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朱万喜 《海南教育》2014,(24):16-17
拜读过《与太阳对话》这本书后,著名教育家吕叔湘先生的一段话印象深刻:“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中国有句古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也是这个意思!我们学校开展的有声有色的生本教育与吕老先生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和。  相似文献   

2.
容莉 《文教资料》2007,(19):125-127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强调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李吉林老师潜心研究的“情境教学法”打破了旧的教学模式,是我国最有影响力的教改实验之一,对语文教学科学化的探索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在情境教学原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对学生是‘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这一问题,将情境教学由一种教学方法转变为一项教学内容。这一转变将更加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也能培养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3.
有一种比较时髦的说法,那就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其实却有失偏颇.学生得到了"渔",即方法或技能,其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就能发挥出来了吗?方法、技能显然不能与主体、主动划等号.更何况这"渔"还是教师"授之"的呢.这中间得有一个"桥梁",那就是学生的学习数学情感.  相似文献   

4.
吕武联  吕捷 《学语文》2003,(6):17-17
古人云 :“授人一鱼 ,中解一饭之需 ;教人以渔 ,则终身受用无穷。”“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现行的《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 ,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要求教师“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 ,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 ,科学地训练技能 ,全面提高语文能力。”由此看来 ,教师是否高明 ,不是看他送给了学生多少“鱼” ,而是看他是否给学生以“网” ,是否教给了学生“捕鱼”的方法 ,现以语文教学为例 ,谈谈如何进行学法指导。一、“教人以渔”的现状“教人以渔”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两句话蕴含的道理与新课程理念所强调的体验、行动、获得方法性知识等不谋而合,但“授渔”与“授鱼”是不是一定要分开呢无“鱼”是否能“渔”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在日常的生物教学过程中,重视引领学生进行探究式学  相似文献   

6.
袁建 《天津教育》2003,(6):13-15
如果有教师问,我们应“授之以渔”,还是“授之以鱼”?或许有人会笑他教育观念的落伍,因为“授之以渔”早已成为教师们大力推崇的教学理念。的确,两相比较,教师授学生以捕鱼之法,学生就能源源不断地得到鱼了。然而,从解决问题的最优化角度出发,笔者不禁要发问:一问:“授”对学生学习获得“渔”究竟能起多大作用?“渔”即捕鱼的方法,这里指学习方法;“授”即传授。“授之以渔”亦即“向学生传授捕鱼的方法”。毫无疑问,学习方法中有一些带有普遍性的基本方法,诸如“三种查字典的方法”、“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方法”等等,这些方法的有效性已…  相似文献   

7.
加强对中学历史教学的研究和探索,重视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是中学历史教学中注重素质教育的一次重大改革。素质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学生能力的培养,就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会思考、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学法得之于教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论述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语文问题教学突出了对学生质疑、探究、创新能力的培养,它突破了“师问生答”的传统教学,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品质为核心,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这种集教法、学法、新课改理念于一体的动态行为策略正是授人以渔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教学三境界     
教学有三境界——“授之以鱼”、“授之以渔”、“授之渔场”。“鱼”即知识技能的结论,是教学的第一追求;而“渔”即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和技巧,才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渔场教育”是以场境创设为基础的“场境教育”,是“授人以鱼”的知识教育与“授人以渔”的方法教育发展的必然,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建构”为核心,构建“生命化”、“生活化”和“生态化”的学习场境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正>古人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这其中就表明了个体应该重视知识学习的方法获取,而非轻松地接受"拿来主义"。那么,这个学习方法的获取也就是"授之以渔",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该如何实现呢?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徐根荣有这样一句话:"我们的课堂不是缺少教师的‘教’,而是缺少学生的‘学’。"谁能改变教学的这种不正常的状态,谁就能取得有效教学的主动权。从"被学"到"让学"的转变就是在实现"授之以渔"。一、"被学"与"让学"以往的课堂教学都是教师主导的  相似文献   

11.
中师教育的各项教学活动,从根本上说是培养中师生的教师职业技能——教学能力。这就要求中师的教学活动,不仅要“授之以鱼”,使学生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基本技能;更要“授之以渔”,使学生掌握教与学的方法。笔者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就“学法”、“教法”作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注重“学法’指导生物学科有其独特的、科学的学习方法。注重对中师生的“学法”指导,很有必要。豆、学会构建知识网络生物学科与其它学科一样,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学生初学生物学,往往反映概念多、知识点散、难记忆。其实生物学科的知…  相似文献   

12.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入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充分说明了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会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13.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探究式教学正是“授学生以渔”的最佳方法.通过探究式教学,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开发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深刻性等;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科学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4.
高绍蕴 《湖南教育》2003,(13):53-53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必须遵循本学科的特点,不断研究学生学习本课的心理特征与技能表现,灵活地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授之以渔”,培养自悟能力。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者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与信息加工的能力。历史教学不仅要“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要“授之以渔”,才能使学生形成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学习能力。“授之以渔”,就是让学生由“学会”变“会学”,增强悟性。首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发现规律,利用规律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历史朝代的兴衰揭示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常在我们耳边响起,似乎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其实不然,有时“授之以渔”倒不如“授之以鱼”。 先说说我女儿说话的事吧。她刚学说话时,发音不准,我就给她纠正,告诉她要翘舌,要撮口。结果她不是把音发准了,而是搞不清楚怎样翘舌,怎样撮口,哪些该翘舌,哪些该撮口,  相似文献   

16.
古语有云:“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从“授之以渔”的成语中探析我国当下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学方式方法与策略,试以我国传统文化来阐释教育的策略,以期贡献于我国教育事业,实现现代化的教育发展新方法,为祖国培养出一批批栋梁之才.处在教育一线的教师们应注重“授之以渔”的教育方式,实现对下一代的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7.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理《课程标准》把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的目标,其中过程与方法目标重点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合作等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在突出科学探究内容的教学的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的科学探究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逐渐拓宽思维广度,  相似文献   

18.
张娟 《学苑教育》2012,(17):21-21
“新课程”提出教学要以人为本,强调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所用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实现以人为本,就要做到“鱼”、“渔”同授,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教师要先授“鱼”,后授“渔”,并且授“适宜”的“渔”,授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创新能力的方法,质疑能...  相似文献   

19.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强调了“钓”的重要性。“钓”是什么?“钓”是过程、是方法。由此,联想到语文教学中“过程与方法”这个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还是刚当小学数学教师那会儿,就知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授之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之以渔”则解一生之需,与一生相比,一时显然可以小到忽略不计的境地。以这样的观点来看待数学教育和教学.就知道数学中具体的学习内容、习。题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要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