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音乐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是音乐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及学生的一系列心理现象.和声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其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音乐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应用.通过阐述音乐教育心理学以及和声教学的含义,就音乐教育心理学对和声教师心理素质方面的要求,以及当今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做进一步分析与探讨,并提出在和声教学中应用音乐教育心理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结合高职和声教学,阐述和声技法的发展与突破,和声技法的发展与突破是音乐演变过程的必然结果,是多声复合性思维方式的拓展。在此基础上,阐述音乐的和声技法。  相似文献   

3.
高师和声教学除了加强四部和声教学外,还应增加一些新的内容,如键盘和声、钢琴伴奏写作、和声分析、民族调式的和声以及通俗音乐的和声内容等,同时注意与视唱练耳、音乐欣赏课等相关学科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对审美意识的关注和培养是音乐理论课程的重要环节.作为高师和声课教学,也应重视对审美意识的培养.本文分析了高师和声课教学的现状以及新世纪对未来音乐教师提出的要求,并探索在和声课教学中加强音乐审美意识的多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剖析了传统的和声教学,提出了在高职教学中和声教学的新方式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传统和声教学在和声分析实践中往往重"细节"而轻"整体",甚至以"和弦标记"为和声分析的全部内容。分析与解读一首音乐作品的和声现象,必须寻求一种科学的、全面系统的和声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视唱练耳教学中,和声听觉训练是从事一切音乐活动的必要条件,而和声音程听辨又是和声听觉训练的基础。因此,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和声音程听觉的训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和声音程听觉训练的教学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的高等音乐院校中,和声是一门必修的课程。在我国目前的和声教学中,采用最多的教材则是苏联的斯波索宾等著的《和声学教程》,这本教材具有其自身的优点,却也有着不少的缺点,笔者为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对我国的和声课的教材和教学的改进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德彪西是印象主义音乐的旗手,其作品朦胧美的特点来源于当时的历史化基础及他的美学思想;其创作手法摆脱了传统音乐的形式和风格,丰富了音乐配器、和声等表现手法;是二十世纪音乐节奏、旋律等许多重要特点和精神意境的源点。  相似文献   

10.
“我国第一代作曲家”之一的黄自先生,以其具有较高艺术质量的创作,在我国现代音乐发展中,有着深远的影响。文章通过对黄自艺术歌曲创作中钢琴伴奏的和声运用手法及和弦选择进行剖析归纳,总结出黄自作品中调性功能和弦、变和弦的运用以及对民族化和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和声教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声课教学的难点主要在于声部错误屡禁屡犯,副调和统的应用和辨认难,转调吕和弦降号易丢,拉以及布置改题难等。解决难点需区别对待,以多种方法使学生对这门课感兴趣,才能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2.
林琳 《山东教育》2005,(3):88-90
《归》是李未明先生选取福建南音的曲调,以中国五声调式为基础,结合西方的曲式结构及和声等技法而创作的手风琴独奏曲。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和声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探索了和声习题学习、音乐分析学习、键盘和声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和声写作与和声分析是传统和声教学中的两个重要手段。和声写作能够使学生系统掌握调性和声体系中的各种和声技法以及相关理论知识,和声分析则有助于学生理解各种和声技法于音乐作品中的运用,即大量音乐作品所呈现的多样化、个性化的和声手段,进而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的音乐语言及其风格特征,二者相辅相成。本文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就调性音乐中的增三和弦、平行和声以及音程循环等技术的运用几个方面,阐述和声分析对于传统和声教学内容的补充与扩展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赵季平民族管弦乐《古槐寻根》、《悼歌》、《觅》等作品的和声创作思维为切入点,通过理论阐述和具体分析,解析作曲家赵季平民族管弦乐作品创作的和声语言思维及技法特征,从而了解作曲家"民族化"的和声创作特征和风格。  相似文献   

16.
长久以来,和声教学中存在"纸上谈兵"等各种弊端,以至于学生对音乐的感觉只停留在单线条的旋律上.和声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听觉的训练,启发学生的和声内心感觉和和声想象力,使学生的音乐审美心理结构得以形成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针对现行高中音乐课中有关的和声知识教学的研究。分析了以和声知识为教学切入点的可行性,并对于其教学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声部概念在和声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因素。要让和声井然有序协调呼应,就要求各声部为了统一的音乐目的,环绕一个音乐动机协同作战, 宋的和声练习才有其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钢琴传人中国100多年,已形成钢琴艺术领域内的中西音乐融合,中国钢琴音乐在结构、和声、音乐表现、意境、文化内涵诸方面,都表现出迥然不同于西方钢琴音乐的自身强烈的民族特征。采用以大小调式为基础的功能和声体系,传统和声材料的“有限”改造非传统和声功能的方法,将旋律中的特征音程纵向组合为和声的方法,复合功能的和声方法,十二音序列的运用及自由十二音和声等,形成了中国钢琴音乐风格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将微课引入和声教学,在四部和声写作、和声分析、键盘和声的教学中运用微课进行教学,探索新型的和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