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为了让女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暑假里我经常带孩子上幼儿园玩,让孩子熟悉幼儿园的环境,了解幼儿园的生活,熟悉幼儿园里的老师。在我的熏陶之下,孩子对幼儿园非常向往,经常问:“妈妈,幼儿园什么时候开学?”每当此时,我总为我的做法感到得意洋洋。有一天,突然朋友问我:“你女儿不想上幼儿园了?”“谁说的?”“我刚才问她的。她说:‘宝宝不想上幼儿园。’我问她为什么,她说:‘不听话、不吃饭的小朋友幼儿园老师是不喜欢的。我就不去!’”我听后惊呆了。这不是我平时对女儿说的吗?没想到女儿小小年纪还记得挺牢的。朋友继续问女儿:“你是听话…  相似文献   

2.
幽默笑话     
《生活教育》2008,(2):64-64
文言说话有个姓朱的财主,说话最讲忌讳,还爱文绉绉说话。那天,他叮嘱新来的小猪倌说:"记住我家的规矩:我姓朱,不准你叫我时带‘朱’(猪)字,叫‘老爷’或‘自家老爷’就行了:平时说话要文稚一点,不准说粗言俚语。例如,吃饭要说‘用餐’;睡觉要说‘就寝’;生病要说‘患疾’;病好了要说‘康复’;人死了要说‘逝世’,但犯人被砍头就不能这样叫,而要说成‘处决’……"  相似文献   

3.
开心笑吧     
《现代语文》2005,(9):40-40
舅妈“我听说,你跟玛丽的婚事吹了?”“对,她嫌我穷。”“你跟她说起过你有一位有钱的舅舅在美国吗?”“说了。现在她是我舅妈了。”从反面理解有个失恋的人愁眉苦脸地告诉朋友:“我所爱的人拒绝了我的求婚。”“这有什么呢,”朋友说,“我告诉你,女人的话,有时得从反面理解。她说‘不’,就意味着‘是’。”“可是她没说‘不’。”“她说什么?”“她只说了‘呸’。”  相似文献   

4.
正周五晚上,朋友约好一起吃饭,晓岚带着女儿来了。这个小姑娘在幼儿园上大班,一看就是性格外向、活泼好动的孩子。刚开饭不久,小姑娘停下筷子,好像想起了什么,歪着脑袋问妈妈:"妈妈,‘颠嫌’是什么意思?"我们都被她问懵了,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这个词怎样写,词典里查不到这个词,暂时用"颠嫌"吧。晓岚的脸一下子红了,她愤怒地说:"是谁说的?"孩子天真地说:"我老师说的,老师说我真‘颠嫌’。"气氛一下  相似文献   

5.
张杰 《小学生》2008,(10):6-8
做手术上课铃声一落,张老师就快步走了进来,他环视了一下教室,大声说道:"今天我要告诉大家一个不好的消息,有一个朋友请假了,当然是我们的朋友,这个朋友叫‘展’,就是‘展开’的展,所以今天我们不论做什么作业,都不许用到它。否则,我就对你不客气了!"  相似文献   

6.
绕口令     
《小朋友》2003,(9)
毛毛虫平时讲话很流利,可一到上课站起来回答老师的提问时,就总要读错字或者说错话。比如在算术课上,她会把“1+2=3”说成“1+2=酸”;比如在语文课上,她会把“游击队员”读成“邮递员”,常常引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而她自己真恨不得躲进厕所里去。晚上吃饭的时候,毛毛虫告诉爸爸妈妈:“我今天回答问题的时候一着急,把‘乱七八糟’说成了‘乱八七  相似文献   

7.
永远的主角     
我有一位影视界的朋友。一次,我们谈及一个正走红的导演,她淡淡地说:"虽然他目前的市场状况挺好,但就我看来,也不过仅此而已,将来不会有什么大发展。""何以见得?""我差点儿加盟他的一部片子,但是拍戏第一天我就退出了剧组。你知道为什么吗?"朋友笑道,"他居然对我说,‘你别这么演,这么演太夺目了,你是个配角,不能抢主角的戏’"  相似文献   

8.
我家玉玉从小就特别爱讲话。两岁的时候就能用方言说出‘玉玉爸爸给玉玉买雪糕’之类的话。但让我担心的是,到现在为止,她还不会说普通话。平时,我和她说话使用的是普通话,但不知为什么她就是不会说普通话。请问我们应该怎样教会她说普通话?”  相似文献   

9.
刘心悦 《新作文》2008,(11):26-26
我对爸爸说:"爸爸,我给你讲个故事吧!"爸爸说:"行!"我开始讲了:"从前,有个傻(shǎ)小孩,别人问他什么,他都说‘没有’。一天,有个人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他说∶‘没有。’‘你家住在哪儿?’他说:‘没有。’‘你穿衣服了吗?’他说:‘没有。’‘你吃饭了吗?’他说:‘没有。’"  相似文献   

10.
巴述丽 《家长》2010,(2):23-23,32
朋友经常向我抱怨孩子的任性并述说自己的无奈。朋友说:“孩子的爷爷奶奶把孩子宠得像小公主似的,恨不得为孩子摘星捞月。久而久之,孩子根本不听她的话,还经常对全家人发号施令,说不让谁在房间里,谁就得马上走出去,否则孩子就在地上打滚儿;而自己的‘阴谋’一旦得逞,孩子则高兴得手舞足蹈。”  相似文献   

11.
周五晚上,朋友约好一起吃饭,晓岚带着女儿来了。这个小姑娘在幼儿园上大班,一看就是性格外向、活泼好动的孩子。 刚开饭不久,小姑娘停下筷子,好像想起了什么,歪着脑袋问妈妈:"妈妈,‘颠嫌’是什么意思?"我们都被她问懵了,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这个词怎样写,词典里查不到这个词,暂时用"颠嫌"吧。晓岚的脸一下子红了,她愤怒地说:"是谁说的?"孩子天真地说:"我老师说的,老师说我真‘颠嫌’。"  相似文献   

12.
儿子,今天小丽阿姨说要来家里吃饭,我精心准备了几个菜,她却突然要加班,打电话说来不了。当你放学回家,发现餐桌上的菜,比平时要丰富些,立刻一副眉开眼笑的模样。你洗完手,坐下来吃饭,筷子动了没几下,却皱起了眉头说:"土豆怎么炒成这样,难吃死了!"儿子,  相似文献   

13.
<正>在征得了我的同意之后,朋友把我的电话号码推荐给了她的朋友。她的朋友便从远方打来电话,急切地向我讨教"语文学习秘籍"。她说:"我女儿读高中了,语文特别差。听说您是语文特级教师,又是作家,我想请教一下您这位‘双料专家’,我女儿的语文成绩怎样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提升呢?"她把"短时间"三个字咬得特别清楚,仿佛我口中衔着一句魔咒,只要我慷慨地吐出那句魔咒,它立马就  相似文献   

14.
有一位幼儿园老师曾跟我说起班里发生的一件事:“跟往常一样,每次活动时,我们都有一个自由对话的时间。当我和孩子们一起唱完一首名为《W e are the happiest m en》(我们是最快乐的人)的歌,便开始了今天的自由对话。这次我们讨论的话题是‘今天你快乐吗?’小朋友发言很踊跃。有一个女孩说:‘今天我很高兴,因为今天是我妈妈的生日。’我问:‘那么今天是你妈妈多少岁的生日呢?’她说:‘40岁。’我刚想向她表示祝贺,突然有一个声音传来:‘太老了。’大家都愣住了,寻声找去,一个小女孩得意地看着大家。”“我叫起这个孩子,问她为什么这样说。…  相似文献   

15.
"酷"中作乐     
我已经很久没有开心地笑过了。一次,在街头遇见了老友,她很惊讶地对我说:“你最近好‘酷’。”酷?我倒没觉得“酷”,反而觉得“苦”。老妈曾说过,自从上了高三,我的脸就如同苦瓜一样了。一朋友问我:“你知道什么是‘三点一线’吗?”我本想回答:“家——学校”。但沉思片刻,觉得应该实话实说,于是便结合本人的亲身经历,总结道:“在家被父骂,上学被狗咬,到校还挨批。”朋友不停地点头表示赞同,说:“理解,理解,能够理解!”大人们说:“高三的学生个个都是‘哲学家’,说出来的话句句切实,针针见血。”我说:“这就叫‘环境造就人才嘛!’”二身边的…  相似文献   

16.
“她有一个幸福的家。”大家都这么说,她自己也这样觉得:精明能干的爸爸,温柔贤淑的妈妈。爸爸妈妈爱她,她也“爱”爸爸妈妈。她总喜欢告诉朋友,“我经常对爸爸妈妈说‘我爱你’。”朋友总是羡慕与惊奇,因为很少有人这么做。这天语文课,老师讲了《背影》。结束之时,老师突然问大家有谁对爸爸妈妈说过“我爱你”?全班只有少数人举手,其中自然包括她。老师又问:“有谁把爱付诸于行动?”她的脸“唰”的红了,她知道,自己没有,只是为了让大家羡慕,她才会对爸爸妈妈说“我爱你”。她闷闷不乐地想:“不就是行动吗,我也可以的。”“怎样才算行动呢?…  相似文献   

17.
爱的感动     
范秀辉 《今日教育》2007,(12):25-25
午餐时间到了,大多数孩子都能安静地吃饭,可我观察到一个小女孩,似乎跟其他孩子不大相同,她自己一个人在那不但不吃饭,还咿咿呀呀地说个不停。我走过去跟她打招呼,想提醒她赶快吃饭,可是她好像没听见我的话一样,连看都不看我一眼,仍说个不停。我就仔细听,可努力听了很久也没听出个名堂来,我就觉得她跟其他孩子有些不同。于是。我问了问班上的老师,老师跟我说,你不用太在意她,她有点特殊,是自闭症孩子。  相似文献   

18.
1.一天,朋友上下打量我一会儿后说:“我发现你最近又……”“停!”我打断她,“不许说‘胖’或‘肥’!”地点了点头.说:“肿了!”  相似文献   

19.
去朋友家做客,朋友正在责备女儿小甜甜,情绪异常激动。平时欢蹦乱跳的小甜甜此时坐在钢琴边,满眼委屈的泪水。一问才知朋友是为女儿最近不好好练琴而恼火的。小甜甜很喜欢音乐,弹琴也很用功的,以前每当我到她家,她总要给我炫耀一番的,怎么会这样?我示意朋友避开,让我和小甜甜谈心,小甜甜告诉我:“我们新换了一位音乐教师,简直没法说……每到我们唱不准音、打不好节拍时,她就骂我们‘一群白痴’。有一次一个符点音符的时值我们没唱够,她竟然骂我们‘难道你们爹妈一点都不懂音乐?没给你们遗传半点音乐细胞?上下几代饭桶,悲哀’!瞧,骂我们不够,…  相似文献   

20.
黑板上出现了两个大字——朋友。叶子老师看了看同学们,笑着说:"谁能说说‘朋友’这两个字的意义?""‘朋友’就是朋友嘛,我的朋友最多了!"小迷糊大大咧咧地说。聪聪豆看了一眼小迷糊,举起了手:"‘同门为朋,同志为友。’也就是说,跟同一个老师学习的人称为‘朋’,志同道合的人才称为‘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