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阳 《现代教育》2013,(6):120-120
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它是刻画人物、反映人物思想感情的一个重要方法。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能使读者身临其境,受到情绪的感染而产生共鸣。那么,如何对人物进行心理活动的描写呢?一、直接描写这是心理描写最常见的方法。所谓直接描写,就是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或者叙述者旁白的形式直接描绘人物内心活动的变化过程。这种描写不但易于把握,而且使读者能一目了然地看出人物的情感。如:“丢掉箱子逃吗?”但是另外一个火花格外明亮地闪了一下。“丢掉儿子的演说稿?让他落在这种家伙的手里……”她把箱子拿到身边。  相似文献   

2.
心理描写是通过内心活动对人物进行的一种直接描摹,它可以最直接、最准确、最深入地刻画人物。鲁迅《药》这篇小说就成功地运用了心理描写,其方法如下: 一、行动示现即通过人物“不由自主”的动作来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如对华老栓买  相似文献   

3.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优秀的小说之一,它曾使作荣获诺贝尔学奖,海明威在他的小说创作中,塑造了一系列“硬汉形象”,而《老人与海》则把硬汉精神升华到寓言的高度,在美国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围绕“人,永不言败”的主题,在“老人形象”塑造上运用了肖像描写,正面叙述,环境烘托、心理描写、对话或独白、矛盾冲突等多彩我姿的艺术手法,心理描写、对话或独白、矛盾冲突等多彩多姿的艺术手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4.
弹词小说是盛行于中国明清时代的妇女文学,《再生缘》是其中的佼使者。《再生缘》的心理描写是中国古典小说心理描写的“异态”,与其他中国古典小说的.心理描写表现出诸多差异,具有“意识流”意味,但是它和20世纪西方现代小说的“意识流”又有所不同。这种独特性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5.
“真情”是文章的最高境界,“情”从哪里来?悬念速生的情节可以造出情,大喜大悲的环境可以染出情,形象生动的人物描写更可以现出情:活灵活现的神态、准确到住的动作、符合身份的语言、舍他无人的长相穿着,都可以现出人物心底的情。在众多的描写人物方法中,心理描写又是最能深层的显示人物最深层思想感情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宝玉挨打”是《红楼梦》中描写重大事件最精彩的篇章之一,直接地、正面地描写了贾政与宝玉之间第一次激烈的冲突,反映了封建卫道士与封建叛逆者之间的尖锐斗争。小说通过“贾政的三次流泪”把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刻划得人木三分,很值得玩味。  相似文献   

7.
描写,是文学作品的一种最重要的表达方式。没有描写,就没有文学。描写,就其内容而言,如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以及景物场面等,都具有可感性,唯一不具可感性的是人物的心理。这是由客观存在的心理隐藏性决定的。既然心理具有隐藏性,那么,常见的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客观”叙述如“他想”“他认为”等等,显然就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和臆  相似文献   

8.
一一 《红领巾》2010,(6):34-37
说起心理描写,这可是学生作文的老大难,常有老师在作文批语中写上“人物心理描写不足”或“再加一段心理活动的描写就更好了”。学生也常常很郁闷:“我真的不会写心理啊!”  相似文献   

9.
人物的心理活动是极其丰富而复杂的,写好人物的心理,能很好地揭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思想品质。心理描写可以是正面的直接描写,也可以是侧面的间接描写。因为正面的心理描写常常会带入作者的主观色彩,处理不当便会使所写人物“失真”,因此,初学心理描写更多的宜采用间接描写,从侧面展示人物的心理。这种方法,课本已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范例。总的来说,间接的心理描写主要有以下四种方式:  相似文献   

10.
胡玥 《文教资料》2012,(33):108-109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被誉为是心理描写的杰作,也被称为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最阴沉可怕的一部。不仅仅是因为戏剧的笔墨暗淡,主题“灰色”,也因为在戏剧中存在着“超自然因素”——女巫形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描绘少女美的笔墨五彩斑斓,方式多样:或写其容貌,如“蛾眉杏眼”;或状其形态,如“亭亭玉立”;或用比喻,如“肤若凝脂”;或以夸张,如“沉鱼落雁”……这都是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它是指作者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心理、语言、行动等的方法。正面描写好处多多,然而用得多了,就容易流于一般化,落入俗套。  相似文献   

12.
哈代的小说在心理描写,尤其在女性的心理描写方面是出色的.哈代能够“深刻地洞察人性的秘密深处.他的主人公们是具有复杂的内部生活的人,哈代极端了解他们的精神活动,并把这种内部生活展开在我们面前.”哈代对苔丝的心理描写就是极其出色的.他深刻地洞察并揭示了苔丝“复杂的内部生活”,真实而令人信服地描写了苔丝  相似文献   

13.
巴金写作小说,从一开始就表现了对探索人心的兴趣。在《秋》的序里,巴金曾这样概括他的创作志趣:“我是在‘掘发人心’。”对于巴金小说研究者来说,“掘发人心”,或曰“探索人心”,是一个比心理描写含义更广泛的概念。但二者的联系也是明显的:对人心的关注和兴趣,必然使得作家重视人物心理的表现和描写。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心理分析“几乎是享受真正优秀作家盛名的最可贵的依据”。巴金的创作实践表明,他是有这方面才能的。  相似文献   

14.
在记叙文阅读教学中分析人物,不仅要注重研究人物的言谈举止,还要善于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古人云:“情动于中而形于外”。人物的内心世界是他外部行动的依据;外部行动则是他内心世界的具体反映。所以,只有深入地剖析心理活动,才能更好地展示人物的性格、品质、命运及其社会意义,树立人物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心理活动是无声的语言。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是运用心理描写来表现的。要分析这种无声的语言,首先必须懂得什么是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精神世界的心理描写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最常见常用的一种是披露心灵的直接描写。  相似文献   

15.
谭芳 《广西教育》2012,(10):45-45
对人物的描写方法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语言描写是最能够展现人物个性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行动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和社会关系中的行为动作进行具体生动的描绘,它是反映人物思想、性格、心理等的有效手段之一。黑格尔曾经说:“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动作,人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动作才能见诸现实。”  相似文献   

17.
托尔斯泰独具匠心的心理描写,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车尔尼雪夫斯基对于这种新颖、独特的描写技巧,曾给以高度称道,赞誉为“心灵的辩证法”。我们仅从托尔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中,就能深深感触到这颗辩证心灵跳动的脉搏;听到这颗辩证心灵异常的心声。传统的心理描写,一般根据人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环境去刻划人物性格,注重环境对人物心理的制约作用。例如,曾给青年托尔斯泰以巨大影响,被誉为心理描写大师的斯丹达尔认为,不同境遇中人的内心激情的变化,是文学所要表现的最美好的东西。他的这种美  相似文献   

18.
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描写人物心理活动?一是直接描写,如“想”“觉得”“感到”等是其标志性词语;一是间接描写,就是通过语言、动作、外貌和自然环境的描写来暗示人物的心理活动。这种暗示能为作品创造出“含而不露”的妙境,为读提供想象和再创造的天地。  相似文献   

19.
台湾现代派小说以强化人物心理描写为其重要特征。描写人类存在的基本困境、写变态、病态心理、揭示“流浪的中国人”的独特心态,是构成台湾现代派小说心理描写的主要内容。这些小说对心理描写都力求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以显示人物心态的多面性与复杂性,台湾现代派小说的心理描写主要有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20.
台湾现代派小说以强化人物心理描写为其重要特征。描写人类存在的基本困境、写变态、病态心理,揭示“流浪的中国人”的独特心态,是构成台湾现代派小说心理描写的主要内容。这些小说对心理描写都力求从侧面、多角度、多层次,以显示人物心态的多面性与复杂性,台湾现代派小说的心理描写主要有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