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法律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国家统治,维持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和促进社会发展.法律的"严"与"宽",即立法中什么行为应当纳入法律规范或者从严惩处,什么行为不宜纳入法律规范;司法中什么情节应当从重量刑,什么情节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关系法律的目的能否圆满实现.国家应当从保护公民权益、促进社会发展这个指导思想出发,斟酌立法的"严"与"宽";司法人员在依法司法中,在法律的自由裁量权部分,应当深刻理解立法宗旨,用"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的司法情感来把握司法的"严"与"宽".如此,国家才能更稳定地发展,公民的社会生活质量才能以更快的速度提高.  相似文献   

2.
论法制诚信     
法制诚信是一种不同于人格性诚信的制度性诚信,它是法治社会中组织社会生活的首要力量.法制诚信由立法诚信、司法诚信和守法诚信所构成.立法诚信包括立法过程方面的诚信与法律设计方面的诚信.司法诚信包括对法律忠诚及法律运用过程的公正(包括司法公正和执法公正).守法诚信则体现在公民真诚地认同法律、自觉地遵守法律和积极地使用法律上.  相似文献   

3.
环渤海地区法制协调机制既是环渤海地区合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并实现环渤海地区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制度安排。有效的法制协调机制将加强环渤海地区合作各方在立法、行政和司法领域的协商沟通,统一立法、执法和司法标准,减少法律冲突,确保法律适用的平等和一致,从而推动本地区整体的协调发展。在现阶段,环渤海地区各参与主体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规范有效的联席会议、磋商谈判、协定等法制协调机制,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4.
本通过对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辛亥革命时期进行的近代法制宣传、教育和训练以及革命胜利后的立法与司法实践的论述,说明与清末司法改革相比,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贯彻近代法制精神,促进近代法制的社会参与和实践方面成效卓,严格意义上的近代法律实践是从辛刻革命时期开始的。  相似文献   

5.
司法报道是法制新闻报道的重要分支,一方面为受众提供司法活动的信息,对社会公众进行法制教育;另一方面又是监督司法,维护司法公正和透明的重要力量。但是司法报道中的异化现象却颠覆着司法报道的重要价值,使之成为零价值甚至负价值。本文以司法报道为切入点,将媒体审判、新闻侵权、媒体失语和司法报道娱乐化全部归纳到司法报道中的异化现象这一范畴,从新闻学、传播学和法学的多学科视野下研究我国司法报道中的异化现象,并从法制建设、传媒与司法的沟通以及媒体自律等多个层面提出了克服这些异化现象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近代上海租界的法制是现代法制.这一法制引导、规范了上海租界现代社会,其中包括:现代议政组织的建立和运行、现代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立和施行、现代司法的诞生和运作、现代经济文化与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等.上海租界的现代法制中有瑕疵,包括在立法和执法、司法等方面.形成这种瑕疵的原因主要是:上海租界当局有殖民意识、部分执法司法人员法律素质低、上海租界当局不深谙上海的社会实情等.上海租界现代法制的瑕疵对上海租界社会产生了消极影响,并使之出现了病态.  相似文献   

7.
陈傅良是宋代著名的永嘉学派巨擘,对法制本质以及立法、变法、司法做过许多思考和探索.其中,最具特色和智慧的是追求法制的公正公平,不仅是立法的,而且是司法的,尤其"行法自贵近始";重视司法的求实重人,强调法律运用的恰当准确以及事实认定的真实有效,并且要求充分发挥司法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原情定罪"、"司法在人".把重法与重人结合起来,实现法制公正公平的终极目标.陈傅良的法制思想不仅具有一定的时代先进性,还有强烈的历史借鉴性.  相似文献   

8.
法律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国家统治,维持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和促进社会发展。法律的"严"与"宽",即立法中什么行为应当纳入法律规范或者从严惩处,什么行为不宜纳入法律规范;司法中什么情节应当从重量刑,什么情节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关系法律的目的能否圆满实现。国家应当从保护公民权益、促进社会发展这个指导思想出发,斟酌立法的"严"与"宽";司法人员在依法司法中,在法律的自由裁量权部分,应当深刻理解立法宗旨,用"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的司法情感来把握司法的"严"与"宽"。如此,国家才能更稳定地发展,公民的社会生活质量才能以更快的速度提高。  相似文献   

9.
刑事程序异化是指进行刑事诉讼活动所遵循和依据的程序走向自己的对立面,与程序自身相背离,变成外在的与程序自身相异的力量。具体表现为法律解释对法定诉讼制度的异化、公安司法机关抛弃法律自创“制度”或做法等。刑事程序异化产生的主要缘由是诉讼权力的异化、程序文化的匮乏以及法律规定本身不合理。为消解刑事程序异化,根据司法实践需要监督与制约诉讼权力,弘扬程序公正的程序文化,适时修改刑事诉讼法典,消除法定程序的不合理之处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根据笔者在一个法律语言规范化会议上的报告整理而成。主要讲述立法、司法层面的语言问题,以及语言法律问题。在立法层面,法律语言与法律思想伴生伴行,立法过程就是法律语言运作的过程;起码也应当将语言看作最为重要的立法技术。司法活动是一连串的语言行为,研究这些行为,对于维护司法公正、提升司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司法文书的规范化,是应当重视的问题。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子邮件、博客、微信等语言新媒介,各种新的语言技术、声像技术,已经成为司法证据研究的新课题。此外,法律语言学还应当关注为语言、语言活动所建立的语言法。在全球视野里,关于语言的法律已经成为公共事业领域的重要法律。  相似文献   

11.
西亚非洲法制的研究在西方国家已经形成了稳定的研究体系和研究团体.这确立了西方在西亚非洲法制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我国对于西亚非洲的法制主要是从伊斯兰法和非洲法两个路径进行研究,目前还有研究力量薄弱、学术成果匮乏以及存在内在理论冲突等问题。我国开展西亚非洲法制研究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法制建设以及提高我国法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认可度等都具有积极意义。结合我国法学家成熟的学科划分或研究方向.未来对于西亚非洲法制的研究将沿着西亚非洲法制的基本法学理论、宪政和人权、国际法、国别法、部门法不断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2.
法治文明是国家实行法治所达到的文明程度,法治文明被推崇的重要原因在于法律自身所具备的文明属性,以及法治文明的发展始终与人类进步事业息息相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是法治社会,法治文明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结果,更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利用Citespace软件对Web of Science核心论文数据库中关于国外职业教育法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国外职业教育法研究的热点主要围绕职业教育法律规范体系研究、职业教育的法律保障研究、基于弱势群体的职业教育法律研究、职业教育阶段受教育者的学业成就研究、基于学习和工作平衡的职业教育法律研究等方面,为进一步完善我国职业教育法制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依托元杂剧材料来切入关于中国古代制法、执法问题的杂谈,从法与伦理关系的角度来探讨元代公案戏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受到日本学者目前关于法律体系构造理论研究的启发,从历史和法律角度对经济法在国际上的产生和演变加以阐发,认为作为公私法融合的经济法是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互动的产物,是对民法的溢出与衔接,并非行政法发生分化才得以成立,对经济法与商法的关系从学理上进行了细致的梳理.  相似文献   

16.
加强城市社区居民的法制心理研究与教育,是推动公共安全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的必然要求。城市社区居民在公共安全方面内在的心理表现出多元化特征和既有学习法律的自我要求、又易对法制教育产生逆反心理的矛盾心理。公共安全中外在的消极的行为主要表现为社区居民法律逃避、法律抵制和非理性法律抗争。对此,应加强法律信念、权利观念和正当程序观念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安顺市西秀区G小学留守儿童可以看出,留守儿童法制意识缺失主要表现在道德缺失、社会辨别能力低、学法积极性不高、心理障碍多等四个方面。学校应从发挥学校在留守儿童法制教育方面的主体作用,逐步建立和完善法制教育机制;以学法为契机,拓展宣传渠道,强化法制意识;提高留守儿童社会辨识能力;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增进法制与心理教育能力;整合社会资源,尽力弥补留守儿童的家庭缺失感等五个方面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安顺市西秀区G小学留守儿童可以看出,留守儿童法制意识缺失主要表现在道德缺失、社会辨别能力低、学法积极性不高、心理障碍多等四个方面。学校应从发挥学校在留守儿童法制教育方面的主体作用,逐步建立和完善法制教育机制;以学法为契机,拓展宣传渠道,强化法制意识;提高留守儿童社会辨识能力;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增进法制与心理教育能力;整合社会资源,尽力弥补留守儿童的家庭缺失感等五个方面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19.
当前,高校学生管理中出现了许多法律纠纷,主要集中在学生人身伤害事故、财产侵害、学籍管理与处分纠纷等领域。学校的教育管理权与学生权益之间的冲突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事实。为有效防范与妥善处理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法律纠纷,应坚持依法治校的理念,坚持学生管理事务程序化,切实增强学生管理工作者的法治意识,依法建立学生管理法律纠纷的防范机制,做到防范于未然。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披露和后续侵害是人肉搜索中的核心法律问题,在私法上主要涉及到对人格利益的侵犯。在我国现行人格权法体系下,基于名誉权、肖像权的救济具有局限性,基于隐私权的救济则更具普适性。现行法上对隐私利益的二元保护模式构成了对人内搜索侵犯人格利益之主要救济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