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中国国内出版的所有关于电视理论的教科书里,电视谈话节目都被列入“新闻评论”类节目范畴之中。在中国国内所有电视台里,有关这种“脱口秀”(TALK SHOW)节目都是由新闻评论部门或者社教部门来制作。这里,便出现一个问题:在国外,为什么许多电视谈话节目是由娱乐公司来制作的?同时在许多国外电视理论的专著里,人们通常把电视谈话节目  相似文献   

2.
胡焱 《记者摇篮》2009,(3):44-44
在中国国内的几乎所有电视台里,有关这种“脱口秀”节目都是由新闻评论部门或者社教部门来制作。与国外不同的是,许多电视谈话节目是由娱乐公司来制作的?但是,“脱口秀”到底是新闻评论节目,还是娱乐节目?笔者认为,“脱口秀”节目分为两大类别:一种是新闻评论节目,另一种是娱乐类节目。两者在性质和内容及表现形式上都有着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袁玲 《新闻前哨》2003,(5):30-31
“脱口秀”即“TALKSHOW”。它一出现在屏幕上,似乎就走了一条背离电视规律的道路,因为电视习惯以声画见长,“脱口秀”恰恰不能发挥画面的特点。但是“脱口秀”谈话节目又是所有电视节目特色的大汇集:有新闻的真实、电视剧的矛盾冲突以及情感命运,有文艺节目的娱乐、政论专题片的恩辨等等。 比如中央电视台崔永元主持的谈话节目《实话实说》,在整体语言风格上讲究幽默风趣,现场强调观众的参与,重视个体的心理感受和社会定位,谈话视角追求平民化。但是它对镜头、音乐、解说的讲究远远比不上专题、纪录片,全片除了“TALKING”还是“TALKING”。因此一期好的谈话节目除去选题、嘉宾等多种元素外,我们更多地会把目光集中在“统领”全片、控制全场、走上串下的主持人身上:他时而是语言  相似文献   

4.
电视“脱口秀”节目,源于美国,本为“TALK SHOW”,在欧美受到相当的欢迎。它其实是一种电视谈话节目,因而我们译之为“脱口秀”,既谐音,又生动、形象。在中国内地,称得上“脱口秀”节目开山鼻祖的当属中央电视台王牌栏目之一的《实话实说》。《实话实说》从1996年3月16日开播至今,已经走过了9个年头。从摸索起步到极度辉煌再到逐渐黯然,《实话实说》的确经历了太多太多。  相似文献   

5.
《今晚》与您脱口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电视文化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形成“脱口秀”这个“场”,并出现电视脱口秀节目。此后,不少地方电视台都相继推出了一些脱口秀栏目,其中不乏如《东方夜谭》之类的成功之作。谈到中国式的脱口秀,不能不提2005年3月28日在央视经济频道开播的《今晚》栏目。虽然该栏目只策划了9个月,准备了3天就开播了,但播出效果出人意料:第一周的最高收视达到0.55,第二周平均收视达到0.38,在全国同时段的节目收视份额中(包括央视所有的频道和上星频道)位居第9位。而经济频道原来这个时段的《中国证券》收视排名仅列第27位。①这样的收视率对于一档…  相似文献   

6.
电视谈话节目,在西方被称为。“TalkShow”,也就是“脱口秀”。顾名思义,“脱口秀”指的是“脱口而出的谈话表演”。这种脱口而出、现场即兴发挥的特点正是电视谈话节目的主要特征,它不拘泥于导演的脚本,主持人和嘉宾的个人魅力在即兴谈话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那些在碰撞中产生的奇思妙想、奇言妙语能给观众带来新的启示和美的享受。“即兴”是电视谈话节目的生命,  相似文献   

7.
韩菊 《中国广播》2007,(3):34-36
一、谈话节目的概念界定 谈话节目来源于西方,在英文中叫做talk show,港台译作“脱口秀”,即没有脚本,脱口而出,即席发挥的意思。中文的“谈话节目”,顾名思义是以谈话为主要表现手段的广播电视节目,其主体构成要素就是谈话。按照传播学的观点,交谈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感情的口语传播,是最基本、最普通的人际传播……  相似文献   

8.
《新闻实践》2010,(1):65-65
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温弗瑞在节目中声明,《奥普拉脱口秀》将于2011年9月9日停播。“我爱这个节目,它是我的生命。正因为我爱它,我知道什么时候应说再见。”美国当地时间11月20日下午,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温弗瑞在节目中声明,《奥普拉脱口秀》将于2011年9月9日停播。  相似文献   

9.
高梦 《新闻前哨》2004,(11):61-62
脱口秀是对英文“TALK SHOW”的音译,意指节目主持人与来宾谈话或者上门对人物进行的访问,用中文来诠释它的特点,即为反应敏捷,应答巧妙,脱口而出,出口成章。脱口秀是目前广播电视媒体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在这个全盛的“广播电视时代”,它不仅仅是一个广播电视节目的名称,也是节目主持人的象征。对节目主持人来说,脱口秀是一  相似文献   

10.
姜华 《记者摇篮》2005,(7):44-44
在西方,谈话节目被称为“Talk Show”.汉译为“脱口秀”,意即“脱口而出的谈话”。可见.即兴交流是谈话节目的重要特点,也是它的魅力所在。即兴便意味着谈话节目带有很大的不可预知性,这就对主持人的能力提出了特别的要求。除了专业素养外,一个合格的主持人还应具备以下几种基本能力。  相似文献   

11.
2005年3月,原本主打经济资讯的央视二套悄然变脸,推出了一档幽默脱口秀节目——《今晚》。据有关数据统计,该节目的收视率仅第一周就达到了0.55%,在全国所有上星频道节目中排名第七,而在此之后,其收视率也呈现出上升趋势。①尽管该栏目自开播以来就引发了一些争议与质疑,然而它在较短的时间内还是获得了多数观众的关注与喜爱。基于这一点,本文试图从其吸引观众的“亮点”——出色的策划与编导的角度来解读《今晚》的成功。  相似文献   

12.
齐蔚霞 《传媒》2007,(6):69-70
《一虎一席谈》从开播至今,短短半年时间,火爆的选题、新颖的形式、精彩的交锋和善于煽风点火的主持人等元素展现了中国脱口秀节目的新面孔。本文从选题、节目形式、主持人等几个方面来解读该栏目如何“展示主持风采,彰显谈话魅力”。  相似文献   

13.
“真人秀”(Reality Show),可以说是继“脱口秀”之后风靡全球的电视文化新宠。自2000年荷兰推出的《老大哥》大受追捧后,英国版的《老大哥》更是把“真人秀”节目全面推向高潮,在全球迅速走红。“真人秀”于是有了“纳斯达克现实泡沫”的美誉。2000年,中央电视台开播美国的《幸存者》,正式在国内推出“真人秀”节目。广东电视台率先推出《生存大挑战》,  相似文献   

14.
TVFANS 《视听界》2009,(3):12-12
脱口秀节目日渐成为了电视节目的核心和焦点,变成各大传媒公司和电视台克敌制胜的不二法宝。正源于此,脱口秀节目主持人自然也成了电视台的“头号宠儿”,成为这个泛娱乐时代最走红的明星和偶像。  相似文献   

15.
张晓婷 《青年记者》2007,(14):107-108
“脱口秀”是对英语“talk show”的音译,指的是主持人对来宾的访谈或者是上门对人物进行的访问,通常主持人和来宾都不准备讲稿,而是靠现场随机应变,美国业内人士通常将日间和夜间时长在一个小时左右的聊天或杂耍节目称作“talk show”。在美国,电视“脱口秀”是从广播“脱口秀”中走下来的,早期的“脱口秀”以新闻评论为主,主要对近期发生的新闻热点进行谈论评说。  相似文献   

16.
张晓婷 《青年记者》2007,(14):107-108
“脱口秀”是对英语“talk show”的音译,指的是主持人对来宾的访谈或者是上门对人物进行的访问,通常主持人和来宾都不准备讲稿,而是靠现场随机应变,美国业内人士通常将日间和夜间时长在一个小时左右的聊天或杂耍节目称作“talk show”。在美国,电视“脱口秀”是从广播“脱口秀”中走下来的,早期的“脱口秀”以新闻评论为主,主要对近期发生的新闻热点进行谈论评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电视谈话节目被称为“TalkShow”,港台的翻译家把它翻译过来,就成了现在电视从业人员都很熟悉的一个词:“脱口秀”。这个译出来的新名词不仅在读音上与原词极为相似,而且意思也很传神。  相似文献   

18.
何江  杨晓 《出版广角》2017,(21):66-68
脱口秀节目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其内容和形式发生了重大转变,其电视语言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目前东方卫视已有一批较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脱口秀节目,文章以这些脱口秀节目为切入点,阐述东方卫视脱口秀节目的发展状况,分析脱口秀节目电视语言的嬗变.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电视谈话节目被称为“TalkShow”,港台的翻译家把它翻译过来,就成了现在电视从业人员都很熟悉的一个词:“脱口秀”。这个译出来的新名词不仅在读音上与原词极为相似,而且意思也很传神。[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孟亭 《新闻实践》2013,(8):63-64
作为典型的“主持人型”媒体,广播媒体的品牌某种程度上是构架在节目品牌、主持人品牌之上的。电台名嘴成为广播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任何一家强势电台都必须拥有自己的品牌脱口秀节目及极具影响力的主持人。那么。广播脱口秀节目主持人何以征服万千听众?一家电台又如何打造自己的品牌脱口秀主持人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