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0 毫秒
1.
文本细读源于20世纪西方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流派——语义学,这一流派将语义分析作为文学批评的最基本的方法和手段,其中文本细读是语义学对文本进行解读的重要方法和显著特征。它强调对文本的语言、结构、象征、  相似文献   

2.
文本细读源于20世纪西方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流派——语义学,这一流派将语义分析作为文学批评的最基本的方法和手段.其中文本细读是语义学对文本进行解读的重要方法和显著特征。它强调对文本的语言、结构、象征、  相似文献   

3.
文本细读,作为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术语,指的是运用语义学方法对作品语言、结构和细节进行细腻、深入、真切的感知、阐释和分析.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语言的细读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慢慢走在文本细读的路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叫文本细读?顾名思义,就是认真、仔细、充分地阅读文本。文本细读是源于20世纪西方文论中一个文学批评的重要术语,指运用语义学方法对作品语言、结构和细节进行细腻、深入、真切的感知、阐述和分析。笔者现结合自身的体验,从以下四个方面谈一谈如何在课堂上引领学生深度触摸文本,品味语言的芬芳,  相似文献   

5.
文本细读是语义学对文本进行解读的重要方法和显著特征,它可以从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着手分析,在微观中寻找宏观的方向。以《说书人》教学为例,旨在以"文本细读"为驶向彼岸的小帆之一,引导学生在文本鉴赏的海洋里沉潜涵泳,反复玩味和推敲,从而获得语言之味。  相似文献   

6.
文本细读一词,源于20世纪西方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流派——欧美新批评学派。这一学派将语义分析作为文学批评的最基本的方法和手段,其中,文本细读是语义学对文本进行解读的重要方法和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7.
文本细读是一种引领学生充分品味语言、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培养学生语文意识的有效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关注文章语言、细节、背景等方面引领学生细读慢品,使学生领悟到文本语言的真谛,提高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8.
散文既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阵地,又是学生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而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学时,尝试引导学生沉入语言,细读文本的关键点,欣赏散文的线索美;还原情感,细读文本的矛盾点,体悟散文的含蓄美;涵泳语境,细读文本的技巧点,领略散文的形式美。  相似文献   

9.
<正>文本细读是文学批评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指的是运用语义学方法对作品的语言、结构和细节等进行"细腻、深入、真切的感知、阐释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文本细读,作为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术语,指的是运用语义学方法对作品语言、结构和细节进行细腻、深入、真切的感知、阐释和分析。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语言的细读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文本细读,本是20世纪英美新批评派理论家克林斯·布鲁克斯提出来的,它是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术语"。细读"对于文章的品阅是有积极作用的,面对教学文本,只有细读,才能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品味感受语言,才能摆脱浮躁的语文课堂,使课堂充满语言的芳香。语文的"细读",既要引领学生读懂文本,读懂他人的观点,更要读出自己的见解、体会。一、细读,读出鲜明的情感细读,是对语文文本的细细品味。文本的字里行间是深深的情感,是鲜明的观点,是生活的再现。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品味语言的芳香,唯有"细  相似文献   

12.
文本细读,是文学批评的重要术语,它是研究作品方法.对文学作品的语言、结构和细节进行细腻、深入、真切的感知、诠释的过程。关于文本细读,夏丐尊说是“引发一种对语言的敏感”;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引导小学生对文本进行细读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文本细读,触摸文本语言的形象感;借助文本细读,感受文本意境的意蕴感;借助文本细读,体验文本情感的深刻感。  相似文献   

14.
一、抓住传神词句.品味语言艺术吕淑湘先生说.文本细读就是“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文本细读的起点和终点都是文章的语言.语言承载着作者在认识社会生活中所捕获的意义.寄托着作者的真知灼见.渗透着饱满深沉的思想感情。我们要本着对文本语言的高度警觉.用敏感的心捕捉文本潜在的信息,对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不轻易放过。  相似文献   

15.
文章结合实例,从正音、解义、推敲字词三方面阐述了如何从细读语言角度细读古诗词,从一个角度反映了文本细读在初中古诗词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中的精读就是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针对该文本在教材中的地位和教学价值,有针对性地引领学生去精读文本,从而有效解决文本中的疑难点、混淆点以及核心点。阅读教学中的精读不同于细读,它是站在一个宏观的角度上科学地引领学生获得知识,习得本领。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怎样引领学生精读文本呢?从文本语言、文本结构、文本主旨这三个方面,采用具体的案例来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精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庞瑛 《考试周刊》2012,(11):27-28
文本细读作为一种新的阅读方法,为语文阅读教学拓展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它能够使教师和学生真正进入文本.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文本细读.“读”为先。更重要的是。细读的关键是需要寻找进入文本的“切入点”。这样的“点”,可以从语言人手,抓住文本的根基;可以从语境人手,把握文章整体之美;可以从文本出发,注重细节的解读;可以从文本的内部组织结构人手.通过细读.品味语言背后的内涵与风格,真正把握文本的真谛,发掘文本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文本细读起源于俄国的形式主义,它强调要以文本为中心,挖掘文本本身的价值,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尤其应该重视文本细读。文章以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为例,从文本语言层、文本意象,意境层面的角度,分析于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新性文本细读。  相似文献   

19.
正在当前后课改时代,文本细读被许多语文老师当作最能展示教学功底、代表语文教学特征、体现"语文味"的教学方法。然而,具体实践过程中,不少老师对文本细读存在着误解,文本细读教学也走进了种种误区。如何进行正确的文本细读呢?我认为要处理好以下五个关系。一、文本细读与语言运用的关系当前的文本细读侧重于对文本的细读、理解和欣赏,把深入理解语意、挖掘文本丰富意蕴当作唯一目标,这并不科学。因为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水平,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20.
董承颖 《教师》2014,(36):30-30
正说到细读,有的老师会认为高年级学生比较适合,而低年级学生好像就不那么适合,甚至没有必要。其实,低年级的文本细读可以暂且将文本的结构、背景等较难于低年级学生理解水平的部分放一放,但绝不应该忽略对文本语言、细节的有效细读。这些有效的细读正能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激发内心的感受,帮助他们体会文本的情感。"疑为知之始""读书贵在有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