显著,在明代中叶主流诗风由台阁向复古嬗变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1990年代诗歌的"失魅",与诗歌写作者在诗学立场上对诗歌主体"祛魅"密不可分。1990年代诗歌写作者主要是从主体的人称指代、主体的价值功能、主体的文化人格、主体在诗歌中的呈现方式四个方面,分别对诗歌主体加以"祛魅"的。这四点"祛魅"本身有其合理性和建构意义,只是由于对其的极端化和绝对化处理,甚至扭曲和丑化,才成为了导致1990年代诗歌"失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王士禛作为康熙时期最有影响的诗人,不仅在歌创作上标举神韵,而且形成了一套系统的诗歌理论,这套理论成为当时的主流诗学,其门人和弟子将其概括为"神韵说"。"神韵说"在当时指导了一批诗人的创作。"神韵"是在中国古典诗歌发展过程中积淀的独特的艺术品质,是一种追求缥缈、自然、清远、典雅的美学倾向。"神韵"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独特的审美标准由来已久,钟嵘的《诗品》、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和严羽的《沧浪诗话》都对"神韵说"的最终形成和系统化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葡萄园》是台湾重要的诗刊,已经创刊近半个世纪。20世纪80年代以后,《葡萄园》是搭建两岸诗歌之桥的先行者。《葡萄园》提出的"健康,明朗,中国"的诗学主张,不仅对于台湾诗坛有深刻影响,而且对于今天的大陆诗坛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涪陵师专学报》2010,(2):44-45
谭明,男,1959年生,重庆涪陵人。现在重庆市涪陵区职业教育中心任教,汉语言文学高级讲师。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涪陵区文联副主席、区作协副主席。1980年以来,相继在《诗刊》《星星诗刊》《诗歌月刊》《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等20余家报刊发表诗作600余首,共计170余万字。作品载入《新中国60年文学大系:诗歌精选》《中国年度诗歌精选》《中国当代爱情诗鉴赏》《重庆诗歌年鉴》等多种选集。出版诗集《乌江的太阳和雨》《光芒与蝶》。诗集《梦幻与钟声》即将出版。多次获中共涪陵区委、区政府颁发的文学奖和社科成果奖。1995年至今,连续三届被中共涪陵区委、区政府授予"涪陵区科技拔尖人才"称号。诗集《光芒与蝶》获"第四届重庆市文学奖"。  相似文献   

17.
[诗人简介] 张民,男,1966年生,广西陆川人,毕业于大连外国语学院.曾在广西师范大学外语系和中文系任教,先后在日本熊本县立大学、东京讲谈社学习.自幼与诗歌结缘,2008年前其作品多数发表在民间文学刊物上,2008年以后陆续发表在《星星诗刊》《诗刊》《广西文学》《诗选刊》《上海文学》《延安文学》《绿风》诗刊、《芳草》《大诗歌》等刊物,并人选多种诗歌选本.出版有诗集《早晨的感觉》《沉痛与声音》以及多部文学作品,获2008年第六届广西青年文学奖诗歌奖.现居桂林.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比较《毛诗序》与钟嵘《诗品序》在诗歌感物论、六义论、诗体论、诗教论等方面的相关论述,探讨了《诗品序》之于《毛诗序》论断的借用与回避、发挥与偏离,从中发现两者在基本诗学观念方面的巨大差异,从而阐发诗学观念"自觉"的基本内涵,进而分析从先秦两汉到魏晋南北朝诗学"自觉"的多重历史动因,以期可以管窥魏晋南北朝诗学之巨大进步。  相似文献   

19.
美国的意象派诗歌是影响美国19世纪乃至20世纪诗学以及创作走向的一个流派,而他们之所以被称作做意象派,在于它们一改玄言诗的枯涩,向着自然新奇的方向发展,对后来的许多文学流派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而这一流派的诗歌在创作特色上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他们对自然的截取和拼接,使得该派诗歌呈现出别具一格的天然之美.  相似文献   

20.
面对当代语境,诗人多多以自我生命体验为核心,其当代诗歌有着独有的当代特质。更重要的是,多多的诗学观念,昭示着中国当代诗歌的重要精神向度。在多多的诗歌观念之中,涌动着一种强烈的语言竞技特质。这种语言竞技特质是以建立自己、重塑自己的自我主奏为其诗学原初的境域,进而在创作、语言、意象三个维度上展开了诗歌的三重语言协奏,形成了紧张诗歌这样的专属诗歌品类。更为重要的是,在与世界的对抗和对话中,多多的语言三重协奏诗学不但维护了自我之志,掌控了世界,而且他的协奏诗学逼视出当代诗歌的精神向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