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深度综合性报纸与产业报在深度报道上的差别,如果通俗地表述,前者是“过地水”,后者是“水过地”,所谓“过地水”是浅层次的报道,大都是讲做什么;而“水过地”是深层次报道,重点讲的是怎么做,把这个概念演绎开来,可以说深度报道是行业报主要特色。例如物资行业全面推行“物资配送制度”,这是物资工作的中心内容之一,也是物资报的宣传报道重点之一。但对人民日报和经济日报来说,  相似文献   

2.
深度综合性报纸与产业报在深度报道上的差别,如果通俗地表述,前者是“过地水”,后者是“水过地”,所谓“过地水”是浅层次的报道,大都是讲做什么;而“水过地”是深层次报道,重点讲的是怎么做,把这个概念演绎开来,可以说深度报道是行业报主要特色。例如物资行业全面推行“物资配送制度”,这是物资工作的中心内容之一,也是物资报的宣传报道重点之一。但对人民日报和经济日报来说,  相似文献   

3.
如果按照行政关系的隶属划分,同样是新闻记者,就有了综合性报纸记者和行业报记者之分。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个中短长不待细说。实际上,报道领域只有分工,没有高下。真正优秀的记者是不分行业的。专业素质高的行业报记者,应该是放在整个报道格局中都不逊色的。  相似文献   

4.
2003年9月,武汉市一家报纸登出一篇人物通讯,主人公A是我的亲戚。我发现报道中的很多情节属无中生有,就打电话“质问”亲戚。亲戚委屈地说:“记者没采访过我,我没看到报纸,也不知道哪个记者写了稿子。”  相似文献   

5.
报纸上经济新闻的分量越来越重,这是好现象;同时,也给新闻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课题,那就是怎样使经济报道富有社会效益。有位乡领导干部对我说:“我对新闻记者,只好敬而远之,得罪不得,也热情不得。”原来,他把自己的“家底”端了出来,记者写报道给“照本实发”了。结果给这个乡的工作造成了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记者的第一位工作?这似乎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自十六世纪在地中海沿岸出现世界上第一个职业记者以来,人们一般认为;记者就是写新闻报道的。久而久之,新闻界从事记者职业的同仁也似乎接受了这一观点。报纸记者说,我是写新闻报道的;电台记者说我是写广播稿的;电视台记者说,我是拍片子的。就连这些新闻机构的编辑,也大都持类似观点,只是把一个“写”字换成了“编”字。照此看来,“编写”新闻稿是记者的第一位工作便是理所当然的了。当然,“写新闻”、“编稿子”对记者(编辑)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新闻工作的常识告诉…  相似文献   

7.
今年《新闻战线》第1期发表袁建达的文章《“告记者”引出的反思》。读后想谈点不同看法。袁文首句说:“记者最恨‘告记者’的人。”这一论点(实际是袁文的主旨)有失偏颇。通篇文章给人一种印象:记者不能告,记者怕人告。笔者大小也是个记者,曾多次写过批评报道,被人家按住穿“玻璃小鞋”,险些上法庭。但我却从来不怕告,没有人把我怎么样,因为我写的批评报道事实是准确的,被批评者可以从其它方面给我“捅刀子”,但他们却不敢拿着报纸对簿公堂。对“告记者”应有全面的认识。其一、告记者是历史的进步。以前,即使有了失实报道,被批评者也不敢去告记者。现在我国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作为公民的被批评者在受到损害时,懂得了用法律保护自身的权利,那么,告记者是正当  相似文献   

8.
报纸的宣传质量要“上”去,记者要“下”去。这是各新闻单位公认的一条经验。这“上”“下”之间的确存在必然的联系,然而我觉得记者的主动性创造性如何,又是问题的症结所在。离开了记者的主动性、创造性,即使人下去了,也未必就一定能使报道质量上去。诚然,我们记者中的多数同志是积极努力的,工作中创造了不少为社会和同行们所公认的成绩。可是,毋庸讳言,也确有一些记者怕下农  相似文献   

9.
拜读了《新闻战线》上有关电视深度报道的几篇文章,收益匪浅。作为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我由衷地感谢贵刊对电视新闻事业的关心和支持。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可以说是个大题目,在一篇文章中要阐述清楚这个问题,也不是太容易的,这里,我只谈两点。 (一)图像不等于浮浅海外有些新闻学者认为:电视新闻浮光掠影,是小报作风。我们有的同志也认为:“深度报道乃是一种能够发挥报纸之长,而克电视之短的新闻信息组合,是‘只有报纸才能充分利用的报道方式’”(见《新闻战线》1988年第8期)。在这里,电视新闻被排斥在“充分利用深度报道”的新闻媒介之外。为什么报纸、广播没有受到如此“冷遇”呢?我认为,这与各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当记者是个“美差”,我说,还怪苦的。不过,我爱吃这个“苦”,虽苦犹甜,虽苦犹乐。1985年我才正式当企业报——苏州钢铁厂《苏钢报》的记者。干上了记者这一行,稿件在自己报上刊登是不成问题的,但要像一位同志说的:“有本事在上一级报纸刊登”,就不那么容易了。起初,我  相似文献   

11.
大型报道总是媒体的竞技场,但是对于已过去的德国世界杯足球赛这一战,并不是所有媒体都显得意气风发。在这不可避免的一战中.综合性报纸面临的是专业性体育报纸、电视媒体和目趋成熟的网络媒体的多重压力,可以说从一开始就是“突围”之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现在,有一部分读者对报纸上的报道不满意。如常听人说“报纸不讲真话”、“报喜不报忧”、“记者不了解实情,不敢说实话”等等。究其原因是比较复杂的。谁也不能说记者对“实情”总是那么了如指掌的。但如果硬说记者写的报道都是“不真实的”,甚至“专门造假”,就有失公平了;怎么叫“讲真话”,又如何“既报喜又报  相似文献   

13.
行业报道在报纸上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翻开报纸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各行各业的新闻,有经验,有动态,有信息,有成就。许多报纸为了搞好行业报道,有专门分工跑各行各业的记者。如何采访行业?如何宣传行业?自然,成为许多编辑和记者关心的议题。把握行业的全局,是搞好行业报道的重要之点。所谓全局,是指对整个行业的全面情况的了解;对它的历史渊源,来龙去脉,发展趋势要很好研究;对发展行业的方针、政策要深刻领会。孙子兵法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记者心中有全局,对自己的采访对象,作全面的调查研究,把握和研究它的一切方面,才能高屋建瓴,取得采访的主动权。否则,就抓不住行业的脉搏,预测不到可能发生的事件,发现不了新生事物,提不出问题,所写的稿  相似文献   

14.
2003年9月,武汉市一家报纸登出一篇人物通讯引起我的注意。因写的是我的亲戚,通讯中描述的事我知道来龙去脉。当看到一些情节无中生有,我非常生气,打电话质问亲戚:“你怎么能向记者说瞎话?”亲戚委屈地说:“记者没有采访过我,我没看到报纸,也不知道哪个记者写了稿子。”不久,又见一家报纸登出一篇人物通讯,写的是我的朋友,事情经过我很清楚,发现有几处明显失实。我问朋友是怎么回事,他说:“署名的记者、实习生没有一个人采访过我,也没采访过我的家人。”我不禁想,这两家报纸登出的其它人物通讯,还有多少属于类似情况?记者写我的亲戚、朋友的…  相似文献   

15.
常听人们议论:“中央的政策好是好,可就怕下面走样。”近来翻阅地方报纸,不时看到报道中有“走样”的现象。不久前,一家省报在头版头条刊登消息说“采取五优先措施,确保我省四十八项重点工程的顺利进行”。这使我联想到党的十二大以后有段时间,不少地方报纸报道自己那个地区、部门如何“翻两番”。“翻两番”极其重要。十二大强调的就是翻两番。宣传“翻番”可以鼓舞斗志,振奋精神,促进工作,目前报纸这方  相似文献   

16.
说真话最难     
梁衡  康笑宇 《传媒》2000,(8):47
世上什么事最难?可以有无数种答案,但是在那几年当记者,我的答案是:“说真话最难”。 记者,特别是常年驻基层的记者,耳闻目睹许多民声世情,总有一种冲动要诉诸笔端,想利用自己的报纸呼喊几声。而报纸却常受一个时期形势的左右,有能说的,有不能说的,有拐着弯说的,甚至有时还要违心说几句假话。凡在七十年代“四人帮”粉碎前后当过记者的人都知道这份酸甜苦辣。我所  相似文献   

17.
高尔基不但是卓越的文学家,而且是第一流的新闻记者。十月革命前,他担任过《萨马拉日报》、《下新城小报》、《敖德萨新闻》的记者,参加过列宁创办的《火星报》、《斗争报》的编辑工作。十月革命后,高尔基在发展苏维埃新闻事业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主办、参加和指导了十三种报刊,把报刊工作看作是自己切身的事业。他的新闻活动最旺盛的时期,是在苏联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他自己就说过,他是个“老报人”。卢那察尔斯基称他为“伟大的工人通讯员”。高尔基非常尊敬报纸的编辑和记者,因为他知道“办报工作不知要付出多大心血!”他说,办报工作是“为真理和正义事业服务的真正危险的行业”,“我要终生为报纸而工作”。高尔基丰富的新闻理论和实践,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极其珍贵的遗产。这里发表的他同报纸编辑同志的谈话,可以看出他对新闻工作者寄予多么大的期望,对他们的教诲是多么诚恳,对他们的要求又是多么严格。这篇讲话没有收入《高尔基全集》俄文版,这篇译文在我国是第一次发表。  相似文献   

18.
在我们国家报纸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这是人所共知的,但“喉舌”的外延不能任意扩大,扩大到某些业务部门、某些行业中去,改变“喉舌”的性质.当然,目前还没有一张报纸、一个记者公开声称我是某某行业的“喉舌”,我是某某局的喉舌,但在实际上却有这种表现.  相似文献   

19.
第三届全国新闻校对研讨会在山西圆满结束了,这是新闻校对行业空前的一次盛会。它的召开,对新闻校对工作无疑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报纸,不仅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工具,而且是社会文化的传播阵地。新闻校对工作则是保证报纸准确、及时传播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报纸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说,一张报纸,没有记者编辑不行,没有新闻校对工作者同样不行。校对工作是编辑工作的延伸和补充。  相似文献   

20.
在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的一间办公室里,我访问了范瑾同志.她过去长期从事党的新闻工作,现在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这是记者访问时的任职,现在任北京市政协主席.——编者)我问了问她的健康情况后,话题就转到预先约定的题目:报纸的群众工作. 范瑾同志说:“题目很大,从哪儿说起呢?直截了当地说吧,群众工作是报纸的命脉.”一句话道出了报纸群众工作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