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由于学生个体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因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过程及结果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为使不同层次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欢愉,树立自信心,教师有必要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进行分层评价。  相似文献   

2.
心智数学教育方式,是指在数学教学中贯彻数学方法论、文化论、学习论的基本原则,发展学生心智,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教育方式。心智教育方式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对于初中数学而言,深度学习就是指学生多感官参与数学活动,多思维进行数学思考,进而获得能力与素养的生长。深度学习更多地关注数学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思维的碰撞,关注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关注他们遇到的瓶颈,关注他们整个的学习状况。  相似文献   

4.
深度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相比于传统的学习方式而言,深度学习避免了教师在教学中只关注了数学知识的传授,而轻视了对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深度学习也不仅仅只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教师以数学学科知识为载体让学生获得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的重要途径。高中数学要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数学学科本质,培养学生在数学问题情境中的深度学习思维方式;另一方面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主题学习的新模式,亲身经历深度学习的思维过程,从而在数学课堂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程改革很关注对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探索性学习,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一名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要让学生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那么如何使探索性学习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学习方式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课程改革非常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体验式教学是改变学生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倡导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的一种实践,它对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深化对数学概念的认识以及提高数学应用能力都有重要作用。一、小学数学教学中体验式教学实  相似文献   

7.
仓万林  李红 《中学数学月刊》2020,(3):64-65,F0004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阅读、数学写作(WTL)、数学项目化学习(PBL)等新型的数学学习方式不断涌现,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的数学学习方式的同时,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数学写作”活动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在2003年版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试验)》中明确要求:“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数学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龚泽湘 《湖南教育》2006,(12):14-14
就数学课而言,学情就是指学生在某一节数学课内或某一项数学学习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它包括对本节课的内容是否有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怎么样、学习方式对不对、学习思路是否清晰、学习进程及学习效果如何等诸多要素.关注学情,其实就是关注学生的学,就是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数学教学工作.它注重的是以学生为本,着眼的是学生在数学课上能尽可能地实现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能力和数学情感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学改革不变的主题是关注课堂,关注数学课堂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而关注学生的学习必须特别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如果课堂上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进行数学思考,那么,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就不会是一句空话。数学思考是数学课堂的灵魂,只有突出数学思考,我们的课堂才有异于无根的浮萍,才会飘散出浓浓的数学味。  相似文献   

10.
一、立足平时,注重过程评价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由于每一个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出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具体目标的不同和各自发展的需要,应该强调评价的诊断功能和促进功能,更注重学生的发展过程,把重点放在学生自身的纵向评价上,强调学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数学文化研究成果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三十年来,从事少数民族民族数学文化研究的研究者,从挖掘某一民族的数学文化,或是理论上探讨民族数学文化等视角等对少数民族数学文化进行了研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少数民族在计数、历法、度量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方法;少数民族的数学文化又存在一些相同点;少数民族数学文化充分反映了中国少数民族人民的智慧及各民族的古代数学成就.充分挖掘和展示少数民族文化中的数学因素,关注数学发展的文化多元性,重视课程资源开发,使民族数学文化进课堂,为民族学生数学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文化背景是数学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将数学文化融入数学学习之中,实现了数学课程文化的创生。然而,从学生的调查问卷中却反映出数学课程文化严重缺失的现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尤为关注数学文化的渗透,注重小学数学课程文化的重塑。在实践中,教师可从开展关于数学发展史的基础性教学、关于数学思维训练的基础性教学和以研究性学习为特点的数学学习活动三个方面入手加以探索,建构起富有学校个性的数学课程文化框架。  相似文献   

13.
数学思想和文化的培养是数学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对学生的思想逻辑能力和思维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在大学教学中,数学逻辑和思想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也有着很关键的作用。我们需要将数学史、数学思想、数学策略等内容渗透到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开展多文化、多角度的数学教学。  相似文献   

14.
几何直观作为核心概念之一,对于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数学知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低年段解决问题教学中,让题意在几何直观中明了;使难点在几何直观中破解;促思维在几何直观中提升。从而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5.
高职学生数学学习状况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课堂听课、查看作业、测试分析、课后访谈、调查问卷等方式,考察高职学生数学学习状况,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存在问题,学习态度不够积极,男生的问题多于女生。认为应进一步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转变数学学习方式,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品质是高职数学教育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及其他理科科目的学习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在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环境中,很多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上更注重解题的结果而忽视解题的思路以及一些做题技巧,这对于初中生的学习及将来的发展十分不利的。因此,针对初中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从而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对于数学课程的研究已经从仅关注学校与书本里的数学转向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丰富的日常生活场景。以非洲为例,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找到许多与数学课程密切相关的重要内容,因而注重"日常数学"与学校数学课程的关联,考虑数学课程的文化相关性显得意义重大。而若要在数学课程发展中很好地体现文化多样性,则需要作如下思考:理解民族和文化的数学传统与整体经验;充分利用不同文化中的资源;反映学生的学习文化与风格;处理好多样性与统一性;同时能在评价中反映学生的文化体验。  相似文献   

18.
张鱼鱼 《成才之路》2021,(13):110-111
数学能够帮助教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数学文化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与运用能力,使学生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创新能力。文章通过讲述数学的发展轨迹、文化熏陶增强数学兴趣、体会数学乐趣、注重个体差异性提升数学素养几个方面,探索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Research advances in teaching, learning, curriculum, and assessment have not changed the continued underperformance of marginalized students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Culturally responsive teaching is a means of addressing the needs of these students. It is sometimes challenging, however, to convince secondary mathematics teachers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e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To contribute to what is known about supporting secondary mathematics teachers in developing a culturally responsive teaching practice, we studied the impacts of a graduate course called Culture in the Mathematics Classroom on 13 teachers enrolled in the course. The course was designed to guide secondary mathematics teachers in understanding and growing their capacity to enact culturally responsive teaching in their classrooms. The purpose of our research was to explore how teachers’ perceptions changed as a result of their engagement in the class with respect to 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culture in knowing and being responsive to their students. Specifically, we examined how each of the four course projects seemed to individually and collectively influence teachers’ thinking. Overall, teachers appeared to expand their cultural awareness and dispositions for cultural responsiveness that would support them in knowing and supporting their students in the manner of a culturally responsive teacher. Teachers did not, however, develop some more “advanced” understandings related to power and privilege in society. This study provides researchers and mathematics teacher educators with a potential analytic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teacher change with respect to culturally responsive teaching.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describes and shares an innovative pedagogical practice that holds promise in contributing to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proportions in middle school.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mathematics with understanding framework was used as a vehicle to help 21 seventh grade students reason proportionally. The findings of this unit suggest that the classroom culture, which encouraged the students to make connections between their existing and new ideas and reflecting and communicating their thinking, contributed to their emerging understanding of proportions. The use of an authentic and non-routine task involving liquid measurements also heightened their interest, curiosity and enthusiasm, thereby contributing to their excitement about the mathematics they were learn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