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技术进步的实证分析——兼论科教兴国的财政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我国的技术进步测算   假定技术进步是希克斯中性的,资本服务流量与资本存量成比例,国民经济的总量生产函数为:Y=A(t)*F(L,K),其中Y、L、K分别是真实产出、劳动和资本存量(不包括住宅资本),t为时间,A是生产率或技术水平,A代表技术进步。假设它为柯布——道格拉斯函数:Y=ALαKβ,其中α和β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两边取对数后变为:  相似文献   

2.
王斌会  张欣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3):107-116
以环境污染指数作为非期望产出,基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测度我国30个省份2000年至2018年工业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并将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进行分解,进一步分析出工业技术进步的投入要素偏向性与产出偏向性,从中探索其变动与区域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我国工业TFP持续增长,但增长幅度逐渐下降;TFP增长主要依靠工业技术进步,工业产业效率有待改善;东部地区技术进步偏向于使用资本要素,中西部地区偏向于使用劳动要素;TC变动与MATC变动一致,规模技术进步为拉动技术进步的主要动力,其次是投入偏向型技术进步,最后是产出偏向型技术进步;东部和中部地区技术进步偏向于促进期望产出,西部地区技术进步加重了环境污染.最终结合实证分析给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3.
选取影响皖江城市带经济增长的2个基本因素: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并通过建立生产函数模型,对产出、资本和劳动进行回归分析,得出资本对产出的弹性系数为0.59,劳动对产出的弹性系数为0.41,进而得到资本、劳动和技术进步对产出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81.88%、10.12%和8.00%。此结果表明,皖江城市带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资本投入的推动,而劳动投入和技术进步对经济的拉动处于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我国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C-D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引入科技投入变量构建生产函数模型。采用1990-2005年的数据估计全国和部分省市生产函数,并通过所估计的生产函数确定各投入要素对产出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在引进科技投入要素后,全国和各地的生产函数中劳动L的弹性β的值都要远远大于资本K的弹性α的值,这说明在考虑科技投入的前提下,我国还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国家;北京、上海和天津科技投入效率排在前列,同时受外来技术溢出的影响也是最大的。广东、江苏和浙江等地科技投入效率较低;从科技投入要素的贡献率来看,所研究的全国和各地区的结果差别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软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生产函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门熙新 《软科学》1993,7(1):20-24
<正> 一、经济增长生产函数研究概述1928年的柯布——道格拉斯(C.W.Cobb——P.H.Douglas)生产函数:Y=A·K,u·L,B 形式简明,一向被认为是研究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但是,由于式中作为技术水平因子的A 被视为常数(技术水平不变),这就与现实生活中科技与经济增长的客观实际相脱节。50年代中期,索洛(R.M.Solow)强烈地感到技术进步的作用不容忽视,于是他把生产函数改写成:Y=Atf(K·L)经全微分后,得到著名的索洛增长速度方程:式中α和β分别为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索洛的增长速度方程清楚地表明:经济的增长是由资本、劳动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中国工业生产率区域差异持续扩大,导致区域经济难以均衡增长。在此背景下,估算了中国31个省市的工业生产率偏移的资本产出差异项和劳动产出差异项,发现各省市的工业技术特征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分别使用似不相关估计(SUR)和空间面板的空间滞后模型(SLM)以及空间误差模型(SEM),检验了我国RD投入对工业生产率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RD投入更容易引致资本深化的劳动偏向型技术创新,劳动资源丰富的地区不能通过RD投入取得竞争优势;而资本市场发达的地区从RD投入中更容易获得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7.
使用包括人力资本的三要素投入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研究了1985-2007年中国36个二位数工业行业的增长因素。研究发现:(1)工业行业平均要素产出弹性合计为0.993,中国工业大体上表现出规模报酬不变特征;(2)初级要素投入是推动工业产出增长的首要因素,但智力要素也发挥了重要作用;(3)从产业部门看,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表现为集约型增长。资本密集型产业、采矿业、公用事业表现为粗放型增长。单独对垄断性行业的核算发现,垄断性行业的产出增长完全依靠初级要素的大量投入,是典型的粗放式增长。因此,要推动工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可持续增长,必须切实提高公用事业、资本密集型行业、采矿业等产业部门创新能力和技术进步水平。另外,加快对垄断性行业的改革已经成为转变工业增长方式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全要素生产率来研究船舶企业技术进步状况.使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运用索洛经济增长模型,以固定资产净值和员工人数作为投入变量、主营业务收入作为产出变量,以三家上市公司为例、选择1999~2006年作为研究区间,计算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9.
为了测度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整体特征及其区域差异,探讨提升各省份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改革方案,本文选取北京、天津等15个典型省份(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对象,利用方向性距离函数(DDF),在考虑非期望产出情况下,构建了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非期望产出排放效率模型和期望产出效率模型,得到各省份城市非期望产出减排潜力(1-α)和期望产出扩张潜力(β),结合(1-α)和β值,将15个典型省份分为土地利用高效区、粗放区和相对无效区三类区域。通过GML指数分析,得到三类区域在环境约束下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以及影响因素变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典型省份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均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产生累积正效应。三类区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增长幅度和影响因素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高效区和粗放区土地利用效率变化特征相似,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共同推动效率增长;技术进步是影响相对无效区效率变动的根本原因,技术效率是促进相对无效区效率增长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0.
知识溢出对于省域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采用C-D形式的知识生产函数,运用空间计量德宾模型,基于全国31个省份高技术产业的空间面板数据,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知识溢出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RD资本存量和知识存量对知识产出都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RD人员投入对知识生产的影响不显著;就外部溢出而言,其他地区RD人员投入对知识产出的贡献最大,其次是RD资本存量,知识存量具有显著负效应,针对研究结果对省域创新行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科学评价北京家禽产业生产效率及技术进步状况,选用Malmquist-DEA模型,对北京肉(蛋)鸡养殖的两种养殖模式作为决策单元,选取能够反映肉(蛋)鸡养殖的投入、产出指标,对北京肉(蛋)鸡养殖的两种养殖模式投入产出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测算结果表明,2005-2009年四种不同饲养规模大部分年份养殖为DEA有效,其投入产出都处于最佳状态,年技术进步速度平均为3.2%,技术使用效率不断上升,生产规模逐渐接近最优规模.  相似文献   

12.
一、什么是体现型技术进步在定量估计技术进步对一个经济系统(一个国家、地区、行业或部门等)产出增长的贡献时,一般先要估计出该经济系统的技术进步率。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在利用经济计量模型定量估计一个经济系统的技术进步率时,大多数学者都是以R·M·Solow1957年提出的模型为基础的。该模型的基本原理如下: 假设被研究的经济系统的生产要素投入与产出关系可用如下形式的生产函数来描述: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IPAT和STIRPAT模型为理论基础,运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考察自主创新、FDI和国际贸易等不同来源技术进步对中国省区层面二氧化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利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得到1995—2012年中国省区层面二氧化碳排放效率,其中资本、劳动力和能源为投入要素,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非期望产出,GDP为期望产出.研究结果表明: 作为技术进步的重要来源,FDI能够显著提高二氧化碳排放效率;由于存在显著的负向空〖JP3〗间溢出效应,自主创新和进口对于提升二氧化碳排放效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出口对于二氧化碳排放效率的抑制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全要素生产率来研究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进步。使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运用索洛经济增长模型,以所有者权益和员工人数作为投入变量,税前利润作为产出变量,以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为例,选择1999-2006年作为研究区间,计算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结果显示,技术进步对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产出的平均贡献率近40%。结合对其年报的分析,技术进步的主要原因是技术创新和产品推广。  相似文献   

15.
采用2002—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基于省级层面标准化水平构建区域吸收能力指标,结合创新投入要素和产出指标,在Griliches-Jaffe知识生产函数和Romer-Jones知识生产函数基础上,建立空间面板模型。通过分析地理距离矩阵、研发能力距离、技术能力距离、吸收能力空间权重矩阵,实证研究省级层面创新投入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显示,我国省级层面R&D资本、R&D人员投入下的创新产出具有正的空间相关性;标准化能力能促进本省域的创新产出,但会抑制其他省域的创新产出。因此,提出政策建议:通过提高R&D资本、R&D人员、知识存量的投入,来促进我国创新水平的整体提升;建立有利于创新要素流动的机制,有利于推动省域层面的协调发展;要充分考虑各地在研发能力、技术能力、吸收能力方面的差异,实施差异化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工业自主创新绩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运用1999-2008年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33个行业的面板数据,构建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计量模型,实现对中国工业自主创新绩效的实证检验。研究表明,(1)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总体平均R&D资本存量产出弹性非常低;(2)各行业R&D资本存量产出弹性存在较大的差异;(3)虽然自主创新对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很小,但自主创新绩效的改善趋势初步显现。进一步,本文讨论了实证结论的政策涵义。  相似文献   

17.
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形式建立中国发明专利技术效率随机前沿模型,验证发明专利产出与投入要素之间具有3年时间滞后关系,系统分析发明专利投入若干因素的相互影响,测算出2003—2007年的中国各省市发明专利投入技术效率状况。结果表明:我国发明专利产出技术效率总体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且分布很不平衡,地区之间差距很大;人力资源在发明专利产出中的作用远大于研发经费投入的作用。,要想提高发明专利产出技术效率,各级政府除了必须对企业的R&D投入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外,还必须制定吸引优秀专才的政策及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8.
分析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各项科技活动支出的绝对量及变化、支出强度及变化,构建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计量模型,运用2005—2011年32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研究不同科技活动对产出的影响,主要结论为,(1)各项科技活动的支出均呈增长态势,其中RD内部支出增速最快;除了RD内部支出的强度在增加外,其余五项的支出强度在减弱。(2)RD内部支出、引进国外技术经费支出、消化吸收经费支出对工业销售产值有显著正影响,RD内部支出的产出弹性明显高于引进技术经费支出和消化吸收经费支出的产出弹性;RD外部支出对工业销售产值没有显著影响;购买国内技术支出对工业销售产值存在显著影响,但弹性系数为负值,存在一定程度的负效应。并分析原因给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9.
形式多样的技术获取模式大幅度提升了我国企业的技术能力水平,显著影响企业的创新产出。为明确技术进步在技术获取模式与创新产出关系中的角色定位,以技术进步为中介变量,技术获取模式为前置变量,使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模型搜寻和挖掘影响企业创新产出的逻辑路径。结果显示,全国层面上的技术进步在各种技术获取模式与创新产出关系中的中介效应均显著,技术进步在国外技术引进与创新产出关系中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重最大;区域层面上的技术进步中介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在东部地区主要在以国外技术引进为前置变量的技术创新过程中,在中部地区则主要在以国内技术购买为前置变量的技术创新过程中显著,但在西部地区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基于我国1981~2015年的经济数据,通过构建扩展的生产函数模型和技术溢出模型,对我国R&D支出、FDI、OFDI的产出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R&D支出的产出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均有所减弱,其技术进步效应甚至转为负向;2003年之后,FDI渠道的国际R&D溢出对我国产出和技术进步并没有单独的正向效应,而OFDI渠道的国际R&D溢出对我国产出和技术进步始终有显著的正向效应;FDI和OFDI正向的产出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的显现需要国内R&D的承接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