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虚拟学习社区中知识共享的社会网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共享行为进行了解析,在"ASP.NET技术论坛"中选取了一个月的交互数据作为样本,分别从密度、社群图、中心性、小团体以及小世界效应等方面来分析虚拟学习社区的知识共享的社会网络结构,并从意见领袖、小团体建设、弱连接、吸引孤立者等角度对社区建设提出相应的策略,以促进网络结构优化,促进虚拟学习社区集体智慧发展。  相似文献   

2.
情绪交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在线学习者协作知识建构的成效。为了探究情绪交互的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对在线学习者协作知识建构的影响程度,研究综合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从整体网络视角分析在线协作讨论中情绪交互的网络结构特征,并依据Gunawardena提出的知识建构模型对在线学习者协作知识建构水平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情绪交互的连通性较低、密度整体不高、中心势偏高,而且在线学习者的协作知识建构总体水平也不高,主要集中于知识分享和知识分析层次。其次,情绪交互密度和中心势不仅与知识协商和知识修改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在线协作知识建构水平。鉴于此,文章从情绪交互视角提出了提升在线学习者协作知识建构水平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Web2.0技术的发展加强了网络用户之间以及用户与资源之间的交互,而用户交互行为的加强则促进了网络资源的发展和利用。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内容分析法结合的基础上,以新浪微博群为例,对选取的"教育技术"群中由用户交互所带来的资源动态发展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公共虚拟学习社区中,用户之间的交互程度影响着资源动态发展利用的水平;核心用户(或意见领袖)在资源动态发展利用过程中占据主要地位;社群内小团体的发展,对知识节点的丰富以及整个社区内资源动态发展利用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根据研究结果的分析,从成员交互、意见领袖的作用、凝聚子群的建设和共建共享等方面提出建议,以促进网络资源的动态发展和利用。  相似文献   

4.
以<体育科>1999-2008年合作论文为研究对象,参照知识管理相关理论,运用社会网络的小团体分析法,对普通高校体育科研合作网络结构中知识转换的三个层次进行分析讨论,找出普通高校体育科研合作中知识共享的障碍,为提高普通高校体育科研绩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新浪微博平台的"计算机技术交流"和"教育话题与教育生活"两个微群样本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探讨了样本微群的社会网络结构特征、参与者特征、知识建构特征及其与社会网络结构的关系。研究发现:教育类微群的社会网络结构松散,知识共享与建构的水平较低,且缺乏深层次的知识建构;教育类微群的社会网络结构仅影响成员交流互动的积极性和知识建构的形式,与知识建构的层次之间并无直接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社交网站是帮助用户建立社交关系的一种新型社交媒体,由于具有社交真实化、关系价值化、活动圈子化、传播病毒化、空间个性化等媒体特性,它目前成为了互联网上一个重要的知识扩散互联网。本文在对知识扩散概念理解,以及对知识扩散机制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基于社交网络和复杂网络的相关理论对社交网站中知识扩散的机制进行了分析,并从网络结构、人际关系、个体认知三个维度归纳和论证了影响社交网站中知识扩散的七个因素,分别是网络连结、网络形态、信任、合作、互惠、专业能力、价值观念,这对于基于社交网站媒介的知识传播和知识创新应用具有很好的指导,也为通过进一步量化研究社交网站的知识扩散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选择中国大学MOOC平台课程《计算机网络之基础链路》讨论区的两个阶段:开始阶段和整个阶段的教师和学生言论为主要数据来源,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与内容分析法进行纵向的比较和分析,发现在慕课讨论区中,缺乏核心参与者的有效组织和引导,慕课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分散,对知识的交互认知水平处于较低水平。在慕课讨论区发展过程中,教师对交互网络的影响力渐渐减弱,呈现出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趋势,学习者交流的话题也从寻求社会情感的支持为主逐渐转变为寻求知识的共享与论证。根据研究结果分析,建议从成员交互、有经验人士的参与、自组织建设、组织和引导等方面来促进慕课讨论区的建设,以提高慕课学习者的交互水平。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内容分析法与调查法,对西祠讨论版上的一个班级社区进行研究.通过成员交互参与程度、交互质量与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的意愿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了解虚拟学生社区中知识共享现状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育技术》2017,(1):28-34
作为日常的社交媒体,微信朋友圈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数字阅读载体,影响着知识的交流与传播。文章基于整体社会网络的视角,针对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专业2014级的55名本科生进行了个案研究——通过调查他们在微信朋友圈中的阅读与交流状况,分析了阅读网络的中心性、小团体以及阅读行为与其它行为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成员之间的交互影响着微信朋友圈内的阅读,核心成员在知识的交流与传递过程中占据主要地位,小团体的发展对阅读资源的丰富及知识的流通具有一定的影响。文章的研究有助于从社会网络的视角探究数字阅读的特征,促进阅读社区的形成,改进数字阅读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随着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试行和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开展,越来越多的物理教育工作者、科研机构开始建设物理主题网站。作者通过网上调研发现,目前主题资讯类、教育科研类物理主题网站占绝大多数,互动学习类物理网站相对较少;提倡物理新课标的网站较多,真正落实理念的网站较少;提供某方面物理知识的网站较多,具有系统知识体系结构的网站较少。同时,通过对“2006全国中小学特色教育主题网站展评活动”的400多个获奖主题网站进行调查统计,发现与物理主题直接相关的网站仅有3个,提供的内容主要为静态教学资源。可见,由于人们对网站定位、网站教学内容设计、网络学习环境等的理解和认识不同,目前的物理教学网站虽然数量庞大,但能够真正支持学生学习或开展教学活动的物理主题网站还是比较缺乏。  相似文献   

11.
Web 2.0技术的蓬勃发展及其"个性化、社会性、开放性"的鲜明特性,为基于个人学习环境的学习变革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从知识共享的视角审视,Web 2.0个人学习环境的学习实质是学习者借助各种Web 2.0工具,经由寻求知识、供给知识、互通知识、享有知识等活动建立起的关联与交互。为顺应国家教育信息化"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的迫切需求与高等教育信息化"知识开放共享环境建设"的发展目标,本研究旨在探索构建支持知识共享的Web 2.0个人学习环境,尝试依托课程学习深度剖析Web 2.0个人学习环境中知识共享方式与策略,并采用个案研究法对其效果进行评价验证。研究发现,为实现对知识共享的支持,Web 2.0个人学习环境需要从学习者、学习共同体、学习工具、知识库等基本要素出发进行整体构建;交互是支持知识共享的核心机制。由此,促进Web 2.0个人学习环境知识共享的方式与策略主要有三种:连通性交互、传递性交互和认知性交互。个案研究表明,这三种方式与策略对学习者的知识共享文化与态度、知识获取与整理能力、知识表达与传递能力、知识内化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从共享到共生”的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知识建构,是南京师范大学视觉文化研究所在多年国家精品课程教学与专题网站建设的实践中凝练的学术命题,其发展大体上经历三个相辅相成的阶段:从“知识共享”到“知识创生”,再到“知识共生”,最后逐渐形成一种“共生文化”.强调知识建构的本质是社会知识增值,而个体学习是知识建构的一个“副产品”,知识的社会增值也是个体价值实现的一个重要体现.借助于专题学习网站进行知识建构,既可以克服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构建的“无知识内容抓手(无内容)”整合,又可以克服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无技术环境支撑(无技术支撑)”,成为切实有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形式;同时,借助于专题学习网站搭建“组织记忆”的团队学习,实现跨时空“从共享到共生”;显现出了人—技术一内容之间的整合以及资源库的增长机制,知识的增长、积累与创新机制和互动机制与共生关系.最后,阐述了“从共享到共生”的专题学习网站的知识建构的七个基本内涵,也即实践推进“从共享到共生”的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13.
高校创业教育的主客体关系结构是蕴含内隐性知识共享联系的社会关系网络,成为影响创业教育效能的重要变量因素。借助社会网络分析理论,从隐性知识共享关系的信任性、共享信息的控制性和共享行为的交互性等三个维度,分析创业教育主客体之间隐性知识共享行为的结构机理,归纳创业教育主客体隐性知识共享的三种行为模式,为高校提升创业教育知识共享效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吸引了众多学习者参与课程学习,在课程讨论区学习者进行课程内容交流讨论,共享资源。参与课程学习的人数规模庞大,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比较复杂。对MOOCs讨论区中学习者交互频度和交互结构进行分析,能够探究学习者在MOOCs平台上学习时是否引发大规模交互、是否提高交互效果的情况。本文选取Coursera平台上某门课程的学习者交互活动为案例,使用内容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进行分析、讨论。研究结果发现,从参与人数和发言看,MOOCs学习交互属于大规模交互;学习者在交互中更注重交互内容的共享和分析;部分学习者在交互中能够达到深度交互,而大部分学习者的交互程度属于浅层交互;在学习交互过程中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强于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引导边缘位置的学习者参与交互方面的作用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交互平台在教学活动中的普及,论坛、Blog等成为教学活动中实现知识分享的重要手段。然而,论坛和Blog中帖子的无序性、同类帖子之间缺乏联系等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知识进一步共享的桎梏。因此,以分词和文本聚类的相关理论为指导,研究论坛帖子内容的内在联系,探索在教学平台上对帖子进行分词并通过关键词实现标注,进而把论坛中的所有帖子归纳到知识体系中,对于提高教学平台的服务质量,实现大范围的知识分享和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育技术》2016,(6):80-86
技术支持下的协作学习成为提升专业英语翻译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文章选取山东省某高校教育技术专业的48名本科生为实验对象,开展了为期4周的专业英语在线协同翻译教学活动,并应用内容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活动中的交互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协同翻译活动中学生的讨论主题主要集中在"信"层次;各小组交互形成互惠性社会网络且各小组之间无明显差异,表明各小组均能积极参与到协同翻译活动中。  相似文献   

17.
分析社交网络适宜于协作的特性,提出依托社交网络,从协作小组形成、信息交互与共享、学习情境创设等三个方面增强移动协作学习。  相似文献   

18.
作者在分析交互理论与协作知识建构的内涵基础上,挖掘交互理论与协作知识建构的联系,发现虽然协作知识建构强调共同知识的建构、强调通过协作学习建构知识,但是在协作知识建构中也有自学的成分。该研究以交互理论为桥梁,从协作学习和自学两个维度来探讨网络环境下促进协作知识建构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社交网站(SNS)是Web2.0时代一个标志性的网络服务新模式。它以人为核心,以社会关系链为基础,利用诸如网络聊天(IM),交友,开博客、记日志,建相册,参与群组,玩SNS游戏,分享日记等活动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信息,创造内容,维系关系,培育感情。这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基于关联主义的理论观点,从技术维度、社会维度、知识维度三个方面探讨了学习型社交网站的创建应该遵循和坚守的创建理念和原则,其研究结果对促进社交网站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具有理论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以首都师范大学开发的"教师实践性知识学习支持系统"所支持的教师实践社区为研究平台,选择参与网络同侪互助活动的项目学校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聚焦于他们自由组成的同侪互助小组,结合具体助学经验,从学术性支持、认知性支持、人际性支持三个方面对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网络数据进行定量统计,最后利用回归分析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三类支持对知识共享行为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