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玳安是西门庆的贴身小厮,是西门庆许多事务的中介.作者通过描写玳安的私生活,及其他做奴仆的遭遇和经验来塑造此人物形象.他有效的烘托了主角,从侧面丰富了西门庆、吴月娘等形象的特征,进而提升了小说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2.
为贾宝玉直接服务的男女奴仆达38人之多,而其他主子的奴仆却极其有限;就连至高无上的掌门人贾母、理事主政者王夫人、实际操权者王熙风门下均不过10来人;大太太邢夫人、大奶奶李纨处均只有两个丫环;其余的小姐、公子哥几没有超出4人者。这种主子间配备奴仆数的严重失衡,不仅不符合贾府用人的旧例,也不符合公道均匀的原则和生活实际。对此,当作何解?只有用梦幻释解之方能圆通。因为整部《红楼梦》犹如一场人生大梦,它必是由一串串分梦、小梦连缀而成的。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代早就存在着数量丰富的教育小说,但长期以来其中的绝大部分却被学人忽略,宋元的教育小说至今几乎无人提及.教育十分兴盛的宋元时期,出现了大量反映教育题材的小说作品,这些小说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古代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上除家长、教师外其他人士对下一代的教育和培养,情节独特,教育内涵丰富,值得搜集整理和研究.这项研究对中国古代小说史的全方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明季时,社会动荡,中央政府控制地方的能力下降,各种反抗势力迭起,作为明代中期后期经济较发达的江南地区,奴仆反抗地主阶级的运动也如火如荼。在这种风潮的影响下,徽州的奴仆也展开了对压迫阶级的反抗,产生了一定影响。分析奴仆的类型和奴变发生时的情形及产生的影响,可以更好地认识徽州的奴变。  相似文献   

5.
张兴德 《铜仁学院学报》2007,1(2):49-52,128
《红楼梦》中对奴仆之间矛盾的描写是其广博深邃的思想内容不可或缺的部分。对大观园内大小丫鬟之间矛盾斗争的描写,证明众女儿不仅有美的一面,也有丑的一面;也说明作者对宝玉说的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是采取批判的态度的。这证明宝玉的思想不是作者的思想。奴仆之间的矛盾同他们不同“主子”间的矛盾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奴仆间矛盾斗争的公开化和表面化又是贾府开始衰落的信号和表现。众奴仆内部的较斗和倾轧,是封建社会等级制度造成的罪恶,是作者对封建社会及其上层建筑进行批判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中对奴仆之间矛盾的描写是其广博深邃的思想内容不可或缺的部分。对大观园内大小丫鬟之间矛盾斗争的描写,证明众女儿不仅有美的一面,也有丑的一面;也说明作者对宝玉说的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是采取批判的态度的。这证明宝玉的思想不是作者的思想。奴仆之间的矛盾同他们不同“主子”间的矛盾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奴仆间矛盾斗争的公开化和表面化又是贾府开始衰落的信号和表现。奴仆间内部的较斗和倾轧,是封建社会等级制度造成的罪恶,是作者对封建社会及其上层建筑进行批判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7.
强大的父权和父系原则,构成了中国家庭形态、家族制度的基本框架.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家庭对于男性往往寄予厚望,作为整个家庭的话语者,男性在享有家族权利的同时,还应该负载起家族的使命,但是与这种传统要求背道而驰的是:明清长篇家庭小说的男性大都是以"败家子"的形象出现的,他们代表的父性神话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描述了贾府由盛入衰的历史悲剧。贾府走向衰败是社会、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人才缺乏是贾府走向衰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它表现在奴仆们逐渐摆脱了主子们的控制,不仅不再继续为贾家家业的兴旺壮大服务,反而极尽破坏之能事。贾府的奴仆数量庞大,地位高低不同,心态各异,行为也不尽相同。维护者力量弱小,也没有引起贾府主子的注意;破坏者力量强大,极尽破坏之能事。在主仆破坏合力作用和抄家横祸的打击下,贾府最终走向衰败。对奴仆行为的描摹意义更是加深了《红楼梦》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9.
隋爱国 《文教资料》2008,(34):12-14
郁达夫小说在如何汲取古代小说营养方面为中国现当代小说开辟了一条可以借鉴的路径.本文以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考察了郁达夫小说与中国古代小说在情欲意识上的复杂关系.笔者认为,郁达夫小说有选择地传承了中国古代小说特别是言情小说尊情重欲的情欲观念.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其中的"性不洁观"的影响.但是,郁达夫以现代的眼光.对中国古代小说情欲意识的积极因素给予了新的审视、改造,并将古代的这种情欲意识融入其极具现代性的情欲意识结构中.使郁达夫小说具有了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10.
《嘉应学院学报》2016,(3):59-64
古代党争小说是古代党争的产物。党争小说,指叙述党争内容的古代小说和即使无关乎党争内容却因古代党争而产生的小说,即党争小说包括两个层面:一、所有叙述党争内容的古代小说;二、所有因古代党争而产生的小说。在中唐朋党相争的政治环境中,党争小说是由小说叙写政治及政治斗争的写作惯例与小说创作"失实"甚至"假小说以施诬蔑"的尝试相结合而形成的作品。它们在中唐迅速走向成熟,涌现出许多相类的小说作品,其中《周秦行纪》是其代表作,它们对后世的党争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家庭"是文学思考生命、审视人性及揭示主题最为直接、透彻的视角.明清家庭小说几乎自始至终都弥漫着浓烈的感伤主义情绪,有着强烈的悲剧精神,悲剧主题是这一类别小说的共性特征.明清长篇家庭小说中的"家",最终都无可避免地走向了崩溃瓦解的边缘,作者于其悲剧的结局中寄托着一种寓意,即封建文化衰落的象征.  相似文献   

12.
小说在古代被视为“小道”,其文坛边缘地位决定了它的世俗化色彩。明末清初,大批文人介入通俗小说的创作领域,以他们的文心、文笔对小说这一通俗文类进行了艺术打造,使其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均有了“雅化”的趋向,并具有了独特的文人品性。这一变化,强化了通俗小说创作中的现实感和个性色彩,并对清代文人小说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小说序跋是研究小说理论的重要形式,文中选取了明清阶段的小说序跋为研究对象,从明清学者的小说序跋中小说概念和小说特点理论出发,分别探讨了我国古代小说的传统目录学定义和散文体叙事学定义,从小说类属与小说定义方面探讨了明清时期的小说本体观点。  相似文献   

14.
明清医者形象及其涉医题材,具有通俗性。有病求医、行医救人是寻常百姓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明清小说医者形象与元杂剧医者形象比较,母题共通,叙事构成在母题史流程上前后互补。医者成为元杂剧到明清文言小说描写的共同人物,以模式化、类型化手法引起受众兴趣。比起杂剧,文言小说写医者形象,虽娱乐性程度、风格情调不同,但创作动机、采取叙事干预的意图颇为类似。通俗文学母题的模式化、复制重组性质在医者叙事中表现突出。明清小说总试图在旧有题材中引人入胜,描述更简洁,思想容量更大,叙事干预体现得较为隐蔽。  相似文献   

15.
弹词小说是盛行于中国明清时代的妇女文学,《再生缘》是其中的佼使者。《再生缘》的心理描写是中国古典小说心理描写的“异态”,与其他中国古典小说的.心理描写表现出诸多差异,具有“意识流”意味,但是它和20世纪西方现代小说的“意识流”又有所不同。这种独特性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6.
明清长篇小说中,有不少涉及到法制问题。尽管有的小说不是纯粹的法制小说,但法制探索是其主题表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法制文学中,有许多重大而深刻的法制主题,如平等主题、警世主题、复仇主题、冤屈主题等,有的作品则集多个法制主题于一身,形成多元建构的特征。深入研究明清长篇小说中的法制问题及其表现艺术,对于探索中国法制文学的发展历程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明清情欲美学是明清小说的思想基础,明清小学是情欲美学的审美体现。明清小说主题的批判性与悲剧感的深化,审美地表现了封建体制内在矛盾不可调和的激化。  相似文献   

18.
五四新文学是在对传统文学的否定中确立自身的,对传统文学的否定是五四新文学最重要的本质之一.五四新文学对传统文学的否定是对"自己以前的存在形式"的否定.是中国文学历史发展中的一次质的飞跃.从诗三百篇到明清小说,从楚辞对诗歌形式的革新到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中国文学的每一点进步和发展,都是这一质的飞跃前的量变的积累.外国文学的影响只能是一种不起根本性作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明清小说作者十分熟悉八股文的语言风格,转作小说时很难摆脱原有的束缚。小说作者将八股文骈丽的语言以及引用书经的用语方式应用到小说写作中,形成了"以时文为小说"的八股笔法,尤以语言风格最为显著,这使得明清小说的语言被雅化了,并具有鲜明的八股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