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辛亥革命时期多数地方主要靠新军起义,但上海不同,上海的起义主要靠军警、商团和帮会,发动这些力量的是同盟会和光复会,一举成功的关键在于革命党人与地方绅商的成功合作,这与上海这座城市的特点有很大关系.同盟会、光复会虽然各自在此长期经营,但要取得上海光复,必须抛弃成见,彼此联手,而且必须争取到上海地方绅商的支持.经过多年奋斗,此时上海华人社会已经形成了代表自己利益的政治精英,这就是以李平书为首的绅商集团."在上海的革命党与清政府两极对峙中,得绅商者得天下,绅商的政治取向决定胜负,决定上海的命运".  相似文献   

2.
哪里有冲突,哪里有战争,那里就会有出生人死忘我工作的摄影记者。正是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在那动荡不安的环境里用高度敬业的精神为我们留下了一张张极具震撼力的照片,揭露丑恶、反映真相,张张照片有血有泪!正因为这些无价照片所具有的震撼力,让世人每次都能体会到生命的可贵。从这一张张的照片中,我们也许能得到什么……  相似文献   

3.
许虹 《中国档案》2012,(6):72-73
在中央档案馆的馆藏中有这样一张照片,周恩来面带微笑站在画面的一侧,他的左侧和身后站着几个人。看到这张照片读者不禁要问,这是周恩来在什么地方和什么人的合影?为什么作为总理的周恩来没有站在中间?其实,这是1960年10月19日,周恩来在北京颐和园与当年  相似文献   

4.
这张照片是叶挺将军于皖南云岭新四军军部驻地拍摄的。叶挺将军随身携带的三件宝——手枪、手杖和照相机。他总爱拍些纪念照片,或送报刊发表,宣传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的成长发展,或存作军史资料。正是由于他的这个爱好,先后有几百张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照片留在了人间。  相似文献   

5.
报纸是办给人们看的。一张报纸,读者拿在手里,如果眼光停不下来,一翻而过,甚至根本不想多看,那还有什么效果?夜班编辑贯彻落实编委会的编辑思想,采用什么稿件,选用什么照片,放在什么位置,是要反复掂量的。所以,在夜班的岗位上,想得最多的是:在我们编辑的这张报纸上,国家大事要事、国际重要新闻、编辑部的重要言论,安排是否突出、得当;在所编辑的版面上,什么消息最“抓人”,什么照片最有吸引力,“亮点”在哪里?时刻不忘服务大局3月份的一个报道重点是“两会”,这是一场竞争激烈的战役性报道。“两会”期间,既充分报道…  相似文献   

6.
《全国新书目》2013,(10):7-9
内容简介:《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文库》涉及辛亥革命百年记忆,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研究,辛亥革命时期的商人、商团和商会研究,辛亥革命时期精英文化研宄,辛亥革命前期清政府的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研究,辛亥革命前后的官绅商学关系研究等及张难先、吴禄贞、经元善、刘揆一、马君武、卢作孚、周学熙、雷铁腰、田桐、殷子衡、张纯一、宗仰上人等辛亥人物的文集,详细考察了辛亥革命发生百年来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地区、不同人群对于辛亥革命的历史记忆和意义诠释,为寸亥革命研究开辟了新视野。  相似文献   

7.
1924年10月广东发生商团叛乱,这是一次在英帝国主义操纵下以推翻广东革命政府为目的一次反革命叛乱。商团团长、汇丰银行广州支行实办陈廉伯秘密购运军火,武装商团军,被革命政府查扣。商团趁孙中山率师北伐之际,发动广州罢市,枪杀庆祝双十节游行的工团军和学生,强迫广东省政府发还其被扣留的枪枝,严重威胁着革命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毅然回师,对这次商团叛乱加以镇压,解散了商团军。  相似文献   

8.
《新上海档案》2004,(4):F003
这是一张黄金荣在上海“大世界”门前扫马路的照片。提起照片中的这个老头子——“大亨”黄金荣,有点年纪的上海人都不会陌生。  相似文献   

9.
在<上海监狱志>彩页中,有三张珍贵的历史照片,通栏一张是1950年12月上海市市长陈毅、副市长潘汉年坐在办公桌前听取上海市垦区劳动生产管理局局长黄序周汇报垦区计划建设工作.左下方为陈毅审阅垦区计划的特写近照.右下角为陈毅在上海市人民政府垦区管理局建设计划草案上的批示手迹.这三张拍摄于1950年的历史照片,为<上海监狱志>增添亮丽的色彩,烙上时代的记印.那么这三张照片是哪个单位所拍摄?是谁提供的?又是如何保留至今?这倒说来话长,其中还蕴含着不少动人的情结.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万众一心,什么叫众志成城,看看这张照片您就知道了。 这是一幅拍自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抗震救灾现场的照片。映秀,这个大山里的小镇,在大地震中遭到几乎是毁灭性的破坏,伤亡惨重。由于道路不通,最初,救援人员只能徒步进入灾区,翻山越岭,疏散灾民,抢救伤员,搜寻幸存者。这一幅感人的照片就从这里传向了世界。我们暂且给这幅照片取个名字叫《众志成城》。  相似文献   

11.
去年10月间,因为纪念辛亥革命五十周年,我翻阅了上海出版的各种报刊,想从中了解一些有关辛亥革命的资料,不料在1919年10月27日出版的《时报》第2647号第3张《地方要闻》栏,发现了一条醒目的新闻。它是这样刊登出来的:  相似文献   

12.
1937年11月25日,侵华日军第13师团一部经福山、鹿苑一线向沙洲重镇杨舍发动攻击,在杨舍东郊西塘击溃国民党军103师一部,攻陷杨舍.沙洲全境沦陷后,境内出现数支属于帮会的地方武装,其中较大的一支是驻扎在锦丰集镇的杨行方商团武装,有100多人枪.  相似文献   

13.
原新华社记袁克忠,退休以后利用空闲时间,将几十年拍摄的照片整理成册。在“淮海战役”那一册照片资料中,他特别选出两张照片向我们介绍,一张是“露宿老乡门口”,一张是“冒着炮火冲锋”。摄影门金中在他拍完“冒着炮火冲锋”这张照片后就与他失去了联系。关于门金中,他只知道他的名字,家是哪里?年龄多大?他都一无  相似文献   

14.
我面前放着一张照片,那是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京剧史》首发式时,我与该书总主编马少波老师的合影,时间是1999年11月18日上午。拍摄这张照片的是与我同去北京出席首发式的上海艺术研究所所长高春明先生。这张照片虽然不算很老,但至今也有近十年了。这张照片使我想起许多往事。  相似文献   

15.
卜息 《湖南档案》2008,(7):12-14
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政治中心放在什么地方,是摆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党人面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革命党人内部争议最先出现的是武昌与上海之争。  相似文献   

16.
毕洪 《北京档案》2004,(2):39-41
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这张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第十七届西画系的师生与模特儿的合影,时间虽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照片所传递的信息,仍然给人以巨大的冲击力。这张照片所传达的历史信息是如此丰富,但它同时也就像一个谜团,躲藏在历史的深处,等待人们去破解。上海师大美术学院刘大鸿教授开始注意搜集与这张照片有关的一切东西。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也对这张照片产生了浓厚兴趣,决定和他一起来追寻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要弄清楚这张照片是如何诞生的?揭开这张历史照片背后的秘闻。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著名的电视剧《24小时》中,卫星图片在反恐行动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助手将犯罪现场的卫星图片传送给反恐小组的领导人杰克,利用这些图片,杰克准确地判断罪犯共有多少人、武装情况如何、分别藏匿于什么地方。当然,这仅仅是电视剧。那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卫星图片又有什么用处呢?美国《空间成像》近期推出2003年度10大卫星图片排行榜,  相似文献   

18.
云南,是我去过的最美丽的地方。在那里拍下的照片,也是我认为拍得最好的照片。可每次打开云南之行的作品时,心里都有一种愧疚、有一种痛。因为我拍的照片,因为照片上那一张张憨憨的笑脸。  相似文献   

19.
照片档案的数字化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辽宁省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特举办“辽宁老工业基地图片展”。我馆有幸承担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图片展”的照片收集和处理工作。在这次征集照片活动中,我们共收集照片1611张,经过筛选,最后选出1003张。其中包括我馆410张、新华社82张、中央档案馆9张、沈阳市档案馆188张及大连80张、辽阳49张、盘锦  相似文献   

20.
张园晚清上海一个公共空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晚清上海,张园是市民各界最大的公共活动场所。张国赏花,张园看戏,张园评妓,张国照相,张国宴客,吃茶,纳凉,集会,展览,购物……。张园之名,日日见诸报刊;张园之事,人人喜闻乐见。张园,成了上海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什么服饰是流行?到张园去看;哪位妓女最走红?到张国去看;最近有什么时髦展览、新奇焰火、惊险运动、时事演说,到张园去看、去听、去参与!张国,最能体现上海时尚的地方,最能反映上海人气质、听到上海人声音的地方。上海本无不分民族、不分阶级、不分性别、不分区域的公共场所,有之,自张园始。张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