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敏 《现代语文》2009,(1):55-55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第一册(必修本)第一单元的诗歌阅读专题,在第四课的外国诗三首中选取了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的爱情诗《我愿意是急流》,同时在第三课的中国当代诗三首中选取了我国当代诗人舒婷的爱情诗《致橡树》,对比鉴赏,就会发现两首诗歌在主题确立的共性基础上存在着诸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课文选自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本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第十五课。  相似文献   

3.
说明:本文所提到的课文和注解,均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课《语文》课本,其中第一册为2000年3月第2版,第二册为2000年11月第2版,第三册为2000年12月第2版,第四册为2001年10月第2版,行文时不再重注。但若同时出现于更新的版本,当另外加注。  相似文献   

4.
袁鹏 《教学随笔》2008,(4):20-21
[教学内容]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三册《灯下漫笔》(2007年3月第二版)  相似文献   

5.
笔者写过一篇《〈祝福〉中的词语标点不规范》的文章,分析的是人教版(本文所谈教材均为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试验修订本·必修)第四册(2001年10月第2版,2003年11月贵州第3次印刷。以下简称2001版)教材中《祝福》的词语标点不规范情况。2006年2月拿到"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2年审查通过"的高中《语文》(必修本)第二册(2003年12月第1版,2005年11  相似文献   

6.
陈根强 《阅读与鉴赏》2007,(5):69-71,74
《神奇的极光》《空间和时间的旅行》是收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语文》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11月第二版)第一单元的两篇自读课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183;语文》(2003版)第一册第四单元选有鲁迅的《〈呐喊〉自序》一文,课后给出了鲁迅的《自嘲》诗。而随课本配发的《语文读本》第四课也编选了此诗。我在向学生讲解“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时,多年前的一个疑问又跳了出束。《语文读本》对“孺子牛”一词的解释是:”据《左传》记载,齐景公经常自己装做牛,”口里古着绳子,让儿子骑着玩。孩子跌倒,扯掉了他的牙齿。孺子原指孩子。  相似文献   

8.
新编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四册课本注释“宰严限追比”为:“县令严定期限.催促交纳。比,追征。”  相似文献   

9.
本学期,高中第四册<语文读本>里面首次选入了王度庐的<卧虎藏龙>和金庸的<天龙八部>两部武侠小说,分别排在第五课和第六课,并合为一个单元,取名为"神奇武侠".这本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读本(必修),由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第一次出版.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三册第八课,选李煜词《虞美人》一首。课本为其中“朱颜”一词作注云:“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妇女。”笔者以为,此解实在牵强,有悖词脉词旨。  相似文献   

11.
苏教版《语文读本》(必修五)《左忠毅公逸事》中的“微行入古寺”一句.编者注释“微行”为“皇帝或官员穿平民衣服出行”。原人教版高级中学《语文》(必修)第四册则注释为“隐藏自己的身份改装出行”。而其他古文选本的解释大多也与此类似。  相似文献   

12.
武国霞 《甘肃教育》2006,(8B):23-23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必修)第二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选入了《边城》一文。同时.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必修)下册选入了《受戒》一文。通过阅读,我发现,两文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为了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提高我们对作品思想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对两篇文章进行比较归纳。  相似文献   

13.
《蜀道难》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必修第五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课本(2002年12月版)第十二册第24课《清明上河图》中有两处错误。一处是第三自然段中"一座精致  相似文献   

15.
封面介绍     
果明 《小学语文》2010,(7):38-38
本期封面插图为人教版第六套小学语文教材《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语文》第一册(1981年1月第3版)16课《小小的船》的插图。  相似文献   

16.
1996年的全国高考语文试卷第30题第小题是有关《四书》构成的填空。这确是高中学生应该熟知的概念,因为除去中国历史教材不论,单是在高中语文课本内它就至少出现了三次:①第三册第十课《祝福》;②第四册第十五课《林黛玉进贾府》;③第五册第六单元知识《学点古代文化常识》。  相似文献   

17.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第三册语文课本依据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高中语文大纲》更换了《离骚》一课的选文,今年仍然如此,我认为这样的调整是必要的。但对课文所采用的选文,我有不同看法,在此提出来与编者商榷。  相似文献   

18.
《秋天的怀念》一文,主要记叙了作者在双腿截瘫之初母亲的理解和守护,语言平淡,感情深刻,字里行间流露出母爱的深沉伟大和作者对母亲的感恩、愧疚与怀念。这篇文章在2013年入选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2017年入选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成为语文教育的重要资源。本文主要立足于文本内容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进行语文教育解读。  相似文献   

19.
人教社高二《语文》必修第四册第二单元《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曹雪芹描写探春是"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相似文献   

20.
《采薇》是高中新课标语文教材必修二第二单元古代诗歌第四课《诗经》两首中的第二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