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媒体视频资料:1.《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作者———周定舫。2.本文的标题由两部分组成,各叫什么名字?有何作用?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主标(交代歌颂对象,揭示文章主题);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副标(交代说明对象,表达对先烈的崇敬之情)。3.纪念碑的位置———首都天安门广场中心。4.纪念碑的总体特征———巍峨、雄伟、庄严。5.纪念碑的兴建过程(谁决议?谁奠基?何时动工?何时竣工?)———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兴建;毛主席亲自奠基;1952年8月1日动工;1958年胜利竣工。6.纪念碑的规模———中国自古…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之友》2000年总第221期刊登了辽宁于学滨老师的文章,对人教版初语二册第22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题目提出质疑,认为“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不如“人民英雄纪念碑”更贴切、恰当。对于这一  相似文献   

3.
周定舫先生在《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中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时说:“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这些浮雕至少能耐800年到1000年之久。”  相似文献   

4.
×××同学问:《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中介绍的十幅浮雕有什么特点? 答:十幅浮雕分别表现了我国百余年革命斗争史上的重要历史阶段或事件。作者对十幅浮雕所具体介绍的,虽然是人民英雄纪念碑造型艺术的一部分,但实际上是向人们讲述了一部百余年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史,也是对毛泽东同志起草、周恩来同志亲笔书写的碑文所作的形象化的表述。作者根据每幅浮雕的主题,把历次革命斗争中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光辉形象作了生动的描绘,同时,也对历次革命作了言简意赅的评价,突出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中心意思。  相似文献   

5.
<正> 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是由语文课的内容、特点及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决定的,现行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强调指出:“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二者方针统一的,相辅相成的”,教学大纲中所说的思想政治教育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语文课教学,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其实质也就是说要把思想教育寓于语文教学之中。 1.从分析文章的题目入手进行思想教育 语文课教学每节起始课,都离不开文章的题目,其文章的题目就表明了作者鲜明立场观点和思想感情,标题分析恰当,对学生有启发作用,使学生一下子抓住文章的中心,便于理解中心思想,因为一篇文章的标题就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加之标题有些词语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便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人民英雄纪念碑》一文,在分析题目时,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英雄”一词的强烈感情色彩,何为“英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纪念”一词有什么含义,使学生了解中国人民近百年英勇奋斗反抗侵略,反抗压迫的斗争历史,从而发掘其这两个词所具有的特殊的意义,并为之而鼓舞,而震憾,英雄是民族的灵魂,革命的中坚,人民学习的榜样,因此人民是不会忘记他们的。 《反对自由主义》一文,题目就是这篇的中心论点。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运用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论证了怎样反?  相似文献   

6.
长期来,好多种报纸都将林则徐当年在虎门处理鸦片的方法弄错了。1958年4月23日人民日报刊登的通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就将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幅大浮雕误为“焚烧鸦片烟”.去年,课本已改为“销毁”。  相似文献   

7.
高欣同学问:介绍建筑物通常应该按照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空间位置转移的顺序,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主体部分却不是这样安排的,这是作者考虑得不周密呢,还是说明方式的灵活多变呢?  相似文献   

8.
[素材·语段]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在这首古诗中,用了十个数字,巧妙地描写了郊野美丽的风光.为了将所说明的事物介绍清楚,在说明时也常常用到数字.数字,指的是表示数目的词.一篇介绍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文章《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中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9.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新华社著名记者周定舫写的一篇介绍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说明文,最早发表在1958年4月23日的《人民日报》上。几十年来,本文之所以成为一篇经典性的范文,给各个时期的学生以不尽的滋养和熏陶,除了文章结构清晰、能将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完美结合、感情充沛外,最大的亮点就是用语准确,富于变化。本文语言的准确主要表现在下面三点:  相似文献   

10.
刘传功 《科技文萃》2004,(9):113-115
新华通讯社记者周定舫于20世纪50年代采写<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记>一文,至今已50多年了.这篇文章屡屡被收进初中语文课本.1980年12月20日,上海<语文学习>编辑部根据初中学生及一些中学语文教师的要求,曾专门查询这篇课文中关于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大型浮雕的作者.他们给人民出版社去信:"贵社1959年出版的<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雕塑集>一书中,在提到8幅大型浮雕的作者时,有7幅均介绍了作者姓名,惟独从碑身东面起第二幅<金田起义>未署作者姓名,请帮助查询."  相似文献   

11.
【总体阅读思考】一、“人民的艺术事业高于一切”这个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中心思想.细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怎样围绕这个中心展开叙写、表现田桂兰的价值观的?我们应当怎样认识? 二、本文虽是人物通讯,却没有人物的肖像素描,也没有心理活动描写,更无其他渲染或映衬。想一想,作者采用什么方法表现田桂兰的思想境界、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 三、含有“导言”和“分块”标题的文章,阅读时要特别把握文章各部分的联系,看看作者是怎样将零散的材料结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的。【阅读入门指津】一、导言中“人民的艺术事业高于一切”是全文的主旨,本文三个部分紧紧地围绕这个中心展开叙写,集中表明了田桂兰的人生价值观。作者首先  相似文献   

12.
初中语文二册中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词汇相当丰富.我们在讲授这篇课文时,能将里边的几组近义词作一番比较、辨析,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丰富学生的词汇,培养学生准确选词造句的能力,是很有意义的.本文摘录课文部分例句,着重从词义和用法的主要方面加以辨析,以供备课参考.  相似文献   

13.
阅读说明文,要学会分析说明顺序。说明顺序是由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决定的,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征,就会用什么样的说明顺序来谋篇布局,一般情况下,介绍建筑的说明文,主要运用空间顺序(包括方位顺序)可抓住行踪或方位名词作推敲,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凡尔赛宫》;介绍事物发展,演变或工作程序的说明文,主要借助于时间顺序,可抓住时间名词和序数词作揣摩,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活板》,其中程序顺序从属于时间顺序。介绍事理的说明文,主要运用逻辑顺序,如《万紫千红的花》,《统筹方法》。有许多文章,由于说明的需要往往综合运用多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思想渗透,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任务之一。然而在我们讲授说明文时,其思想教育往往有被忽视的可能。当然,这种人文思想教育绝不可以牵强附会,更不能进行空洞的政治说教,而应与语文学科的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潜移默化之中,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例如,学习《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篇说明文时,我力求将教书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初一语文第三单元的教学目标,我拟定了本课的学习目标:1.掌握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对象的特征。2.学习作者富有变化的语言特色。3.向革命先烈致敬,学习先烈的革命精神。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  相似文献   

15.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与其它三篇记叙文组成了一个单元。此单元又配备了知识短文《记叙的中心和材料》,其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写事记人状物的写法,使学生能正确地选择材料,叙述事物,集中表现中心思想。本课是纪念碑落成时,作者为了介绍碑的雄姿及建碑的意义,特地写的一篇通讯,其中含有说明的因素。本文虽属状物,但并非咏赞自然景物。教学目的应使学生了解状物文章的  相似文献   

16.
大连市的王丽老师来信问 :小语第10册教材很强调文章条理的训练 ,那么 ,什么是文章的条理?什么是作者的思路?二者有什么关系?对小学生应从哪个年级开始强化文章条理的训练?怎样训练?教材中的《读写例话》说 :“读一篇文章 ,抓住主要内容 ,掌握中心思想还不够 ,还要看看中心思想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出来的 ,也就是要理清文章的条理。”《教师教学用书》在有关说明里也写道 :“理清课文的条理 ,也就是把握作者的思路。”在阐述读写例话时又说 :“……还要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 ,看看中心是怎样一步一步表达出来的 ,即理清课文的条理。”综…  相似文献   

17.
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文章的层次”。围绕重点训练项目安排了四篇课文、一篇例话和一个基础训练。 “文章的层次”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怎样一层层表达出来的。要求在分段、概括段意、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归纳中心思想的基础上,理清作者的思路,明了文章分几层意思,按怎样的顺序表达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18.
[总体阅读思考] 阅读本文,需要理解、掌握以下几个问题: 一、作者是怎样描绘沿途所见景物的?每幅画面有什么特点? 二、标题中的“偶拾”二字是否说明作者笔下的景物纯系偶然所得?为什么? 三、作者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怎样运用众多的比喻“状难言之景,如在目前”? [阅读入门指津]  相似文献   

19.
新编义务教材初中语文第二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作者以其行踪“进入广场前→越过广场→踏上台阶→走下台阶”为线索,组织材料。谋篇布局,外以方位为序,详细地向读者介绍了巍峨、雄伟、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给读者以脉络清晰、条理井然之美感。但其中那“越过广场”后才能“瞻仰纪念碑”的说法却叫人怎么读来渎去,也总觉之不妥。 其一,纪念碑本在广场之内,而文中说“越过广场”,才“走列纪念碑前”,这不是等于说纪念碑在广场之外吗?其言所述,不合事理。致使那些远离北  相似文献   

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初中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从教十多年,这篇文章教了一遍又一遍,每次均是从概括对象特征、理清说明顺序、掌握说明方法、品味说明语言等方面依次讲解,从未考虑过用什么更好的方法来教,有时甚至觉得说明文本来就是板着脸说话,也许本应这么教。今年,再次执教这一课,受新课程理念的启发,我试图改变以往说明文阅读教学课死气沉沉、缺乏活力的状况,故在此课的教学设计上作了一些改进。在运用多媒体呈现十幅浮雕的画面并阅读课文中的相关介绍后,我开始了新的尝试: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开个故事会,怎么样?生(异口同声):行。(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