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友强 《内江科技》2013,34(3):137-138
本文从成藏条件、典型井解剖等多方面对宗巴音凹陷查二段油气成藏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查二段主要发育构造油藏,同时也发育岩性构造及构造岩性油藏。油气成藏主要受构造控制,其次有利沉积相带控制油气富集程度。  相似文献   

2.
五号桩油田沙河街组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但油气控制隐私非常复杂。本文研究了沙河街组的储层特征,指出沙河街的油藏类型以及构造对成藏的控制作用,总结了油气控制因素与油藏分布规律,指出五号桩的勘探潜力,对指导其下一步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黎洋  刘登 《中国科技信息》2011,(9):20+19-20,19
江陵凹陷可分为7个次级构造单元,白垩—第三纪沉积了约9600m的砂泥岩地层。凹陷富烃,烃源岩生烃能力中等,储层物性较好;下第三系两个沉积旋回造就了两套含盐系和两套含油气岩系,加上白垩系潜在的含油气岩系共3套,生储盖组合配置良好。凹陷已发现的圈闭均为构造圈闭,改造和保存条件总体较好,具有良好的成藏条件。  相似文献   

4.
奚玉川 《内江科技》2010,30(1):99-99,203
本文通过对新滩西部主体带储集层特征、成藏条件、油藏类型及特征的综合分析,对其油气分布及控制因素进行了总结。本区受垦东断层和垦东南断层控制而形成的大型潜山披复构造,纵向上不同的地层层系发育不同的油藏类型,油气分布主要受构造、断层以及断层与储层的有机结合等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靖边地区油气富集的主要控制因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该地区油藏特点、油气富集规律及主要控制因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成藏条件较好,纵向上油气主要富集于长6、长2、延9地层中,平面上油气主要富集于生烃中心附近和少远的砂岩储集体中.油藏类型具有一定的展布规律.区域构造背景控制了油气运移的指向,油气源条件制约了油气的富集程度,生储盖配置、地层不整合面、断层控制了油气的纵向运移和富集层位.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前陆冲断带勘探技术和生烃史恢复等方法,从区域构造分析入手,通过典型油气藏成藏条件分析,探讨了酒泉盆地南缘山前陆冲断带成藏条件和油气富集特征,提出了南缘山前冲断带油气成藏模式,明确了逆冲推覆山前带的油气成藏关键因素。结果认为:酒泉盆地南缘山前陆冲断带成藏条件优越,油气勘探潜力大,有效烃源岩分布、沉积相类型和构造变形差异是本区成藏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7.
黄红涛 《科协论坛》2008,(4):102-102
在四川发育有较好的海相碳酸盐岩储层,而海相碳酸盐岩地层的油气在成藏条件等方面表现出相当的复杂性,对于这个地区的海相储层特征分析,可以正确的认识碳酸盐岩台地、湖坪、海槽、台沟及生物礁的分布规律.判断生物礁的类型,可以作出对于生物礁空间分布的正确控制,才能在海相地层的油气勘探中优选勘探方向,并对整个南方的碳酸盐岩的研究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博 《内江科技》2011,32(6):132+190-132,190
孤东地区构造上处于郯庐断裂带中段,该地区主要发育NNE和NE向雁行式走滑断裂,NNE方向的主走滑断裂主要沟通油源,而NE方向的派生断裂改变油气运移方向,主断裂控制油气运移层位及赋存深度,而派生断裂则控制油气平面分布及延伸距离,油气主要在走滑断裂带附近聚集成藏,形成构造、构造—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沙湾组油气源条件、储层特征、构造特征及油气输导特征研究,认识到该区油气主要来源于四棵树凹陷的中下侏罗统烃源岩。该区沙湾组主要为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及滨浅湖沉积,发育较好储集层。油气输导体系起主要输导作用的为的毯砂。沙湾组油藏类型以岩性和构造岩性油气藏为主,沙湾组油藏成藏模式为外源供烃、"阶梯式"输导、耦合成藏的油气运移聚集的成藏模式,油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是沉积环境和断层,沟通侏罗系毯砂和沙湾组储层的断层附近的上倾尖灭岩性圈闭和构造—岩性圈闭为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0.
徐闻6块是迈陈凹陷东部取得工业油流并投入开发的首个区块。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对该块主要的目的层系涠洲组的成藏认识也在不断深入。通过徐闻6块涠洲组油气藏的解剖,结合区域构造及沉积特征上的认识,对涠洲组成藏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涠洲组油气主要受控于盖层发育程度及侧向封挡条件,构造背景、长期活动的断层则控制了油气的富集。  相似文献   

11.
孙福刚 《内江科技》2011,32(10):131-132
本文从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西段的基本地质条件出发,研究了该区的油气成藏特征及成藏规律:以沉积特征为基础对该区成藏动力系统进行了划分,细分为5个成藏动力学系统,并在划分的基础上将本区的成藏过程划分为4种成葳模式,总结出该区成藏特征及成藏规律,将成藏演化划分为3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
徐刚 《内江科技》2012,(7):132+179
车西洼陷勘探面积约为1000km~2。根据三次资源评价结果,该区剩余资源量约为2.5亿吨。文章在地层精细对比的基础上,对构造特征和储层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合对成藏条件及成藏特征的分析,探讨了油气藏的成藏主控因素,确定了油气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3.
致密砂岩油气作为非常规油气勘探一部分,是焉耆盆地目前油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焉耆盆地侏罗系八道湾组烃源岩发育、厚度大、丰度高、成熟度适中、横向分布稳定,发育多种类型的砂体、分布范围广,储层致密,源储一体,油气保存条件好,储层先致密后成藏,有利于规模油气的聚集成藏,同时钻井油气显示丰富,已有探井试获工业油流,总体焉耆盆地八道湾组具备形成致密砂岩油气藏的地质条件,四十里城地区是近期勘探的首选区带。  相似文献   

14.
刘军锷  李家强  徐兵 《内江科技》2008,29(5):100-101
通过对盐下沙四段砂砾岩油气成藏特点的深入研究,明确了油气成藏具有盐湖供烃、物性控藏、自成体系、叠合连片、扇中富集的特点,并归纳总结了成藏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5.
曹海防 《内江科技》2011,32(3):139+149-139,149
从油气成藏模式来看,车排子地区油气分布有一定规律,成藏受多种因素控制,具体的有区域倾斜的地质背景、烃源岩分布、不整合、岩性遮挡、断层等,这些因素对不同层位的油气聚集影响程度有差别。各种控制因素的分布特征是进行油气有利聚集区分布预测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李继成 《内江科技》2014,(3):112-112
南盘江坳陷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但由于经历了长期、复杂、独特的沉积和构造演化,导致多期改造、多期聚集成藏。通过对后期构造变动对油气藏保存条件的影响研究,表明南盘江坳陷断裂活动和地层抬升剥蚀作用是油气藏保存的主要控制因素,其中断裂活动对研究区油气藏保存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丁家屋子断阶带孔店组烃源岩条件、生排烃条件、地温压力系统、油气运移通道、盖层条件,确定了该区具备生、储、运、盖、保的成藏条件。  相似文献   

18.
闫晓霞等 《内江科技》2014,(4):113+112-113,112
<正>地层发育研究是进行沉积相、岩相古地理研究、成藏条件研究的基础,地层发育状况是油气生成的基础条件之一。本文层序地层为基本单位,分阶段研究了寒武-奥陶系的地层展布情况,最后综合整个下古生界地层厚度展布情况及沉积中心迁移特点,以期为沉积相、岩相古地理及岩相古地理控制下的下古生界油气资源研究做铺垫。华北地区寒武-奥陶系沉积稳定、为一套厚度变化不大的碳酸盐岩建造,早期石油普查曾把古生界海相沉积作为主要找油  相似文献   

19.
刘晓丽 《内江科技》2013,34(4):134-135
临清坳陷德南洼陷油气资源基础较差,成藏条件复杂,本文在消化过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成熟探区的成功经验,对德南洼陷进行精细构造解剖,分析沉积储层特征,评价生烃潜力,归纳德南洼陷的成藏主控因素,综合分析该区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20.
经过几代石油工作者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武陵山复杂构造区油气勘查始终未有重大发现。2012—2015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在南方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工程和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项目资助下,对南方古生界油气形成富集条件进行了详细调查和深入研究。在对武陵山复杂构造带主要残留向斜油气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油气成藏主要参数的对比,提出了注重沉积与构造保存的选区评价思路,优选了安场向斜有利区。该向斜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为一套深水陆棚相沉积地层,具有一定的厚度,有机质丰度高,热演化程度适中,具备较好的页岩气地质条件;二叠系栖霞组和志留系石牛栏组见大量油苗显示,裂缝和岩溶发育,具有常规油气成藏条件;奥陶系宝塔组紧邻上覆烃源岩层,且裂缝发育,具备上生下储的成藏条件。运用地质与地球物理一体化方法,在向斜西翼部署实施了安页1井,在栖霞组、石牛栏组、五峰-龙马溪组及宝塔组均获得天然气重大发现和突破。该项成果荣获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2015年度地质科技十大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