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科书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决定着整个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思想品德教科书中公民教育价值取向的基本框架为:意识形态教育、道德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2.
当今,教育越来越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语文学科作为生命教育的重要载体,应该成为学生认识生命、提升生命质量的有效途径。文章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为分析对象,发现珍惜生命和热爱生命的情怀在教科书中有明显的体现,现代社会所倡导的生命平等意识也在教科书中突显出来,但也存在着生命教育实践体验不足、个体价值未能受到足够的重视、精英取向明显等缺陷。教师应全面认识与正确使用该套教科书中的生命教育资源,大力突出生命教育的个体性、实践性和生活化,使教科书中蕴涵的生命教育内容在促进学生生命成长与发展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科书在传授语文基本知识、培养语言能力、训练思辨和表达技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很多人却忽视了它所富含的价值取向问题。本文仅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例,从十二册书中的人物角色着手,对隐藏在角色内部的性别差异进行分析,并试图揭示导致这种差异的深层次原因和对学生个体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价值取向一直存在着个体本位和社会本位上的分歧。长期以来我国制定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主要着眼于高职的社会功能,即教育的工具价值;而忽视了教育的主体价值,即个体价值。本文借鉴新人文主义理论中关于个体本位的观点,阐述了回归个体本位价值导向的理论基础,进而论述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回归个体本位的必要性和所应具有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学校教育价值取向是指根据学校教育主体的需要对学校教育价值的选择与追求的一种倾向性,即对学校培养什么样人的规定,它决定着学校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等等.当前的学校教育价值取向存在着社会价值取向与个体价值取向的矛盾冲突;功利主义价值取向意欲替代生存价值取向;生命价值取向“虚而待实”等主要问题.有鉴于此,“有意义生存”教育理念指导下确立学校教育价值取向;在统一兼顾偏移中选择学校教育价值等,是学校教育价值得以实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哲学作为教育研究的基础,影响着教科书发展的各方面。在基础教育不断改革发展的背景下,流行全球范围的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对我国中小学教科书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且价值与局限同在。就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对我国中小学教科书发展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有助于把握我国教科书发展的价值取向,为不断提高教科书质量提供方向指导。  相似文献   

7.
张世爱 《中国德育》2007,2(7):11-13
生命与教育、道德教育之间存在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内在关系。生命是教育、道德教育的基础和内在依据,教育、道德教育以个体发展和生命完善为终极价值追求,道德教育更是对生命的超越和提升。梳理和领悟这种内在关系,找到生命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契合点,从应然的角度论证在价值多元社会中道德教育的生命价值取向,对教育、道德教育的改革、发展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价值取向是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一个尚未得到阐明的重要问题。学校教育价值取向包括两个层面:对符合教育价值观的教育活动及其成果的追求,在我国体现为对符合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教育活动及其成果的追求;对这种教育活动及其成果进行追求的心理与行为倾向。素质教育最基本的价值取向是在处理好两种不同需要之关系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及个体对教育的不同需要,使素质教育成为真正符合兼顾社会与个体需要的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教育;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素质教育目标梅工形成教育主体的素质教育价值取向的心理与行为倾向,才能使正确的素质教育价值取向形成并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一种创造性地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教学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活动。创新教学的意义就是肩负着传授知识和发展知识的双重功能;也应该肩负着个体“渴望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和社会“期待着个体成为有创造价值”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0.
教科书不但是知识传播的工具,还是思想启蒙的利器.伴随着新式教育发展,从教会学校、洋务学堂教科书中最早出现民主政治零星思想开始,清末民初教科书通过对现代政法制度的宣扬、对公民自治活动的引导和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提倡等维度呈现了民主政治的核心价值理念,构建了较为完整的民主政治话语体系,展现了理想化的民主政治图景,并具有那个年代特有的民主政治启蒙特点.正是通过小小教科书的大大启蒙,青年学生成为近代民主化力源并把握方向的新兴社会群体,而且教科书以其巨大的社会辐射力,使民主政治由少数知识精英群体关注而成为浸润到社会各阶层民众的普遍思想,冲击和改变着人们的既有观念,塑造着国民新的世界观与价值取向,为辛亥革命的成功和五四运动将民主作为基本价值加以崇尚做出了基础性铺垫.  相似文献   

11.
王燕 《教育探索》2002,19(11):58-60
教育的伦理道德价值是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对教育价值的再思考。它是对教育这一社会活动或社会现象之应该如何的表述,以理想和超越为本质的非功利的价值取向是其核心和灵魂。依据价值关系的主体,有教育的个体伦理道德价值和教育的社会伦理道德价值之分。前表现为满足个体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渴求,后是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柱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一种创造性地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教学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活动.创新教学的意义就是肩负着传授知识和发展知识的双重功能;也应该肩负着个体"渴望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和社会"期待着个体成为有创造价值"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经历前工业文明时期的家传世学和学徒制教育、工业文明时期的职业学校教育、后工业文明时期的校企合作教育等发展阶段,不断实现着价值主体由社会取向到个体取向、价值内容由生存取向到发展取向、价值理想由功利取向到人本取向的转变。在此演进历程中,呈现出鲜明的动态性、相对性、生成性和历史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蒙学教科书承担着"启蒙"、"养正"的神圣职责,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教学不可或缺的"心脏"。蒙学教科书的编写与特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别是教育思想息息相关。清朝蒙学教科书历经岁月的洗礼,成为传统教育的精华,其前期的价值取向主要为"伦理本位"、"人格本位"以及"知识本位";后期的价值取向主要侧重"科学素养"。审视清朝蒙学教科书的价值取向,可以为当今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5.
胡全 《青海教育》2009,(7):58-59
体育自古就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学校教育中的体育教育更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它是一种包括特殊个体和特殊环境的特殊活动。在体育教育过程中,个体生命通过一系列的身体活动促进机体的不断完善和优化,以保证生命体的存在状态,为生命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从体育教育对个体生命的生物价值、心理价值及社会价值的认识、开发和利用中可以看出,体育为人类创造着美。不仅创造着主体的审美对象,还创造着审美的主体以及主体审美能力,以促进生命发展,发掘个体的体育潜能,美化人的生活,树立理想的人生,进而创造完美的人。  相似文献   

16.
幼儿园教学是一种以儿童的生命为本、直面儿童的生命、提高儿童生命质量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项体现生命关怀的事业。目前,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占据着主导地位,使我国幼儿园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儿童个体的价值,忽视人格的培养。在这种教育价值取向的引导下,幼儿园教学单纯强调知识、技能而忽视了儿童作为生命个体本身的情感需求;过于强调学习结果而忽视了教学过程的真实价值;片面追求机械统一的教学目标而忽视了儿童丰富的个体差异等,  相似文献   

17.
一 人类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至今,对教育价值取向的认识始终存在着差异。最具代表性和连续性的是社会本位论和个体本位论这两大阵营。所谓社会本位论,主要指依据社会发展需要来设计并实施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维护社会  相似文献   

18.
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是教育评价主体对教育评价活动价值的稳定认识。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大致经过了四个发展阶段:通过目标、行为控制人的发展;通过过程、方法推动人的发展;通过尊重、参与服务人的发展;通过协商、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在不断强化评价对象主体价值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与发展,并且在主体多元的进程中实现了教育个体需要与社会需要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9.
学生使用数字教科书是革新课堂环境、实施数字化学习的重要实践活动。在传统工具思维范式下,学生使用数字教科书是一种个体行为,彼此相互孤立,导致使用数字教科书的目的、方式和过程被异化,无法指向深度学习。在学习中心思维范式下,学生使用数字教科书是一种以素养本位为逻辑起点、个性化学习为实践取向和多元互动为逻辑路径的有意义学习过程,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理念。基于这一思维,借鉴学习活动理论和移动技术学习任务模型,构建包含活动情境、学习者、数字教科书和学习结果在内的活动系统,并由此形成学生使用数字教科书的质量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20.
国际理解是全球化时代学生应当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英语教育是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载体。英语教科书作为最重要的英语课程资源,在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教科书内在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哪些国际理解课程内容能够在英语教科书中被选择、组织与呈现,因此英语教科书中国际理解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重要课题。可以应用话语分析、符号学和知识社会学等方法对英语教科书中国际理解课程内容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