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游弋在井底的青蛙,眼望头顶上那块蓝天很是得意,它的主观意识是:我拥有整整一个世界,天是我的,水是我的,这就是安居乐业的世袭领地。我们地市报是否应由此及彼地看到自身存在的类似问题呢?一地一市的圈子不大,一地一市的天际甚小,不能不说它严重束缚着相当一部分地市报的手脚,从而使其青蛙似的在井底游弋,对外界纷繁变化的形势无动于  相似文献   

2.
井底的青蛙,对于头顶上的一块蓝天、一方水域视为安居乐业的世袭领地,是满足者。我们地(市)报是否应由此联想到自身存在的类似问题?一地一市的圈子不大,天际甚小,这在客观上的确是束缚地(市)报手脚的不利因素,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如何摆脱小天地的局限,开创新局面?我以为,很有必要在办报的总体战略上强化涉外意识。这种涉外意识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外向竞争意识对于地(市)报来说,外向竞争的主攻点应是报纸扩大在本地区之外的发行,也就是说,在报纸发行上实行对外“扩张政策”。地(市)报不应墨守成规,继续囿于只是对本地受众提供服务,还应  相似文献   

3.
地市报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如果从报纸版面上来说,我以为首先要改革要闻版,而它的主脑、灵魂——头版头条新闻的改革尤为重要。一张地市报是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强烈的开放意识,以及它在读者心目中的位置如何,从它的头条即可大体判明。所以,无论哪家地市报,无不重视头条的选择,甚至花大气力苦心经营这块“寸金之地”。  相似文献   

4.
地市报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如果从报纸版面上来说,我以为首先要改革要闻版,而它的主脑、灵魂——头版头条新闻的改革尤为重要。一张地市报是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强烈的开放意识,以及它在读者心目中的位置如何,从它的头条即可大体判明。所以,无论哪家地市报,无不重视头条的选择,甚至花大气力苦心经营这块“寸金之地”。可是,最近笔者浏览了一些地市报的头条,并作了比较,却明显地感到,以下三方面亟待改革。一是“固守城池”——习惯于把所谓的“指导性”强、“宣传”价值高,作为头条的选择标准,甚至眼睛盯着大报头条,亦步亦趋。总以为选这样的头条保险系数大,上面满意。即使一些办得较好的地市报,头条基本上也是这个模式。如报界公认办得较好的一家地报,它年初10期报纸的一版,其中10个头条有8个是  相似文献   

5.
每次收看山东电视台节目,总给人一种这样的感觉:仿佛为你打开了一扇开放的窗户,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而这家具有“国家台风范”的地方电视台并没有丢掉“山东”这个地方味,就连她的“天南地北山东人”栏目,采访的地域已远离山东,到了世界各个国度,但采访对象仍没有离开“山东人”这一特定对象。由此,笔者想到,作为地方新闻界的主力军地市报人,也应有开放的品格。 (一) 纵览近几年来的各地市报纸可见,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长期固守一隅的地市报人逐渐觉醒,走向开放,并取得了一定成就。 早在十年前,获首届中国地市报好新闻特等奖的“走廊坊看孝感”的系列报道,就产生于深居内陆的地市报——湖北《孝感报》(现为《孝感日报》),专家们毫无异议地一致肯定这组新闻的价值,关键就在于其具有开放的意识。至于近几年,许多地市报人的开放已从自发走向自觉行为。在这一点上,经济发达地区或东南沿海的地市报反映较为敏锐。浙江绍兴日报社女摄影记者杨丽  相似文献   

6.
谈起我与中国地市报研究会的故事,就要先说说我与《中国地市报人》杂志的故事。我与《中国地市报人》这份新闻战线上大名鼎鼎的专业杂志相识已经有六个年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工作上,它是我学习的智囊;在业务上,它是我进步的导师;在生活上,它是我品读的益茶。  相似文献   

7.
地市报面对的是一地一市的读者,在范围上有先天的局限。与中央大报、省报相比,它都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因此,在新闻言论中,要处理好这个关系,只注意党报新闻言论的共性,而忽视各级党报不同的任务与地位,就很难能真正地搞好地市报的言论工作。地市报的言论工作有没有优势呢?肯定有。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认识到自身的优势,把握住地市报言论的角度与取向,就可以大大改善地市报的言论工作。地市报言论工作应包括两个重要方面:一是小题大做;二是大题小做。同时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是  相似文献   

8.
如何办好地市报纸?目前我认为并没有充分的理论,同时调查研究又是做得十分不够的。因此经验主义的和形而上学的讨论就比较多。由于成功的地市报的存在,由于对新闻改革的一片激情,由于新观念的召唤,办好地市报便成为对所有人感情上的一种诱惑。这就为我们提出了难题:当一个报社的领导班子在进行决策时,它凭的是感觉还是理性:其依据是经验上的还是科学的?在缺乏传播学和新闻理论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地市报怎么才能办好周末版?笔者认为找准自己的角色,摆正自己的位置至为重要。一般说来,地市报都处于这样一种尴尬的二难境地:一方面要与全国各地的省级以上党报和行业报抢占市场“大打出手”,另一方面又要与本报正刊互为表里“花开两样”。在夹缝中生存,角色定位不准就办不出特色,没有特色就遑论水平了。所以“角色定位”的理论探讨,对于地市报周末版的指导意义不可低估。地市报周末版,说白了就是其三大特性:一、它是地市报,不可贪大求远,丢了地方性;二、它是报纸,是一张新闻纸,不可杂志化而丢了新闻性;三、它是周末版不是…  相似文献   

10.
地市报人应有开放的品格秦明瑛纵览近几年来的各地市报纸可见,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长期固守一隅的地市报人逐渐觉醒,走向开放,并取得了一定成就。早在十年前,获首届中国地市报好新闻特等奖的“走廊坊看孝感”的系列报道,就产生于探居内陆的地市报──湖北《...  相似文献   

11.
新闻论文写作的第二种毛病是:论点老调重弹。防治办法是:论点力求有点新意。论点,就是一篇论文所要阐明的观点、见解、主张。我在参加浙江省地市报和浙江省县市报的论文评选以及在看申报职称的论文中发现,新闻论文的论点,老调  相似文献   

12.
第九届全国好新闻复评时,我有幸参加。由于我是地报一员,所以特别关注地、市、州、盟(计划单列市除外,以下简称地市报)报纸稿件的评选情况。由于本届好新闻评选进行了一些改革,把三等奖评定权下放到中央各新闻单位和各省,全国只评一、二等奖和特等奖、特别奖,而下放后的三等奖,一般都落到省报上,加上取消了好标题评奖项目,所以地市报获奖的面无形给缩小了;又由于档次提高,参评稿件有限,难度也增大了。但是,从本届地市报获二等奖以上奖励的稿件数与往年同级别获奖稿件数比较,应该说,形势是好的,是有进步的。地市报从1980年开始在全国好新闻评选中获奖,  相似文献   

13.
我认为,县市报要做到“三贴近”,解决的仍然是可读性问题。而这种可读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其历史阶段性的特点: 首先是市场经济的区域开阔性与县市报区域的狭窄性的矛盾。也就是市场经济是没有区域界限的经济,而县市报它的区域只局限于本县市。 其次是读者多与少的矛盾。中央和省级的机关报、行业报,都比县市报发行量大得多,但具体在一个县市区域里,县市报的订户又比其它大报数量大得多。这就  相似文献   

14.
如果说新闻评论是目前党报中的一个弱项的话,那么“社论”在地市报中就是“弱项”的弱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操作上有偏颇,社论的主导地位没有体现出来;二是地方特色不浓,社论未跳出“大报缩写式”的窠臼。一、目前地市报评论的基本格局最近,本社资料员对1990年近300家地市报的报纸作过一次采样率为5‰的抽样调查。以各种言论在报纸上出现的频率来说,资料显示:作为评论品种中最重要、最权威的社论,在地市报中出现的频率最低,仅为3.54%,平均每100期才有1—2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县市报要求生存,谋发展,在舆论引导上有所作为,必须增强读者意识。 (一) (一)增强读者意识是县市报走向市场的必然选择。县市报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一种特殊商品。按照市场经济的观点,新闻传播属于社会服务业,是社会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县市报作为地方党组织的机关报,对于所在地的工作和全体人民必须起到组织、鼓舞、激励、监督和推动的重要作用;但是作为一个社会文化产业,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它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市场经济规律的制约。从县市报发行的趋势看,我们的工作也必须把满足读者的需求作为出发点…  相似文献   

16.
羊长发 《青年记者》2006,(20):52-53
最近,我与同事合作采写的湖南省新邵县去年“5.31”特大山洪灾害系列报道连续获湖南省地市报好新闻一等奖、中国城市党报好新闻一等奖、中国地市报好新闻一等奖及湖南省好新闻奖等.回顾这次采访经历,我深深感到,要搞好突发灾害事件的报道,必须强化纪律意识、导向意识和危机意识等三个意识.  相似文献   

17.
面对省报、地市报的扩版增容,晚报、都市报的跨区域发行,县市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怎样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是摆在县市报面前的重要课题。我认为,突出地域特色,强化开放意识,是重要的应对举措。突出地域特色,强化县市报优势县市报作为地方党报,地方性是其立身之本。只有做强地域特色,强化自身优势,才能打响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县市报的地域特色,是指地方报独特的个性风格。主要体现在报纸定位是地方性的——主流新闻是地方新闻;读者定位是地方性的——主体读者是本地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突出县市…  相似文献   

18.
经过2004年报刊治理整顿,全国有40多家县市报被保留。保留下来的县市报如何面向市场,重新定位,是一个必须回应的紧迫课题。2004年这一年,保留下来的各家县市报通过探索,较好地应答着这一课题。虽然各家的体会不尽相同,但能够形成共识并已在努力实践的,那就是:县市报要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善于将自己拥有的区域优势转化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从地区分布看,全国保留下来的这些县市报,多数处在中国经济活跃的江苏、浙江、广东等地;从报业构成看,它代表的是报业市场细分趋势下的一个不可替代的层面———直面中国基层的县穴市雪级…  相似文献   

19.
一张合格的地市报纸,既要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又要有强烈的开放意识。没有地方特色,就无法体现个性,无法赢得本地的基本读者群,因此也就不可能达到办报的目的;没有开放意识,就会囿于一隅,坐井观天,闭目塞听,因而也同样难以全面发挥报纸的多功能作用。只有二者兼备,才能收到理想的宣传效益。地方特色是地市报个性的体现报纸的地方特色,就是报纸依赖于所辖区域的个性而体现在版面上的独有色彩和风格。特色来源于个性,是个性的体现;个性越突出,特色越鲜明;地方的“个性”反映得越充分,报纸的特色越浓郁。接近性——地方特色的依据为什么要强调报纸的地方特色?这是由新闻的“接近性”决定的。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时空上的接近——新闻发生的地点  相似文献   

20.
我与《中国地市报人》结缘已有五年了。五年里,阅读《中国地市报人》成为我工作的一部分,通过《中国地市报人》让我了解了全国其他地市报先进的办报理念、管理方式、经营策略,借鉴这些先进的办报理念,对照和田日报社存在的问题,在制度上进行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