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已是耄耋之年的季羡林教授乃旷世鸿儒,亲身经历了20世纪中华民族及其学术文化的兴衰荣辱。季老在其长达六七十年极富创造力的学术生涯中,为世界贡献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学术界、教育界、文化界赢得了崇高的声誉。记得在2000年季老的90寿诞庆祝活动上,97岁高龄的学术泰斗钟敬文教授颂其曰“真诚质朴”,“为文如此,为人也如此;学问一流,道德也一流”。 真情待人——爱母敬师重情意 人们都说季老多情。的确,只要与季老有所接触,都会发现季老对父母、对师长、对朋友总是满怀深情。季老对母亲的深情众所周知。与人闲谈,他往  相似文献   

2.
季羡林是我国著名学者,而且是大翻译家,他对翻译事业十分关心,提出了许多独到而精辟的翻译理论和观点。季老高度评价了翻译在发展中华文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却也清醒地指出了我国翻译现状的诸多弊端,并对我国翻译事业的健康发展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7月14日 晴 7月11日,季羡林先生静静地走了。看着案头的《真话能走多远》、《忆往述怀》、《季羡林生命沉思录》等几部先生的著作,内心瞬间涌上了难以诉说的平静。对于季老的著作,我想我穷尽一生恐怕都难以读完。季老的著作要慢慢读,但季老的名字,我会永远刻于心间。  相似文献   

4.
书架     
《教育》2008,(26)
季羡林自述:我这一生作者:季羡林出版:中国青年出版社奥运前夕,季羡林先生迎来了他97岁生日。这位出生在清朝末年的世纪老人,见证了100年来中国朝代的更迭和历史的巨变,我们也有幸通过这本自传,来了解他传奇的一生。这是第一部完整记录季老一生经历的书,从一个农村贫穷的孩子成为  相似文献   

5.
1987年的一天,刚任国家图书馆馆长不久的任继愈,在图书馆里遇见了自己的老乡兼好友季羡林。当时,季老正带着一个年轻人在翻看国家图书馆的镇馆之宝——《赵城金藏》。任继愈一问才得知,原来那个年轻人是季老带的研究生,他急需查阅《赵城金藏》,但是根据国家相关制度的规定,研究生是没有资格翻阅如此珍贵的古代文献的。  相似文献   

6.
案头摆放了几本季老的散文集,其中一本的封面上,慈眉善目的季老坐在桌前微笑着。这微笑总是让我想起几天前的拜访。那个下午,季老也是这样坐在桌前,几缕斜阳洒在老人的肩头、桌上,老人轻轻打着手势娓娓而谈。我们的谈话内容离不开教材与教学,也谈到了季老新近入选教材的文章。季老的《怀念母亲》一文被选入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翻阅着教材,季老说教材编写者对入选文章进行修改是必要的。就《怀念母亲》,他只说了几句话,同一篇文章,写两个母亲,比较有意思,也比较容易接受。小学生要懂得热爱祖国,懂得对自己的父母尽孝心。  相似文献   

7.
李商隐是我国文学史上成就卓著的诗人,但他才华横溢却成为党争的牺牲品,一生际遇坎坷。奋斗却充满悲剧的一生,成就了他深情绵邈、包蕴密致、沉博绝丽、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诗风。  相似文献   

8.
98岁高龄的季羡林先生前些天为《中国通史》题辞:“普及中国史,提倡大国学”。季老再次重申应提倡“大国学”,引起出版、学术、教育界的关注。季老倡导“大国学”。并非始于今日。五年多来,他虽然一直在病房休养治疗,却始终关注着社会上“重振国学”的热潮。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国学院,首任院长冯其庸先生曾专门到医院与季老交流看法,一致认为我们的“国学”应该是长期以来由多民族共同创造的涵盖广博、内容丰富的文化学术,而绝非乾嘉时期学者心目中以“汉学”、“宋学”为中心的“儒学”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9.
三学季羡林     
国学大师季羡林去世了,他用他的勤奋和睿智,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学术成果。此外,他在为人处世的许多方面也都可以成为人们学习的楷模。我认为,季老的谦虚、正直、节俭,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10.
他年少时的梦想是做企业家,高中毕业后,18岁的他承包工程做起了小老板,而父亲带着大哥驰骋商海却逼着他回老家教书。父命难违,他回去了,一干就是25年。他就扎根老家乐园村了。当这个边远的少数民族聚居村从以前的只有两个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到今天的初高中生无数、中专生走上工作岗位、中师生回来执起教鞭他欣慰了。如今,积劳成疾的他多次住进医院,工作二三十分钟就要休息一次,然而笔者与他讨论何时可以退休时,他却说:没有退休的概念,要把一生都献给教育事业,一直干到动不了的那一天。  相似文献   

11.
陶渊明从42—63岁时,开始了长达二十余年的躬耕、隐居生活。越是到晚年,陶渊明的生活越是艰难,甚至连勉强糊口都难以为继了。陶渊明生命最后的日子,也是他一生遭遇最为艰难困苦的日子。带着遗憾、也带着无比的欣慰,饱经忧思的一代伟大诗人就这样在贫病交加中永远离开了这个他深深热爱的世界。  相似文献   

12.
国学大师季羡林在他的《养生无术是有术》中曾写道:很多人总要问我有什么养生秘诀,我回答是没有秘诀。我有一个三不主义,这就是:不锻炼,不挑食,不嘀咕。季老的不嘀咕首先是指心中没有什么想不开的事,更不为自己的健康愁眉苦脸。一般说来人进入老年,身体十分容易出毛病。老年人也是非常担心自己的身体哪个地方失灵,所以老年人喜欢嘀咕。季老却指出这样嘀咕反而对身体不好。  相似文献   

13.
《同学少年》2009,(5):26-26
弥留时,他将眼睛里的所有精神都倾注在密室的门上,门内堆满了金子;临终时,他将身体里残存的全部力量都集中在神父的十字架上,十字架上镀着金子。葛朗台,这个沉醉在金子世界里的人,这个为了金子而贪婪一生奔波一生却又清苦一生的人,他究竟是否明白生活中什么才是真正的金子?  相似文献   

14.
冯契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同时也是有很高成就的逻辑学家。综观他一生的学术活动,可以说都是与逻辑科学分不开的。从新中国成立的初期开始直到他的晚年。他从未停止过对逻辑科学的教学与研究。而且,作为上海逻辑学会的第一任会长以及后来的名誉会长和顾问,也作为中国辩证逻辑研究会的发起者与学术顾问,他对形式逻辑(传统的与现代的)与辩证逻辑同样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视,他不仅是我国形式逻辑教学与研究的参与者和支持者,更是我国辩证逻辑教学与研究的先驱者和倡导者。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为我国逻辑科学的发展作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如果说冯契作为我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这一点是大家所熟知的话。那么,对于他作为我国当代著名的逻辑学家这一点却未必是所  相似文献   

15.
《同学少年》2009,(10):26-26
弥留时,他将眼睛里的所有精神都倾注在密室的门上,门内堆满了金子;临终时,他将身体里残存的全部力量都集中在神父的十字架上,十字架上镀着金子。葛朗台,这个沉醉在金子世界里的人,这个为了金子而贪婪一生奔波一生却又清苦一生的人,他究竟是否明白生活中什么才是真正的金子?  相似文献   

16.
张建军 《文教资料》2006,(13):125-126
柳永的一生是矛盾的,他迷恋情场,却又念念不忘仕途。柳永的矛盾既源于他本人,又源于他所生活着的社会。柳永的大部分词便映射了他这一生都无法化解的矛盾。本文就从这些词作来观照他的这一尴尬处境。  相似文献   

17.
学术界和知识界德高望重的季羡林老人,从来都以谦和、平易的面貌出现在他的文字中,从来都是在平静恬淡、质朴无华的语言下奔涌着对生命、对生活的滚烫激情,《清塘荷韵》便是季老的一篇意味隽永的散文佳作,它以宁静悠远的文笔和看似不经意的巧妙运思,谱写了一曲人与自然的生命颂歌。  相似文献   

18.
学术界和知识界德高望重的季羡林老人,从来都以谦和、平易的面貌出现在他的文字中,从来都是在平静恬淡、质朴无华的语言下奔涌着对生命、对生活的滚烫激情,《清塘荷韵》便是季老的一篇意味隽永的散文佳作,它以宁静悠远的文笔和看似不经意的巧妙运思,谱写了一曲人与自然的生命颂歌。  相似文献   

19.
贾春艳 《成才之路》2010,(18):38-38
他,无心政治只想做风流才子,却误踏九五之尊。他,大兵压境还在吟诗作赋歌舞升平,落得成为阶下囚。他,三五之夜的一首新作之词,命歌伎吟唱。却成了他绝命的快刀。他的一生为诗词而活.他的一生为诗词而死,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作为词人,无论是前期的儿女情长,还是后期的国恨家愁,都来自他对生活的真实感受,都是最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正如王国维说的乃“天真之词”,而非“人工之词也”。  相似文献   

20.
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惟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是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里,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依照古礼,溺死不祥,何况是醉酒落水。他的亲朋对此讳莫如深。可这实在是最诗人的死法。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连死都是一首诗。他那天籁似的诗文,他那横空出世的才华,萌芽于何方?他与我们为何如此不同?他为何如此地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