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引起当前部分大学生沉迷网络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从众模仿心理、补偿心理、求助心理、逃避心理、畏难心理、自卑心理。解决学生网络心理问题要加强学生的理想教育,网络思想教育和网络文明教育,发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实现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网络心理分析与健康引导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引起当前部分大学生沉迷网络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是:从众模仿心理、补偿心理、求助心理、逃避心理、畏难心理、自卑心理。解决学生网络心理问题要加强学生的理想教育,网络思想教育和网络明教育,发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校园化氛围,引导学生实现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3.
针对农村高中新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学校要建立学生心理咨询教育制度,加强班级建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交往观,加强网络法律教育及网络道德教育,积极开展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等,加强对农村高中新生的心理引导。  相似文献   

4.
在疫情的大背景下,医学研究生的心理面临着巨大的考验,易出现紧张、焦虑、恐惧、失眠、抑郁等心理问题,加强医学研究生心理素质教育是"战疫"的关键环节之一。医学研究生心理素质教育应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不良情绪,加强学生防疫知识教育与宣传,提升学生信息鉴别能力与网络素养,积极进行线上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引导研究生有序安排规划学习和生活,开展线上主题活动教育几方面做起,做到知疫防疫、识谣辟谣,增强他们的心理素养,提振信心,完善心理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5.
从学生网瘾现象出发,从心理角度分析了其七大成因,即学生单调学习生活和沉重学习压力的心理宣泄、渴望自由的心理、争强好胜的心理、倾诉心声的心理、性心理的渴求和与异性交往的心理、渴望被认同与现实不如意的矛盾心理以及自控力相对较差的心理困惑。针对性地提出了五大对策:转变教育观念;开展多种教育活动,丰富校园生活;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加强管理,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和使用网络;科学管理家庭电脑,让孩子养成健康的上网习惯。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普及,可谓利弊共存。网络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教育面临着严峻的问题,给高校的价值观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带来了诸多困难。要克服网络环境对思想教育的影响,掌握思想教育的主动权,建立网络行为规范,加强学生网络法制教育,发挥高校思政队伍的引导作用都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使用网络?作为对学生进行计算机教育的信息技术课,在当前的情况下,除了一般的教学之外,还应当引导学生负责任的使用网络,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育的德育功能。本文从学生迷恋网络着手分析学生沉迷网络的心理动因,提出引导措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信息化普及速度迅速提高,青少年网民人数早已过亿.面对良莠不齐泛滥成灾的网络信息,如何因势利导,引导青少年学生健康上网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文章针对青少年心理行为特点,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自制能力,为学生搭建上网平台,明确学生上网目的,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建设,做好家长的宣传教育工作六方面进行阐述,畅谈如何引导学生认识网络、利用网络、上健康网、健康上网.  相似文献   

9.
刘瑾 《甘肃教育》2021,(5):26-27
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中对学生起到树立思想、规范言行、提高素养的教育,是遵循学生心理和思想发展的一定规律,引导其建立起基本的道德认知,辅助教师范例讲解、家长的亲身参与与示范等有效手段,完成学生由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的过程。本文从培养学生的行为、加强亲子沟通、快乐学习,做好引导防止沉迷网络等内容论述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必要性及路径。  相似文献   

10.
心理健康是德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特别是在农村小学,因为留守、复杂的网络环境、教育理念有待提升和心理教育缺失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该问题已经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重视,要求加强小学生德育,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健康发展。本文对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展开探究,引入心理社团活动,旨在让心理社团活动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对此针对社团活动的组织开展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网络信息对青少年学生的负面影响也随之呈现出来.正确认识网络信息的两面性及负面影响的特征,使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齐抓共管,正确引导,趋利避害,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对青少年学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成为高校师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成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要阵地。因此要认真分析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负面影响,同时也要抓住网络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良好机遇.要充分抓住网络信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时代感和号召力,从而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提高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网络社会对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影响日益广泛、深刻,尤其是对青年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越来越大,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了解网络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找出网络社会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引导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加强对大学生网络道德修养的教育,促进网络道德价值的内化,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网络具有开放性、虚拟性、即时性、自由性、刺激性等特点,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既带来积极影响,也带来消极影响。高校应该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网络交往,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避免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网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了网络技术的发展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引导大学生正确运用网络资源。  相似文献   

16.
微博以其草根性以及信息传播的开放性和自由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参与。微博背景下的校园网络文化对现代大学生人格构建产生了重要影响。加强对高校微博的管理和研究,及时地利用微博进行信息沟通和有效的舆论引导,成为当下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重要的议题。  相似文献   

17.
课题小组选取广东代表性全日制本科及大专院校的大学生和教师为调研对象,通过研究网络流行语在广东高校的传播,分析其传播特点和传播渠道、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双重影响,并思考相应对策:从传播学的角度引入"把关人"理论,建议学校加强网络监控,优化网络环境;借鉴"议程设置"理论,培育"意见领袖",引导网络舆论,弘扬主流文化;根据"沉默的螺旋"效应,组建"网络天使",提高网络素养,共建网络文明,由此消除网络流行语的负面影响,使之成为有益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网络化生存已经成为当下大学生的生活常态。虚拟性思想政治教育正是为了适应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建立的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态。虚拟性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在网络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而是必须适应网络信息交流的特点,建立更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态。为此,其教育模式要构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教育理念是进行网络主体性教育和引导学生辨识网络信息;教育方法要利用网络优势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利用校园网优势拓展思想教育阵地,倡导网络自律,强化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19.
在网络信息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都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与以往相比呈现出了多元化和复杂化的趋势特点,甚至与传统价值观相比发生了一定的偏离。高校应在加强网络道德、爱国和信念教育,加大网络信息监管,提高大学生信息选择和鉴别能力三个方面下功夫;从理想信念、政治信仰、爱国情怀和道德品质四个方面引导和培育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提高网络信息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电脑的普及应用网络在改变人们生存的地缘空间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及思维方式,尤其对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的影响更为明显。本文在分析网络特点及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的基础之上,从认知过程、行为特征、情绪情感等几个方面论述网络对青少年的心理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